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癌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n=61)中SPARC的表达,以远离肿瘤的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n=32).对与SPARC表达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上皮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为31.3%,间质细胞未见SPARC表达(0%).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癌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在间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7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46.7%us22.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PARC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伴有癌转移淋巴结的SPARC阳性表达与原发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提示SPARC可能通过间质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调控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同时肿瘤细胞SPARC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癌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n=61)中SPARC的表达,以远离肿瘤的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n=32).对与SPARC表达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上皮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为31.3%,间质细胞未见SPARC表达(0%).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癌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在间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7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46.7%us22.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PARC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伴有癌转移淋巴结的SPARC阳性表达与原发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提示SPARC可能通过间质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调控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同时肿瘤细胞SPARC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S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S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S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常用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PS2阳性表达率为42.10%(24/57),PS2阳性表达与ER、PR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状况无关。结论 PS2阳性表达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分泌治疗的合理指标,但只能是作为对ER、PR不足的补充,并不能取代ER、PR,也不能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 a及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PLA2-Ha及cPLA2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PLA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ivin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Livin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66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meal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和42.4%(28/66),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E-Cadhe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姚维深  张旭  刘艳  周国华 《河北医学》2014,(7):1057-1061
目的:探讨Beclin 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Beclin 1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发现癌组织中Beclin 1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Beclin 1相对表达量也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Beclin 1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绝经状况及乳头侵犯状况无关(P>0.05)。结论:Beclin 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存在缺失表达或低表达,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11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IDC患者组织标本中CD117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和评价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对ID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D117蛋白的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并与ER(r=5.28,P=0.03)、PR(r=4.67,P=0.04)、HER2(r=6.21,P=0.0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CD117蛋白的表达在ID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是判断ID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9例ILC及457例IDC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ILC组和IDC组肿瘤位于中央区比例分别为34.3%和15.6%(P=0.000);两组多中心多灶性所占比例分别为13.4%、2.4%,ILC组高于IDC组(P=0.000);ILC组和IDC组T4所占比例分别为8.7%、0.9%(P=0.000);淋巴结转移数10以上ILC组占20.6%,IDC组9.3%(P=0.005);ILC组单用超声、钼靶的检出率分别为79.3%、73.6%,IDC组分别为92.0%、84.5%(P〈0.05)。结论 ILC与IDC比较,原发肿瘤位于中央区较多,多灶性,多中心所占比例较高,原发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提示ILC较少适合保留乳房手术;ILC影像学表现有时不典型,联合运用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明显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阴性(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组(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non-TNBC)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了解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TNBC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9岁,有乳腺癌家族史者8例,占34.8%,组织学分级分别为Ⅰ级3例,Ⅱ级9例,Ⅲ级11例,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19.5%,non-TNBC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8岁,有乳腺癌家族史者36例,占19.6%,组织学分级分别为Ⅰ级68例,Ⅱ级80例,Ⅲ级36例,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22.4%。与non-TNBC组相比,TNBC组患者的中位年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阳性转移率均明显不同,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就本组资料统计结果而言,尚不能认为乳腺癌家族史对TNBC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且TNBC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non-TNBC组。结论: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一种高危乳腺癌,多发于较年轻的患者,其组织学分级多为高级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 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石蜡标本,采用S-P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程度,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并取非癌乳腺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对照.结果:非癌乳腺组织的PTEN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高表达率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PTEN高表达率依次降低,存在下降趋势;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无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存在着PTEN蛋白表达降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蛋白低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蛋白表达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蔡李芬  朱晓萍 《浙江医学》2019,41(18):2013-2016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84例DCIS、1005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结果与IDC组比较,DCIS组乳头溢液、彩超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级、钼靶发现恶性钙化、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淋巴结未处理、肿瘤直径>5cm、细胞增殖指数(Ki-67)<14%的比例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均较高,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钼靶BI-RADS3级、低位淋巴结清扫或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比例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乳房手术方式、肿瘤皮肤累及情况、肿瘤直径<2cm及2~5cm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CIS患者有临床首发症状的比例低于IDC患者,两者免疫组化指标也有差异;因此,专科查体结合彩超、钼靶等辅助检查手段,免疫组化指标检测均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诊断DC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实施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17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 IDC组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45.85%,明显高于DCIS组患者的3.92%和DCIS-MI组患者的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在病灶形态、边缘、周边毛刺、回声类型、有无钙化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方面与DCIS组、ID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粉刺型比例为76.71%,明显高于DCIS组的46.81%和IDC组和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为62.75%,明显高于DCIS组的57.45%和IDC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DCIS-MI和IDC三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上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朱晓萍  陈小松  杨兴霞  江琴  蔡李芬  朱娟英 《浙江医学》2019,41(15):1614-1616,1621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4894例,其中ILC组156例,IDC组4738例。回顾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月经状态、乳房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乳腺癌病理分子分型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与IDC组患者比较,ILC组患者年龄较大,ER、PR阳性比例较高,Her-2阳性比例较低,Ki-67<14%的比例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月经状态、乳房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IDC患者比较,ILC患者发病年龄较晚,ER、PR阳性比例较高,Her-2阳性比例较低,Ki-67<14%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ak基因在IDC发生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46例IDC组织中bak mR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bakmRNA的检出率:46例IDC组织为58.7%(27/46),癌旁组织为53.3%(9/16);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ak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IDC中,bak mRNA的表达Ⅱ级组织强于Ⅲ级组织(P〈0.05)。结论 bak mRNA表达可能与IDC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趋化因子受体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CR5的表达情况,并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了相应患者血清中相关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及RANTES的含量.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检测到CCR5的表达(16/30,表达率53.3%),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无1例表达;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相比,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RANTES含量明显升高[(41.8±10.2) vs (16.5±2.4) ng/ml,P<0.01],而MIP1α,MIP1β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上发现CCR5的表达,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RANTES可能是与其相互作用的主要配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23例住院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结合其病理学基础与生物学特性,回顾分析术前乳腺钼靶X线表现特点。结果:23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钼钯X线表现:约70%为边缘模糊肿块,70%有毛刺状边缘,而同时出现2~5个间接恶性征象者有20例,占87%。结论:乳腺钼靶X线成像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手段。正确识别各种乳腺癌钼靶X线的直接与间接征象是诊断的前提,同时结合临床体查,特别是触诊——对肿块的手感,对提高乳腺癌手术前的正确诊断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观察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分级对照。结果:癌灶的X线表现为有钙化者23例(43.4%),有肿块者39例(73.6%),有结构扭曲者8例(15.1%)。级的肿块率高于级、级;级,级的结构扭曲率高于级。结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多样,不同级别的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OP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20.0%(5/25)、43.1%(25/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否家族史、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