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咸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年龄在6个月~3岁75例,占51.37%.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性.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有12例(8%)出现心肌酶谱异常,MP患者合并心肌损害.所有病例通过正规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10-14d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通过X线早期明确诊断是基础,进行IgM抗体检测是诊断的关键环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帆  王静  张广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99-110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对93例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病年龄6月~3岁53例占56.9%。均有发热、咳嗽,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阳性,胸部X线检查改变多且出现早,与体征不一致,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临床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一部分合并其他系统的损害,MP-IgM检测阳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正规足疗程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其诊治效果.③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发热17例(73.9%),咳嗽或伴喘息23例(100%),肺部有细湿啰音征13例(56.5%).大多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部X线表现为以右肺病变为主的肺门阴影增大,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及点片状阴影,游走性浸润.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肺炎并发症主要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④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早期诊治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时间段MP—IgM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取患儿静脉血,应用MP—IgM试剂盒对218例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几进行MP—IgM检测。结果218例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MP—IgM阳性172例(78.8%),病后第2周阳性89例,第3周阳性52例,第4周阳性31例。MP—IgM阳性出现较晚的患儿有以下特点:①发热时间长,年龄偏小。②肺部体征出现晚,肺部哆音、X线表现消散迟。③常有皮疹、肝脏损害等肺外表现。④联合应用抗生素比例高。⑤对抗生素疗程的依从性好。结论对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血清中MP—IgM,能够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指导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当代医学》2009,15(36):84-85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确诊的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1~3岁的婴儿为主。发热37例(66.07%),咳嗽或伴喘息56例(100%),有肺部伴较密集细湿啰音征32例(57.14)。大多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总数正常。肺部X线表现为以右肺病变为主的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粗,小片状及云絮状密度增高影。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肺炎并发症主要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粘膜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婴幼儿。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必要的诊断手段。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血、尿淀粉酶等,重点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情况。结果 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较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逐渐增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较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年龄越大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刘晓花 《吉林医学》2013,(35):7470-7471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冷凝集试验、心肌酶谱、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对收治的9例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确诊、治疗。结果:9例临床MP感染患儿中,均合并有心肌损害,经诊断治疗治愈8例,治愈率88.8%,死亡1例。结论:临床支原体肺炎合并有心肌损害者并不少见,在婴幼儿中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致病情加重及漏诊,因此需要对患儿行常规心肌酶与心电图检查,以防延误,进而有利于进行早期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回顾分析76例小儿肺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血尿淀粉酶等。结果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婴幼儿组较儿童组恶心、呕吐、腹泻症状表现明显,而儿童组腹痛症状表现明显;儿童组血清转氨酶增高、血总胆红素增高、血淀粉酶增高、尿淀粉酶增高、肝脏B超异常、胆囊炎、腹腔积液、胰腺炎等表现的比例均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儿童组低。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婴幼儿较儿童症状表现明显,儿童实验室检查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分析40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起病原因不同分为两组,第1组18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始终无咳嗽;第2组22例,以发热、咳嗽等为首发症状,病程第7~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两组患儿均应用PCR法检测脑脊液(CSF)MP-DNA,采用颗粒凝聚试验检测其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并行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①肺炎支原体(MP)导致的脑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以发热(40/40例)、头痛(29/40例)、嗜睡(28/40例)及呕吐(25/40例)等为主要表现,惊厥(5/40例)少有发生;有呼吸道症状者在病程的7~12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②第1组患儿CSF-MP-DNA阳性,同期血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第2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CSF-MP-DNA阴性,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阳性。③脑电图异常(慢波)25例,6例患儿MRI呈脑灰质多灶异常信号,脑室旁斑片状高信号,经阿奇霉素抗感染、甘露醇降颅压及解痉等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脑脊液MP-DNA检测阳性及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预后评估有主要意义。肺炎支原体脑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对小儿呼吸道感染235例采用PCR技术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血清抗肺炎支原体IPM(MP-IgM)、血清冷凝集试验(CAT),进行配对研究。结果说明,咽拭子Mp-DNA-PCR法和血清抗MP-IgM法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都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PCR法出现阳性早于血清抗Mp-IgM法,但易受药物的影响;血清抗Mp-IgM法易受病程的影响;而血清冷凝集试验法阳性率太低,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 (1) 80例患者均有发热、咳嗽症状,71例患儿有肺部湿罗音。80例患儿X线胸片均显示异常,36例右肺云雾状阴影、24例左肺片状阴影、11例胸腔积液、9例双侧弥漫性间质改变,5例合并肺不张。31例存在肺外合并症,累及消化系统的11例患儿表现为呕吐、腹泻、恶心,8例贫血,12例心肌损伤者表现为心肌酶谱增高。(2) 80例患儿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治疗后体温正常、咳嗽缓解,均好转后出院。随访1个月,复查X线胸片未见异常。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多数还累及肺外系统,早期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是其临床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临床治疗中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对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轻症治疗时采用阿奇霉素及头孢抗生素联合治疗,重症增加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结果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必要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症状对患儿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雪莲  张红军 《中外医疗》2011,30(2):119-1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临床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但血沉大多升高。胸片1例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宋康文  卓平辉  杨钊 《中外医疗》2010,30(17):22-23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确诊的13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合并肺外并发症,所有患儿治疗后体温均于1周内降至正常,咳嗽减轻。18例患儿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均采用对症治疗缓解。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尽早进行X线检查,对怀疑有心功能损害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1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发热70例(62.5%).血沉增快52例(46.4%),Mp-IgM全部阳性。肺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皮肤黏膜损害等受累。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部分有肺部体征,血MP—IgM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应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的泌尿系统损害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的泌尿系统表现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我院2006-2010年诊治的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150例,以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小儿100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两组尿常规、肾功能,对有泌尿系统损害者进行双肾超声检查及抗链球菌素O试验(ASO)、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有泌尿系统受累(32/150,21.33%),主要表现为血尿、白细胞尿和蛋白尿(P<0.01-0.05);有泌尿系统损害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其双肾超声及ASO均无异常,但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核抗体异常比例高达93.75%(P<0.01)。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泌尿系统受累表现,其机制可能与肺炎支原体导致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X线胸片对发病1周内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早期诊断及准确性。方法 对临床疑为小儿MP肺炎患儿的胸片由影像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对X线胸片诊断为小儿MP肺炎者均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10天以后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结果 X线影像诊断与免疫学诊断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以X线胸片为中心的综合分析可用于小儿MP肺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例中肺外表现54例,发生率32.5%,主要有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胸腔积液、皮疹、骨痛、肌痛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对多器官功能受损的患儿应考虑有MP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肺外表现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多样,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为多。发病机制除直接侵袭外,目前倾向于免疫损伤。治疗以抗感染基础上联合激素治疗为主。早期行特异性抗体及胸部X线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128例MP肺炎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静滴,后予口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病情较重者联用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结果本组128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随访2个月-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小儿MP肺炎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多数有发热、咳嗽症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可疑病例应做胸部X线检查、血清MP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重症患者联用头孢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