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改良组采取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量、术中总出血量、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和腹膜种植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5年生存率。结果改良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和腹膜种植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量稍多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确切,符合无瘤操作原则,可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46例,随机抽取,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30.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结肠癌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面,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在高危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结肠癌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每组各42例。比较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显著优于比较组的83.3%,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情复发率、死亡率也均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半结肠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6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 将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行改良右半结肠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率及腹膜种植性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76.5%和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更符合无瘤操作原则,可减少复发、转移,增加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按随机平均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39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根治术治疗,改良组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传统组的64.10%,对比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且淋巴结清除数量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传统组的20.51%;且改良组复发率2.56%,低于传统组的15.3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信合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显著,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观察改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综合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凌海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组)27例,对照组(传统手术组)25例,术后观察两组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淋巴清扫数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59.87±5.6) min,出血量(72.56±3.4) ml,第3站淋巴清扫数(6.25±2.3)个,并发症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肝转移1例,复发1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淋巴清扫数多,并发症少等方面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结肠癌患者,依据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结肠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用时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02)与对照组(n=101),观察组行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的78.2%(P<0.05);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同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3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根治术组)39例。观察两组结肠癌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淋巴结切除情况。结果:两组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肠癌患者吻合口瘘、残端肿瘤残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肠癌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阳性转移淋巴结切除、左半结肠淋巴结切除、右半结肠淋巴结切除个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少,切除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无瘤生存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其效果优于传统开腹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浆肌层加固缝合在预防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经肠镜取病理确诊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吻合口浆肌层加固缝合,对照组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和感染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肌层加固缝合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5.
尹庆华 《吉林医学》2014,(3):498-498
目的:对右半结肠癌行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治疗,对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死亡病例(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率及复发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根治术,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其中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30例,并观察2组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结肠癌患者进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大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传统术式,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恶性肿瘤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并纠正患者存在的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后,对照组所有纳入病例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所有纳入病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肠切除术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此外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累计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淋巴清扫个数均明显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3d平均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5年随访,观察组1年、3年、5年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势,短期效果亦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大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传统术式,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