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许春玲 《农垦医学》2012,34(3):238-241
目的:了解本地区4月~3岁哈族与汉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干预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哈族、汉族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测.结果:4月~3岁哈族与汉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比较,孕母是否患有贫血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不同性别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喂养方式比较,单一喂养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疾病是否有关系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严重程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果比较,给予铁剂治疗后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月~3岁哈族患儿母亲孕期贫血,居住在农村,哈族患儿单一喂养方式是导致哈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重要因素,哈族发病率比汉族患儿缺铁性贫血高,哈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中、重度发病程度发生率均比汉族高.注重哈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防治,从育龄产妇做起,合理饮食,及时给哈族婴幼儿添加辅食,定期查血红蛋白,早期干预是降低哈族患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许春玲 《吉林医学》2012,33(20):4334-4336
目的:了解4个月~3岁哈族与汉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干预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哈族、汉族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测。结果:4个月~3岁哈族与汉族患儿在发病因素上:哈族与汉族孕妇贫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纯喂养上,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其他疾病是否有关系方面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严重程度上,哈族与汉族患儿缺铁性贫血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上,给予铁剂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个月~3岁哈族患儿母亲孕期贫血,居住在农村,哈族患儿饮食单一是导致哈族患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发病率比汉族患儿缺铁性贫血高,发病轻,中及重上均比汉族患儿贫血严重,注重哈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保健知识宣传,从育龄产妇做起,合理饮食,及时给哈族婴幼儿添加辅食,定期查血红蛋白,早期干预是降低哈族患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儿童保健门诊接受检查的婴幼儿180例,对所有患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贫血原因。结果经过对比后,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患病率差异小(P0.05);相较于中度贫血患儿,轻度贫血患儿占比更高(P0.05)。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其中轻度贫血占比高,经过分析后可能是由于喂养方式不同所导致,因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改善患儿贫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3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岁以下的患儿117例,占88.64%,从贫血程度显示,轻度贫血65例,占49.24%,中度贫血51例,占38.64%,重度贫血16例,占12.12%,人工喂养、未接受育儿指导、流动人口、添加辅食时间延迟等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经治疗后,129例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4周后恢复正常,治愈率97.73%,3例患儿因喂养困难,经治疗恢复后血红蛋白又出现下降。结论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及科学喂养,特别是在4~6个月给婴儿添加辅食是关键,在这一时期加强保健与喂养指导,是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不同程度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治疗前后血清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小儿IDA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小儿IDA:轻度22例;中度25例;重度20例,同时选择25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月采集静脉血并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HIF-1α水平。结果中、重度IDA患儿血清HIF-1α有明显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A患儿治疗2月后血清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A患儿治疗后2月时血清HIF-1α水平已接近正常。结论血清HIF-1α水平在小儿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有明显表达,其对小儿IDA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接受住院治疗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贫血纠正情况、营养相关指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贫血纠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增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纠正治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予以配合,可有效提高贫血纠正效果,改善患儿营养状况,还可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铁剂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芳  王孝林 《吉林医学》2011,32(26):5468-5469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用铁剂的指征、方法与剂量。方法:把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三组:一组采用饮食治疗,二组间隔小剂量口服铁剂治疗,三组间隔小剂量多次口服铁剂治疗,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儿原始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71、1.683,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Hb,二、三组Hb均明显高于食疗组(t值分别为2.742、2.854、2.736、2.843,P<0.01),二、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3,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46、1.257、1.684,P>0.05)。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单纯采用食疗Hb恢复较慢,及时补充铁剂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偏食、厌食的小儿。采用间隔、小剂量多次口服铁剂疗效显著,与间隔、小剂量一次口服法疗效无区别,且不良反应较,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快捷的治疗手段,值得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采用乳清乳铁蛋白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乳清乳铁蛋白口服,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亚铁片口服。结果:经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治疗组患儿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治疗前Hb、SF、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治疗后Hb、SF、SI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缺铁性贫血采用乳清乳铁蛋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进行体检的婴幼儿300例(母乳喂养150例,混合喂养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母乳喂养作为观察组,混合喂养作为对照组。针对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婴幼儿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查,观察两组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婴幼儿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30.67%,对照组婴幼儿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喂养方式是造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混合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进行辅助喂养,可以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探讨不同补铁方式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8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每天补铁1次,治疗组每周补铁1次.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36例.结论 每周1次补铁治疗小儿IDA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减轻,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许德芳 《广西医学》2011,33(7):867-868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母乳喂养组55例,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137例,出生后即给予混合喂养。观察两组婴儿4个月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48.9%(67/137),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的32.7%(1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适时、适量、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掌握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必要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7例ID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临床特征,总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47例患儿中,轻度贫血70例(47.6%),中度贫血64例(43.6%),重度贫血13例(8.8%);88.92%患儿是因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诊断发现存在贫血;通过分析,≤1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既往病史、未适时辅食、母乳喂养对贫血严重度存在关系(P0.05);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重、既往病史是小儿IDA严重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患儿通过对症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恢复良好。结论小儿IDA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喂养指导,特别是要重视铁元素补充,对于高危小儿必须尽快给予干预,以免对小儿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监测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在1年内常规检查的婴幼儿300例。分析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性别的婴幼儿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添加辅食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明显更低,年龄较大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为了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可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贫血出现。同时可以及时的为婴幼儿添加辅食,促进其生长发育,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辖区内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调查患病的相关因素,为降低辖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儿保门诊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的2156例6~36个月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患病率。结果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1.98%,其中轻度贫血占93.5%,中重度贫血占6.5%,各年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育儿指导、是否及时添加辅食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喂养方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辖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不容乐观,定期参加儿童体检、接受科学育儿指导、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对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合理喂养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合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阿坝州人民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96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合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儿给予吸氧、扩血管、强心、利尿等综合性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喂养;观察组进行酚妥拉明联合合理喂养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心率及心功能的变化,以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46/48)比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平均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117±12)次/min比(135±11)次/min,(31±6)mm Hg(1 mm Hg=0.133 k Pa)比(43±7)mm Hg],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均高于对照组[(47±5)%比(38±5)%,(56±5)%比(50±4)%,(51±8)%比(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15.34±7.56)g/L比(100.42±6.23)g/L,(10.06±0.79)mmol/L比(6.78±0.14)mmol/L,(15.45±5.11)μg/L比(7.67±1.6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酚妥拉明联合合理喂养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心功能,提高其治疗效;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合理喂养可降低高原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它是小儿“四病”之一,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预防的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院儿科门诊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共诊治18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作了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及控制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门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它是小儿"四病"之一,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预防的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院儿科门诊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共诊治18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作了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及控制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8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英 《当代医学》2008,(11):81-81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门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它是小儿"四病"之一,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预防的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院儿科门诊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共诊治18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作了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及控制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58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指导孕妇在孕期补充铁剂,小儿出生后给予正确的喂养,适当补充铁剂、锌等元素,去除病因,以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35-38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88例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补铁治疗,综合治疗组则采取综合治疗。比较常规治疗组、综合治疗组临床效果、缺铁性贫血纠正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副反应。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常规治疗组为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2,P0.05)。综合治疗组副反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000,P0.05);综合治疗组缺铁性贫血纠正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11±1.21)d、(13.13±0.78)d,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2.44±2.21)d、(18.23±1.54)d,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1、6.012,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营养指标ALB、TP、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35.01±5.23)g/L、(64.58±8.11)g/L、(92.19±2.22)mg/L,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32.34±4.21)g/L、(61.11±7.12)g/L、(79.23±2.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3、10.733、15.872,P0.05)。结论综合治疗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效果理想,可有效纠正贫血,改善血红蛋白和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