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战宇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14-215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86例早产儿进行常规眼底筛查,体重25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儿,自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86例早产儿有17例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9.8%。结论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婴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短,ROP发病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湘西自治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以及国际上制定的筛查标准,将出生体重≤2 500g、胎龄≤32周的早产儿纳入筛查对象,并对阈值病变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在接受筛查的120例新生儿中,共22例发生了ROP,发病率18.3%,ROP的发生率与不同孕周以及出生体重有关。结论:出生体重及胎龄是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ROP进行早期筛查以及早期干预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秀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28-129
目的 观察对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及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和出院后的随访追踪.结果 体重≤1500 g、1500 g<体重≤2000 g及体重>2000 g的ROP发生率分别为54.5%、16.8%和4.3%;胎龄≤28周和28周<胎龄≤32周的ROP发生率分别为60%和16.16%,提示胎龄越小和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出院后也存在发生ROP的风险.结论 要高度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及随访工作,且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标准及治疗模式。方法对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 000g的6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ROP发病率为17.6%,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不规范吸氧可能增加ROP的发生。结论低孕周、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特点,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方法:采用RetCamⅢ对52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分析体重、胎龄和吸氧对ROP的影响。结果:筛查共发现ROP53例,包括AP-ROP 1例。体重少于1 500g的早产儿,49例ROP,占92.45%;孕周少于32周的早产儿,46例ROP,占86.79%;有吸氧史的早产儿,48例ROP,占90.57%。结论:ROP的发病与早产、低体重有关,吸氧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佛山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诊治情况,为更好防治早产儿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胎龄37周行ROP筛查的5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分析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分析总结相关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共有502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发生ROP病变32例,发病率为6.37%;出生胎龄≤28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9.66,P0.005);出生体重≤1000 g组、~1500 g组、~2000 g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7,P0.05);氧疗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4.32,P0.05),机械通气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20.18,P0.005)。结论:佛山市ROP发病率为6.37%,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氧疗、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规范、全程进行ROP筛查及诊治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快速散瞳剂散大双眼瞳孔,滴表面麻醉剂,小儿开睑器开睑后,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用斜视钩压迫眼球周边部一周观察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83例(孕期<37周,男49例,女34例);早产儿中体重≥2000g 45例,体重<2000g 38例,发现1期ROP患儿19例,2期患儿4例,未发现3期、4期及5期患儿,ROP发生率为27.71%。结论结果显示ROP的危险因素与孕周、出生体重、给氧浓度、贫血、高碳酸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酸中毒、呼吸暂停8项因素有关。孕周短、出生体重低、给氧浓度高是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吸氧时间的长短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2005年12月产科接生的1365例新生儿进行广泛普查,其中205例早产儿均进行眼底检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结果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31例.结论孕龄小于32w;出生体重小于2000g;多胎儿;吸氧浓度大于40%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均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不同氧浓度下吸氧时间长短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63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吸氧的早产儿进行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等指标的检测和记录,定期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氧浓度吸氧时间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平均氧浓度在30%情况下,吸氧时间7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3%,7d为20%。平均吸氧浓度40%情况下,吸氧时间7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11%,7d为35%。平均吸氧浓度大于50%,吸氧时间7d视网膜病变发病率52%,7d为65%,吸氧浓度及吸氧时间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在相同吸氧浓度下,吸氧时间长短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呈正相关,吸氧浓度越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的发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7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 ,包括胎龄、出生体重、给氧浓度、持续时间以及ROP的发生情况。结果 :78例早产儿中 ,38例发生ROP ,占 4 8.7%。胎龄≤ 32周 ,出生体重≤ 15 0 0g ,吸氧浓度 >4 0 % ,持续吸氧时间≥ 7d的早产儿ROP的发生率分别为 6 4.3% ,80 .8% ,76 .9% ,6 8.4 %。与对照组相比 ,ROP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1)。结论 :胎龄小、低出生体重以及长时间高浓度持续吸氧是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方法:收集在我院行RetCamⅡ眼底检查和间接眼底镜检查的早产儿,记录其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情况、Apgar评分及每次筛查时矫正胎龄、体重等临床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ROP诊断方法诊断,有病变患儿随访至眼底情况稳定或激光治疗。结果:共有195例早产儿完成眼科筛查和全身情况记录,其中男128例(占65.6%),女67例(占34.4%);出生体重为1070-3800g,平均体重(1972.2±478.3)g;孕周26-36周,平均孕周(33.1±2.4)周。195例早产儿中,ROP患儿38例(62只眼),分别占早产儿例数及眼数的19.5%和15.9%,Ⅰ期23例(34只眼),占总例数的11.8%;Ⅱ期13例(24只眼),占总例数的6.7%,Ⅲ期2例(4只眼),占总例数的1.0%;Ⅳ期及Ⅴ期尚未发现。5例患儿行激光治疗。结论:本研究中ROP的发生率为19.5%,其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出生体重越小、胎龄越小、氧疗时间越长,ROP的危险性越大,防治ROP的关键在于早期进行筛查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检出情况,探讨ROP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适合本地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筛查标准。方法对就诊的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记录其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方式、筛查时的矫正出生孕周及眼底情况。结果完成全部检查的早产儿共773例,筛查出ROP患儿86例,检出率为11.13%。86例患儿中,接受激光治疗的阈值病变和阈值前1类病变32例,放弃治疗及失访7例,其余47例ROP患儿经随访病变自行消退。结论低出生体质量、低出生孕周、长时间氧疗和胎盘早剥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建议本地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ROP筛查标准为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 g或出生孕周小于32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防治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以及眼科门诊就诊的新生儿共计358名。运用间接检眼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 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新生儿340例,失访18例。340例新生儿中有29例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8.5%。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和孕龄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体重=257.3,P体重〈0.01;χ^2孕龄=164.2,P孕龄〈0.001)。而且出生体重越低,出生孕龄越小,ROP的发生率和病变程度越高(χ^2体重=17.04,P〈0.01,χ^2孕龄=17.38,P〈0.01)。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易发生在出生体重低或孕龄短的新生儿,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早期的干预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氧疗时间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疗时间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需要用氧的早产儿,观察胎龄在32周以下与32周以上的、用氧时间在两周以内的早产儿视网膜情况。结果:在平均氧疗浓度32.7%的情况下,用氧时间在两周以内,两组惠儿视网膜病变差异有显著性(X2=4.17,P〈0.05)。结论-在低浓度吸氧下,胎龄在32周以下,氧疗累积时间在两周以内仍有发生ROP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而导致婴幼儿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多见于胎龄少于32周,体重不足1251g的早产儿。目前ROP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眼病,其发生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及吸高浓度氧有关。2004年我国卫生部颁发《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止指南》,对ROP防治起了非常重要的知道作用。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的100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100例早产儿视网病变筛查顺利完成且无并发症的发生,发现ROP 25例,发生率为25%;需进行激光治疗者2例(4只眼)占2.2%。结论 ROP规范化的筛查,可减少ROP患儿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降低早产儿的失明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凡妊娠满28周但不满37足周内出生的孩子均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一般为1000克~2499克。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接踵而至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孕34周以下、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约为60%,孕期更短或出生体重更低者,发生率可达66%-82%。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同时筛选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07年10月进行ROP筛查的患儿143例,孕周≤35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ROP眼底筛查按中国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进行.结果 ROP发病率为32.2%,孕周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ROP发病率越高.对34种可能与ROP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周、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及时间、吸氧总时间、最大给氧浓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输血、经皮测胆红素最大值、低体温和母亲妊娠高血压症12个因素与之相关;进一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孕周、机械通气及时间、住院时间和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之密切相关(P<0.05).是发生ROP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早期诊断、治疗、预防ROP致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在出生后3~7天内应用便携式B超诊断仪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采用Papile分级颅内出血轻重程度。结果: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P0.05),且重度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阴道分娩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早产儿(P0.05)。窒息与无窒息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与性别无明显差异。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越易发生颅内出血;阴道分娩可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初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粤东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促进粤东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工作的开展。方法:97例胎龄≤32周早产儿,于生后4周用间接检验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ROP诊断方法诊断。结果:ROP发病率为10.3%,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多发,氧疗可能增加ROP的发生。结论:ROP患病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早产儿进行ROP筛查是促进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早产儿的临床干预及护理体会,探讨降低其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7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早产儿的临床干预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3例早产儿痊愈61例,病死12例,病死率为16.44%;胎龄32周及以下的早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32—176—周以上的早产儿(P0.01);胎儿出生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在1500g之上的早产儿(P0.05)。颅内出血、肺出血、肺炎以及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是主要的致死原因。结论:及早识别早产儿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和护理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