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及唾液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用唾液标本无创伤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步检测122例住院患者,并与常用检测方法对照。结果:唾液中HP阳性者6例,其胃粘膜PCR法、Giemsa染色法及尿素酶试验均同时阳性。胃粘膜PCR法HP阳性率为62.3%,显著高于Giemsa染色法49.2%,但低于尿素酶法的75.0%(P<0.05)。胃粘膜PCR法及Giemsa法所见,组织学胃粘膜炎症程度与HP检出的级次间有双向序列关系(P<0.005)。各种疾病中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检出率最高。结论:唾液HP可能是口—口传播的传染源;唾液PCR法有望成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测HP的新方法;无条件进行HP检测的单位,可根据胃粘膜炎症程度先行决定是否予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2.
PCR检测胃黏膜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48例患者的胃黏膜和唾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Hp)。结果对于胃黏膜Hp而言,组织学检查和PCR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胃黏膜Hp阳性的36例患者中,唾液标本的检出率为72.2%(26/36)。在胃黏膜Hp阴性的1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唾液Hp呈阳性(16.7%)。提示口腔感染可能是Hp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PCR检测唾液Hp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Hp诊断方法,适用于Hp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消化道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尿素酶A基因(简称PCR法)检测69例慢性胃病患者唾液、胃液、大便中HP感染状态,结果从35例(50.72%)胃粘膜HP阳性患者的唾液中检出30例(43.48%)HP阳性,胃液中检出29例(42.03%)HP阳性,大便中检出1例(1.45%)HP阳性。从胃粘膜、唾液、胃液中检出HP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而不能耐受胃镜钳取胃粘膜的患者,可留取唾液或胃液应用PCR法对HP进行检测,为诊断胃粘膜HP感染的准确、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病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P)。方法:从1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经内镜检查证实的胃病患者采集胃黏膜、口腔含漱液和6个牙位的龈上及龈下菌斑,应用(PCR)检测标本中的HP。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静脉血、唾液、龈沟液中抗HP特异性IgG抗体。结果PCR检测胃黏膜均为HP阳性。6例患者(46.2%)的含漱液和11例患者(84.6%)的至少一份菌斑样本中检测出HP。口腔黏膜与胃黏膜HP阳性率高于一般人,此外从患者静脉血、唾液、龈沟液中均可检测到HP特异性IgG抗体。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龈沟或牙周袋可能是口腔HP聚集的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对胃粘膜标本用直接涂片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HP)。在被检测的326例标本中,直接涂片阳性171例(52.5%),PCR法阳性306例(94%);尿素酶试验(UAT)阳性率仅为53.7%,且其中有6例为人胃螺杆菌(Hh)感染。提示直接涂片法与PCR法二者联合检测HP,具有简便、快速、检出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新鲜胆囊标本90例,全部胆囊标本均附带胆囊黏膜。每例标本取黏膜3块,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特殊染色(采用硼酸美蓝法)、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检测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PCR、硼酸美蓝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HP阳性率分别为35.6%(32/90)、14.4%(13/90)、21.1%(19/90)。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杂志信息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牙斑中检出幽门螺杅菌 报《中华医学杂志》1995年75卷第12期报道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杨海涛等,用互补于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A基因片段的两对引物,建立了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方法,并用其对29例胃粘膜和牙斑标本进行了HP检测。 结果发现胃粘膜标本有21例呈阳性,8例阴性,与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对照结果完全一致。在21例阳性者中,有8例在牙斑中检出HP,而8例阴性者牙斑N-PCR均阴性,说明在牙斑中确实存在HP,但数量可能很少。结果提示,HP可通过口-口途径传播。(陈新石)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为了快速准确地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作者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在69例患有各种胃病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胃液标本中,检出HP 41例,阳性率为59.4%。结果表明,PCR检测HP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讨细菌性痢疾患者接受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细菌培养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选取580例腹泻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依次对上述患者行细菌培养、PCR技术检查,评估该两种检测方案对志贺菌的检测情况。结果:PCR检测结果呈阳性者294例,检出率50.7%(294/580),相比细菌培养法的4.8%(28/580)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且不同年龄(除≥70岁)检出情况相比,PCR的检出率均显著比细菌培养法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与细菌培养法相比,PCR检测技术对细菌性痢疾具有更准确的评估作用,值得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oipA基因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AK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130例,应用PCR法检测HP阳性标本中oipA基因,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两组患者HP阳性标本中,oipA基因阳性率为66.3%(59/89),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标本oipA检出率56.5%(26/46);胃癌标本oipA基因检出率为76%(33/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HP阴性、HP阳性oipA阴性、HP阳性oipA阳性三种情况FAK的表达均依次增高,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组χ2=6.703,P<0.05;胃癌组χ2=4.416,P<0.05)。oip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FAK表达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高(P<0.05)。结论 HPoipA可能上调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A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唾液幽门螺杆菌 (HP)特异性IgG、IgA抗体的实验诊断价值。方法 以胃粘膜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镜检 )、快速脲酶试验 (RUT)作为HP感染的依据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术前非刺激性唾液中HP特异性IgG、IgA抗体 (HP IgG/IgA) ,比较二种标本中HP IgG/IgA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取材方便性、患者可接受性、标本存放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95例中HP感染 89例 ,血清、唾液HP IgG/IgA的敏感性分别为85 .3% / 75 .3%、 6 7.4 % /6 6 .3% ,特异性分别为 83.3% / 83.3%、10 0 % / 10 0 % ,血清与唾液中HP IgG/IgA符合率分别为73.0 % / 78.7% ,其差异性主要由于唾液检出率低。唾液在采集后当天、第 2天、第 3天、第 4天HP抗体总的阳性率分别为 92 .3%、6 9.6 %、 6 6 .7%、5 0 .0 % ,在 4℃存放时 ,不能超过 3天。胃镜术中唾液均为阴性 ,6份平常非刺激性唾液仍均为阳性。结论 检测HP抗体 ,在条件允许时 ,尽量取血清标本 ;在门诊筛选HP患者时 ,平时非刺激唾液是较理想的标本 ,其中的HP IgG、IgA的诊断价值均很高 ,但应尽量当天检测 ,平时非刺激唾液取材方便 ,患者易接受 ,胃镜术中唾液不宜作为HP抗体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0例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血浆、外周单核细胞及唾液中的HBV DNA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93.3%、80%、90%、83.3%。血清的阳性率最高,且有2例外周单核细胞阳性者,其它标本阴性,提示血和唾液标本均可贮存HBV DNA,可作为HBV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3.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胃病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依据特异的尿素酶C基因和cag 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5例慢性胃病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Hp。6例胃Hp阳性的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检测口腔Hp。结果65例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58例(89.3%),龈下菌斑Hp阳性率(47.7%),高于龈上菌斑中的Hp阳性率(26.2%)。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P<0.05)。6例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口腔仍检出Hp。结论口腔Hp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幽门螺杆菌(HP),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用互补于HP16S rRNA基因片断的一对引物,通过PCR检测临床分离菌和胃活检标本内的HP,并将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三项检查作为检测HP的参照方法: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判为阳性,与P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黏膜组织的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与胃液快速尿素酶试验在幽门螺杆菌(H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9月因上腹部不适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2例,分别予以胃黏膜组织的qPCR检测、胃液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测三种方法进行检测幽门螺杆菌。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HP检出情况。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尿素酶试验的阳性率高于病理学检查和qP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与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的特异性高于尿素酶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PCR和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相当,均能有效检出HP感染,而qPCR特异性高于尿素酶试验,且不受药物影响,保证了胃肠道疾病中抗生素及抑酸剂等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具有高度特异性与敏感性的聚合酶链反应 (简称 :PCR )与传统方法同时检测 5 0例淋病患者分泌物 ,结果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出率 ( 88% )明显高于涂片法检出率 ( 64 % )和培养法检出率 ( 5 8% )经统计学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相似文献   

17.
汤晓晖 《健康之路》2016,(4):248-24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胃镜活检的胃黏膜标本500例分别采用快速尿素酶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比较活检组织中HP感染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HP感染的阳性率(56.0%)高于快速尿素酶(33.0%)和HE(30.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胃黏膜病变HP感染存在差异,其中溃疡病HP感染的阳性率最高。结论: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P感染,所获结果准确可靠,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维吾尔族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及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并探讨该菌在唾液标本与龈下菌斑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71例.采集唾液及...  相似文献   

19.
祝撷英  史惠兰  李婕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58-3959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酶链免疫法(ELISA)两种不同方法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及正常儿童疱疹病毒(EBV)感染与临床符合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ELISA法同步平行检测我院2006年1月至6月期间125例被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儿童发烧第7天及50例门诊体检健康的儿童血标本中EBV的检出率。结果125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中,其中1周岁以下20名,4周岁~10周岁105名,PCR法检出124例,阳性符合率99.2%。ELISA法检出107例阳性符合率85.6%,但1周岁以下的20名儿童,PCR法检出19例,阳性符合率95%,而ELISA法检出10例,阳性符合率仅为50%;50例健康儿童,PCR法检出49例,阴性符合率98%,ELISA法检出42例,阴性符合率84%。结论PCR法与ELISA法比较,前者的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后者,特别是对于1周岁以下的儿童。与ELISA法相比PCR法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帮助临床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HP药敏试验及其根除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高根除率的用药方案.方法:对24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电子胃镜取活检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HP培养及HP聚合酶链反应试验(HP-PCR).对HP培养阳性的标本再进行药敏试验,判断药物的耐药率;HP—PCR及尿素酶试验均阳性者视为HP感染,选择耐药率低的药物治疗HP感染患者,治疗两周并停药两周后复查.结果:对88例HP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试验,阿莫西林最敏感,甲硝唑不如庆大霉素和四环素敏感.阿莫西林联合洛赛克二周疗法,HP根除率为93.4%.结论:“阿莫西林+洛赛克”二周疗法对HP的根除率最高,是HP阳性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