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的患者130例,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对比分析。结果疗效优良组较疗效差组患者病程短,腰腿痛程度较轻。影像学检查突出多位于Ⅰ层面,1~2区,b域以内,多不合并侧隐窝狭窄,如有狭窄,均有神经根逃逸征象。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的疗效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的患130例,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对比分析。结果 疗效优良组较疗效差组患病程短,腰腿痛程度较轻。影像学检查突出多位于1层面,1~2区,b域以内,多不合并侧隐窝狭窄,如有狭窄,均有神经根逃逸征象。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的疗效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运用侧隐窝穿刺入路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并与骶管神经阻滞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义 《临床医学》2006,26(9):59-59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突然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无菌性炎症而发生本病.为观察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我们随机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别应用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进行对照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侧隐窝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侧隐窝注射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骶管注射治疗。结果:侧隐窝注射组的治愈率及疗效优良的病例注药次数均优干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隐窝注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礼锋 《临床医学》2008,28(9):66-67
目的 探讨侧隐窝与骶管两种不同穿刺路径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比较.方法 12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60例,A组(骶管穿刺)、B组(侧隐窝穿刺),A组骶管裂孔穿刺成功后,一次性注入治疗药物(复方倍他米松7 mg/1 ml,VitB6 200 mg/4 ml,VitB2 1 mg/1 ml,2%利多卡因80 mg/4 ml,生理盐水10 ml,共20 ml).B组经第4~5腰椎或第5腰椎~第1骶椎小关节内缘入路侧隐窝穿刺成功后分次注入等量相同治疗液,每个患者7 d注射治疗1次,共3次.结果 A、B两组3个月后电话随访,VAS评分、优良率及满意率B组(88.3%)均明显高于A组(20%)(P<0.05).结论 侧隐窝路径穿刺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骶管路径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小关节内侧缘硬膜外侧隐窝注射胶原蛋白水解酶(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进入硬膜外侧隐窝,缓慢注入胶原酶1200U(2~3mL)。观察2周内和随访1年后的疗效。结果溶核后症状、体征在2周内明显改善,2周及1年优良率分别为72.0%和66.6%,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6.2%。结论硬膜外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可靠,定点准确而个体化,操作简单而损伤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复位与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2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复位治疗120例(治疗1组),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132例(治疗2组),临床疗效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2组临床痊愈分别为31、66例,显效69、36例,好转13、24例,无效7、6例,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是非手术疗法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疼痛临床治疗中,骶髂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脊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和腰椎椎间关节损伤的症状、体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仿,甚至影像学同时提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使腰腿痛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变得复杂、多变、易误诊.诊断性阻滞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侧隐窝狭窄型和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侧隐窝狭窄型或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共60例,根据椎间孔镜下的患者腰椎间盘结构,其中侧隐窝狭窄型28例(A组),钙化型32例(B组)....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痉挛性斜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痉挛性斜颈(ST)病人的临床效果。资料及方法:3例病程4个月~2年的ST患者,1例为头颈部持续向右旋转,2例为了阵挛性转头动作。其中2例经多得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未能控制。用2%利多卡因(5ml/次)行SGB治疗,每日1次连续2周,然后隔日1次连续2周;最后,1周2次连续2周。用Tsui评分价疗效。结果:3例病人经SGB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1  相似文献   

12.
下颌神经阻滞结合微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下颌神经阻滞结合微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简称TMJ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单侧TMJD初诊病人50例,随机分成下颌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单纯微波组),每组各25例,下颌神经阻滞组行患侧下颌神经阻滞1次/4天,治疗3~5次;配合每日一次局部微波治疗。对照组每日两次局部微波治疗。两组微波治疗均进行15~20天。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组治愈16例(64%),好转5例(20%),显效4例(16%),无效0例,平均显效时间1.5±0.8天。对照组治愈10例(40%),好转4例(16%),显效10例(40%),无效1例(4%),平均显效时间6.1±1.3天。半年复发率下颌神经阻滞组4例(16%),对照组13例(5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治愈率和半年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下颌神经阻滞结合微波能有效提高TMJD的治愈率,缩短显效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辅助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硬膜外阻滞辅助按摩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本文方法疗程短,治愈率高、痛苦小、患者易接受。每日治疗一次,7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治愈率达76%,第一、第二疗程会计治愈率达96%。全部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且无一例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 :16例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均采用气管旁接近法 ,药物用 1%利多卡因 8~ 10ml,每日治疗一次 ,2 0次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免疫球蛋白 ,结肠镜检和VAS评分。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普遍较高 ,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有显著的降低 (P <0 .0 1) ,症状明显减轻 ,大便次数减少 ,腹痛缓解 ,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或痊愈。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变化 ,治疗效果显著。提示用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长期应用利用利多卡因是否造成神经纤维的永久性损害,并探讨该方法对生疼痛治疗的可行性。我们用利多卡因行兔臂丛神经阻滞长达2个月。选用12只兔,局麻下解剖出双侧臂丛神经,直视下埋置体内药物灌注器,一侧作实验组,注射1%利多卡因;另一侧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两次共两个月。每次注射前、后通过针刺、步态,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和恢复情况。每三周监测一次肌电图。两个月后停药。继续观察半月后处死动物  相似文献   

17.
18.
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19岁~30岁之间,妊娠6~9周的未产妇20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Ⅰ)和对照组(Ⅱ)。Ⅰ组117例,人流术前行1%利多卡因官颈旁神经阻滞。Ⅱ组89例,不给镇痛药,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观察镇痛、宫颈松驰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宫颈松驰程度明显提高(P〈0.01),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1),人流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Bell pals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贝尔面瘫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组(S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T组),在治疗第1、2、3、4周采用House-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疗效,记录T组病人颜面部红外热成像变化和治疗中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评价治疗3月后两组优秀率、总良好率。结果:T组在治疗第1、2、3、4周H-B分级明显优于S组(P <0.05)。T组所有阻滞病人红外热成像示阻滞侧颜面皮温较对侧明显升高,T组出现2例喉返神经阻滞。3个月后随访,T组优秀率、总良好率为73.33%、93.33%,明显优于S组优秀率、总良好率46.67%、73.33%(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是一种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B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生活质量评分(life quality score)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总不良反应情况;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β-内啡肽、ACTH及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比较A、B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vs. 86.67%, X~2=4.356, P=0.037);而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 13.33%, X~2=0.131, P=0.71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表达水平,ACTH及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1),而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下调、β-内啡肽上调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HPA)轴功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