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发生的74例西药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抗菌药物、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占首位,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药理作用和药动学发生改变,并且老年人体质较差,常需要联合用药和长期用药。结论: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合理指导,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低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制定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盟  王晓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99-3000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有多种合并症临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根据老年人临床特点,从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分析临床用药。结论:规范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方法:根据老年人的药物代谢特点、老年人药效学特点、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及全面评估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护理人员掌握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老年人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60岁以上老人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对老年人如何用药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老年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系统收集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216例,对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物的比例最大(59.26%),其中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最为显著,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在给药时要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了解合并用药的老年人药学服务需求,制定全面的药学服务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其中以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便秘或者腹泻等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3.33%、29.63%和14.8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统计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未遵医嘱治疗、药物自身药理学作用、医嘱不清楚构成比均比较高,分别为29.63%、25.93%、14.81%、14.81%.结论:老年人合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具体原因和有效防御手段。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30例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用药种类以及给药途径,同时总结老年患者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具体诱因。结果:引起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关键原因是患者身体药理作用以及药动学发生变化,同时身体比较衰弱,必须联合用药,对老年患者长时间使用滋补药物以及有效抗菌药物。结论:正确指导老年患者用药,同时对其用药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陈虹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143-144
在了解药物性皮炎的危害后,本文以不良反应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所用药物、用药途径、临床表现,从药物、患者与医师方面分析药疹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很多,需要个人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树立合理用药的意识和观念,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认识,从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逐步衰退,患病范围广,发病率高,对药物的排斥反应也相对较高。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医疗指导和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科学合理的用药,减少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指数,减少老年人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总结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中,以皮肤损害(36%)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8%)最为多见。而导致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占比为38%,心脑血管病药物排在第2位,占24%。多药合用26例(52%)。中药西药联用20例(40%),单纯西药4例(8%)。结论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指导患者合理药物,减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取2015年2月21日至2016年2月19日我院52例老年患者,以2016年3月14日至2017年3月10日5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药物使用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并制定针对性合理用药干预措施(于观察组中实施)。观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不良反应事件概率为21.15%,在诸多原因中,联合用药所占比例最高(45.45%),其次为生理因素、药物分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4.00%,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予以合理用药干预,可有效避免危险事件,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刘珊 《大家健康》2016,(11):22-23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住院期间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120例,对其用药和身体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结果: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中,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而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的改变以及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和滋补品的滥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还知道这种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结论:老年人的西药不良反应症状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大大降低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中药是传统医学的精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不合理用药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常为人们所忽视,存在“中药无毒”的误区,老年人尤为严重。据笔者长期临床观察,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未注意体质差异而乱用补药、保健药,甚至无适应证用药。(2)药不对证,难以愈病,相反会产生不良反应。(3)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当,耽误了病情。(4)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不良反应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常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形成的相关因素从而为老年人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因用药不当而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发病原因、药物成分的情况,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以用药过量、用药时间过长、非医嘱用药三方面占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影响心电活动、心肌收缩力、降压药物、不明药物成分的中药汤剂等为主。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有多种因素,并且呈现出相应的特征分布,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时一定要明确病因,合理用药。同时还要开展全面的健康宣教,达到有效减少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药剂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出现的老年人常用西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其诱发因素以及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多数老年人发生西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自身机能下降,使其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其药动学以及药物学发生变化,再加上滥用抗衰老等滋补药物所造成。结论正确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同时做到先检查后用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下降极易引起药物体内蓄积产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普遍,多重用药及潜在不恰当用药(potential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使用风险较高,潜在不恰当用药目录的制定可对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有效筛查,以此规范老年人合理用...  相似文献   

16.
王新萍 《大家健康》2014,(8):185-186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方法:根据老年人的药物代谢特点、老年人药效学特点、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及全面评估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护理人员掌握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老年人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特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6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是,中成药、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大.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老年人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机体的各个系统已在逐步地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易感染疾病,用药机会也相对增加。许多药物对患者都易引起不良反应。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为青年人的2~7倍。可见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很高的。为了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需要注意和重视以下几方面,以防止或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宜的剂量: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治疗慢性病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用药,视病情需要,再调整剂量,以达到药物治疗的最佳浓度。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尽相同,而且存在个体差异,一般的用药常规为:60~80岁为成人量的…  相似文献   

19.
黄健华  梁俏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41-3642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为监测老年患者用药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根据过去0.5 a中临床药师通过参加老年病科晨间查房,了解用药情况,并与临床医生共同磋商讨论,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及归因等。结果:226例患者中有42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8%。结论:老年人因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而老年人又多体弱多病,生病的种类很多,吃药的品种及数量也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可能性也增多。因此,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必须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我院血栓通冻干粉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食物过敏史、联合用药、用法与用量、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6.43%),用药1~7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43.75%)。药品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反应。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对于体弱多病及老年患者应当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