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与常规基础护理干预对伴高危血栓风险因素老年腹部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未进行风险评估,均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及治疗;干预组进行DVT风险评估,低风险患者给予同对照组的常规基础护理及治疗,中、高风险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振幅(MA),检测两组血液指标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并记录两组DVT及肢体肿胀、疼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血液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R、MA值均明显改善,Fbg、D-D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R值明显升高,MA明显降低(P0.05),Fbg、D-D水平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术后DVT、肢体肿胀、肢体疼痛发生率为8.33%、8.33%、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25.00%、30.00%(P0.05)。结论对伴高危血栓风险因素的老年腹部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显著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出院前采用问卷法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发生率6.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对照组下肢胀痛发生率14.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对照组8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疑似并发DVT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4.88%(2/41)]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术后DVT预防中,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骨科患者,手术后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科行手术治疗的大于60岁的患者345例,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分别采用术前护理干预及术后护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共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血管彩超证实血管内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87%。2例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后好转,1例因病情严重转血管外科手术处理。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致死、致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内静脉血栓形成几率,让患者及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谢红莲 《吉林医学》2012,(29):6428-642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206例手术治疗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2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DVT,发生率为1%,并且经溶栓治疗症状均消失,康复出院。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防止肺栓塞、脑栓塞和肾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在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骨创伤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症状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在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骨创伤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效果非常明显,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资料为我院肿瘤科2014.1~2017.1治疗的50例手术患者,分为早期组、常规组;早期组26例,常规组24例;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的DVT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 DVT发生率,早期组:常规组为11.54%(3/26)vs 37.50%(9/24)(p0.05);营养状况中A级所占比例,早期组:常规组为73.08%(19/26)vs 45.83%(11/24)(p0.05)。结论早期护理预防DVT的效果明显,且患者营养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4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接受术后静脉血栓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系统早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深DVT发生率为12.5%,干预组DVT发生率为1.39%,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要点。方法 102例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感染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等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8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观察组胸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更显(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胜利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DVT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杨莉  覃美青 《华夏医学》2006,19(5):859-860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动态观察病情,出现异常者立即以抗凝及扩容药物改善凝血及微循环状态。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与试验组(n=48),对照组施以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施以预防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43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 1例患者发生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为4.65%。41例患者无下肢疼痛,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骨科术后患者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患者在骨科术后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作用,并进行相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A组和B组,A组为对照组有50例患者,B组为50例即为观察组。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得出A组患者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都要比B组差,其住院时间和所需费用也比B组患者更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程度上更为有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更少,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后所起到的作用很有效,是值得被推广使用的。  相似文献   

19.
鞠英实 《当代医学》2016,(28):125-126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50例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骨科术后的护理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134例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前评估、体位干预、早期功能锻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干预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0%、6.0%,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为2.4%、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5.2%、74.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