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患病率以及对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来我院就诊的非神经中枢性系统障碍的患者为对照组。入组患者均行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扫描,记录的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特别是要注意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吸烟、酗酒、糖尿病、高血压的情况),还要搜集患者的自身与脑微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情况(如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灶量、脑白质疏松程度、高血压、脑出血、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中脑微出血的患病率为(75%):其中脑梗死的患病率为(83.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病率(66.7%);对照组中脑微出血的患病率为(15%),脑梗死的患病率为(44.9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病率(36.11%)。结论脑血管病中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患病率较高,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脑实质病及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龙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81-198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就诊资料完整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75例,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103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常规行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扫描,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为82.3%(14/17),脑梗死患者为45.9%(112/24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21.4%(3/14),对照组为13.4%(14/103),其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血压、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无脑白质病、有无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是否使用阿司匹林患者脑微出血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OR=2.211,95%CI(1.181,4.009),P<0.05]、脑出血[OR=18.046,95%CI(4.801,65.897),P<0.01]、高血压[OR=2.216,95%CI(1.231,4.010),P<0.01]、脑白质病[OR=5.003,95%CI(2.988,8.369),P<0.01]、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OR=2.402,95%CI(1.431,3.901),P<0.01]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血管病中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的脑微出血患病率较高,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脑白质病及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俊龙  黄一宁  李凡  孙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3):2793-2797
背景 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研究认为其与症状性脑出血、认知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既往研究多集中于社区人群中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评估,而对于疾病人群如脑血管病患者中危险因素的报道则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于2009年1月-2014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200例。收集其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相关血管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使用史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等。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评分量表和脑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MARS)评价其双侧皮质下区域、基底核区及幕下等区域的白质病变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结果 200例患者中,71例(35.5%)存在脑微出血,其中1~2个病灶35例(17.5%),3~4个病灶8例(4.0%),≥5个病灶28例(14.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肥胖、重度白质病变、重度皮质下白质病变、重度基底核白质病变、幕下白质病变与脑微出血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皮质下白质病变、基底核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脑微出血计数呈正相关(r=0.338、0.48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OR=3.28,95%CI(1.48,7.23)〕、肥胖〔OR=3.86,95%CI(1.32,11.29)〕、重度皮质下白质病变〔OR=2.14,95%CI(1.02,4.48)〕、重度基底核区白质病变〔OR=5.75,95%CI(2.46,13.47)〕是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出血、肥胖、重度白质病变是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基底核白质病变可能是更好的脑微出血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信全 《医学综述》2013,19(8):1510-15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观察,将其中有微出血灶者51例作为试验组,73例未发现有微血灶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探讨西宁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2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观察,将其中有微出血灶者60例作为CMBs组,154例未发现有微出血灶者作为无CMBs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与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数目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13例脑血管疾病病人,行头颅MRI检查、血生化检查.对CMBs进行分区、计数、分级.分析CMBs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MBs发生及分级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舒张压、收缩压、HDL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Bs发生糖尿病、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相关,P<0.05.CMBs不同区域的多发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舒张压、收缩压、HDL是CMBs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是显著危险因素.CMBs出现在皮层及皮层下区域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基底节区和丘脑,然后是小脑,比例最小的是脑干.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21-8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3.45%,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房颤脑栓塞患者进行检测,探讨房颤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房颤脑栓塞患者72例进行1.5T磁共振扫描(SWI),检测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评价CMB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轻度脑栓塞34例中,微出血无14例(41.2%),轻度17例(50.0%),中度3例(8.8%),重度0例。中度脑栓塞34例中,微出血无12例(40.0%),轻度15例(50.0%),中度3例(10.0%),重度0例。重度脑栓塞8例中,微出血无2例(25.0%),轻度4例(50.0%),中度1例(12.5%),重度1例(12.5%)。CMBs严重程度与脑栓塞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0.142,P=0.081),房颤脑栓塞CMBs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以及抗栓药物的使用相关(P<0.05)。结论:房颤脑栓塞患者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以及抗栓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男51例,女24例,年龄42~83(64.9±10.8)岁。行头颅CT、磁敏感成像(SWI)检查,依据脑微出血检出的结果分成阳性组(23例)与阴性组(5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探讨脑微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SWI检查的检出率比CT检出率高(χ2=27.17,P<0.05)。阳性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均较阴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高血压病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存在脑微出血的比例高,SWI检查是检测脑微出血的敏感方法,年龄大、高血压病与脑微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持  王小强  汪国宏  吴君仓 《安徽医学》2013,34(7):1032-1033
正随着影像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GRE-T2WI)图像上可见分散或孤立的点状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灶,直径一般小于5 mm[1],现认为在排除钙化和血管影的情况下即可诊断为脑微出血(CMBs)。CMBs不仅是一种影像学结构,它还反映潜在的微小血管病理改变,即位于血管周围的来源于既往小灶性出血的含铁血黄素沉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脑微出血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尿素氮水平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70岁、有高血压史、有脑白质病、服用阿司匹林史、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 mmol/L、纤维蛋白原>3.8 g/L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心房颤动的比例显著低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脑白质病、HDL-C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当脑梗死患者高龄、存在高血压史、脑白质病、低HDL-C及高纤维蛋白原等中一项或多项时,应高度警惕脑微出血,应及时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扫描确诊,利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84-87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比例和分布,分析房颤脑微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且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的132例房颤患者。对所有患者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对CMBs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38例房颤患者(28.9%)合并有CMBs,其中9例患者(23.7%)CMBs病灶数为1个,17例患者(44.7%)病灶数为2~4个,12例患者(31.6%)病灶数≥5个。房颤CMBs患者总病灶数为183个,其中102个病灶(55.7%)位于脑叶,57个病灶(31.2%)位于深部,24个病灶(13.1%)位于幕下。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102,P=0.001,95%CI1.044~1.163)和抗凝治疗(OR=3.006,P=0.033,95%CI 1.091~8.281)是房颤患者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脑微出血病灶主要位于脑叶,对于年龄大且需要抗凝的房颤患者,建议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监测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符合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的患者101例,按是否存在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统计学分析识别CMBs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结果 与CSVD中非CMBs组患者比较,CMBs组患者中高血压所占比例较高(χ2=9.879, P=0.00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2.294, P=0.024)、同型半胱氨酸(Hcy)(t=2.193, P=0.03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t=2.160, P=0.034)、脂蛋白a(Lpa)(t=4.247, P<0.001)水平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3.342, P=0.001)水平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P=0.002, OR=6.706, 95%CI:2.011~22.362)、hs-CRP(P=0.049, OR=1.279,95%CI:1.001~1.635)、Lpa(P=0.001,OR=1.006,95%CI:1.003~1.009)和LDL-c(P=0.039, OR=0.472,95%CI:0.232~0.963)与CMBs独立相关。 结论 高血压、hs-CRP、Lpa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是CMB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灶(CMBs)发生以及影响CMBs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行MRI常规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的1 6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病例匹配,最终将CMBs阳性和阴性患者各668例分别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按照CMBs个数,将CMBs阳性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比较三者临床资料有无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脑白质稀疏(LA)和腔隙性脑梗死(LI)等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年龄与CMBs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CMBs患者的高血压、LA及LI级别亦有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LA以及LI级别与CMBs数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及年龄是CMBs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CMB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LA和LI的程度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6例,急性脑梗死80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组)484例,心源性脑栓塞(B组)92例,小动脉性脑梗死(C组)166例,不明原因脑梗死(D组)6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比较各组CMBs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比较初发、复发患者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C组的年龄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脑白质病患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B组糖尿病史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A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4个分组CMB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CMBs分布在Ⅱ、Ⅲ、Ⅳ级的比例接近,B组集中分布于Ⅱ级,C组Ⅳ级多见,D组及TIA组以Ⅱ级多见。初发急性梗死患者的CMBs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患者(P<0.05)。A组、C组初发急性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患者(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CMB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另外在初发、复发型脑梗死患者中的CMBs发生率也不尽相同,这可能与CMBs不同的影响因素差别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新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进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扫描,根据有无CMB分为SWI(+)组和SWI(-)组,记录患者年龄及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高血脂、脑白质疏松症发生情况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CMB的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 48例中,SWI(+)组30例,SWI(-)组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B的发生部位以基底节、丘脑为主。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年龄、脑白质疏松症有关。脑梗死合并CMB多发生于基底节、丘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脑微出血组(31例)和无脑微出血组(39例),分析脑微出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程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均与脑微出血发生有关联(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组患者认知功能多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无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发生易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Li D  Wang ML  Li SM  Li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158-116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83例连续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血管造影未见异常.52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其中24.3%(128例)仅有颅外动脉病变,36.8%(194例)仅有颅内动脉病变,38.9%(205例)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75.6%,399例)高于颅外动脉(63.2%,333例).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但椎基底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则以颅外病变为主(P<0.01).青年(≤40岁)患者大部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病变(75.5%),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而中年(41~60岁)及老年(≥61岁)患者以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比例最高(39.4%和48.0%,P<0.001),病变最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颅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者的年龄和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颅内病变者.结论 总体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颅外病变并不少见,且常表现为颅内外病变并存.不同亚组的患者动脉病变的分布不同.颅外病变者的冠心病患病率、年龄高于颅内病变者.  相似文献   

19.
20.
曹小丽  覃秋燕  龙晓弘 《重庆医学》2021,50(8):1328-1331,133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脑微出血和非脑微出血组,采用脑微出血解剖量表记录病灶分布情况,分析两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脑白质病变(WML)分级和其他可能影响脑微出血发生的因素.结果 198例AIS患者中89例(44.9%)存在脑微出血.脑微出血组患高血压、吸烟、饮酒比例、三酰甘油(TG)、肌酐、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非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60,95%CI:1.02~6.55)、肌酐(OR=1.03,95%CI:1.01~1.05)、Hcy(OR=1.09,95%CI:1.15~1.44)、Cys-C(OR=6.03,95%CI:1.17~31.02)和WML分级(OR=1.26,95%CI:1.12~1.43)为AIS合并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和与WML分级有相关性(r=0.48,P<0.001).结论 应针对AIS伴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