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7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健康教育、早期活动、弹力袜及SCD压力抗栓泵等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7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中发生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4%,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康医学》2015,(11)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3 d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手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间手术前及手术后3d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间术前D-D比较虽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患者手术后3 d时D-D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0.00%(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该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治疗的1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的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筛选出高危、极高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组)79例和观察组(围手术期干预组)8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 d及7 d的血小板计数、凝血系统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均P<0.05,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凝血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围术期克赛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子宫切除术后有形成DVT的高风险患者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前2h或术后12h脐周皮下注射克赛,之后每24小时注射1次,连续3~10d;对照组不用。比较2组DVT及伤口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DVT,对照组有10例发生DVT,2组DVT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克赛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子宫切除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常见多发疾病,且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P)后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20.6%.股骨干骨折的患者DVT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发生率为15.7% [2],从2007年以来我们对56例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总结出一套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即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练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86例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患者,发生DVT9例,发病率为3.15%,结合多普勒检查确诊,8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1例发生肺栓塞转院后治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预防和系统、有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术前对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认真评估,术后采取护理手段积极干预。结果术后根据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度,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为患者创造适宜的治疗环境,有效的心里护理,严密的护理观察。结论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盆腔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淅川县人民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盆腔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1/80),对照组为8.75%(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降低发展成肺栓塞的概率.方法 对5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进行评估,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概率.结果 5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只有2例在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治疗后均治愈,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加强在围手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强化风险意识教育,积极妥善地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发展成肺栓塞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王英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5):131-132
目的:总结分析减少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并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措施与早期治疗,判定其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概率以及形成肺栓塞的概率.结果:60例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有2例(3.33%)开腹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积极评估围手术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强化风险意识宣教,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等能有效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妇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8月~2010年3月在招远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术前给予补液、穿弹力袜或应用弹力绷带、近期未应用激素类药物,术后不用止血药且术后24 h应用小剂量肝素3~5 d;对照组无任何限制条件,按照常规手术,术后应用止血药且术后24 h不加用小剂量肝素.结果实验组术后无1例发生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4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例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得到预防,形成后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股骨骨折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血液动力学、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弹力袜穿戴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弹力袜穿戴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预防下肢DVT、减少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861例妇科盆腔手术中28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中13例行介入溶栓、抗凝治疗,15例单纯性抗凝治疗,其中13例介入置管溶栓患者在治疗3~7 d后(平均3.6 d)全部达痊愈标准,并于术后10~14 d (平均11.6 d)全部成功取出下腔静脉可回收型滤器,15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治疗14 d后达痊愈标准,13例治疗14 d后达有效标准。未出现治疗无效者。结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在预防,而单一的手段往往很难彻底杜绝其发生,针对术前、术中、术后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采取系统性、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其发生,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疾病23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积极地预防、治疗和护理DVT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病变疾病23例。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男7例和女6例,年龄在30~70岁。发生在左下肢8例,右下肢5例。 2.临床表现 10例患者均有患肢疼痛及肿胀、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