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位心包括镜像右位心、右旋心、右移心三种类型。前两种多为先天性右位心,右移心多为后天疾病所致,其发生率相对较高。本文通过对右移心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探讨及右移心漏误诊原因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医生对右移心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特点,强调心与心见面交流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从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心与心见面三方面的案例分析介绍如何进行心与心见面交流。  相似文献   

3.
讨论复发性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及研究进展。对近些年发表的研究复发性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抗心磷脂抗体导致复发性流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血液动力学指数、抗心磷脂抗体和与结妊娠各个时期的作用、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方法和阳性判断标准、抗心磷脂抗体与不孕症的关系、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治疗等几方面进行阐述,说明抗心磷脂抗体和复发性流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心肾一体”理论阐述心肾之间的阴阳、精血、水火关系失当是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内在原因。提出心肾之间阴阳失和贯穿DN始终,心肾精血失序是关键病机,心肾水火失济是关键病理变化。临床治疗时应把握调和阴阳、心肾同治,调养精血、化瘀通络,调节水火、交通心肾三个主要方面;同时兼顾清除血脉中膏脂废浊沉积,以求标本同治。总体达到恢复肾络血脉,心肾交通有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由急性透析质量改善计划小组主办的心肾综合征共识会上明确了心肾综合征的定义及分型,总定义为心、肾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下,一个器官的急、慢性功能损伤导致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受损,分别为1型急性心肾综合征,2型慢性心肾综合征,3型急性肾心综合征,4型慢性肾心综合征,5型继发性心肾综合征。本文阐述了不同类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及西医、中医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论志心神机轴的双向调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主神机,为元神气化之所,神机化生之处。五志即五脏之志,志心即五志中心。志心在脑,由志心(脑)、大心(心)及心主(心包络)、小心(命门)组成志心神机轴,对躯体、脏腑、经络等神机起双向调控作用。由下而上,控制觉醒、意识、注意、睡眠、智能、情感等;由上而下,支配运动、视觉、触觉、协调、姿势、平衡等。但是,神机通路不能与神经传导通路等同。志心神机轴调控异常,表现为:神机生化不足,神不守舍;神机调控紊乱,志心失灵;神机通路受阻,神无所归;神机失职反转,神魂无根。这种调控机制对指导怡神养生、神志病变诊疗、躯体疾病神志症状处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胃相关是指心与胃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笔者从心与脾胃位置、经络、五行、气血功能之间的联系探讨心胃之间的联系。并探讨心胃相关在心病及胃病中的指导意义,是心、胃病治疗的另外一条思路,认为治疗上心胃兼顾,在脾胃疾病诊治上除了调理脾胃之外还应重视养心安神,治疗心系疾病时不忘通胃腑而畅心脉以提高疗效。将心病治胃、胃病治心、心胃同治理论运用到临床中去。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天地之心"应是指天地的中心和核心,及或主宰天地万物创生的根源就是心。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这个天地本体的心,这应是《周易》的"天地之心",称之为"天心"。天心是太阳系同心圆结构的中心和核心,是太阳系同心圆运动的动源和主宰,是以"生生"为本的心。天心生生不已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易经·复卦》周而复始"反复其道"的根,是老子同心圆运动"抱中守一""负阴而抱阳"的心,是天然的心、本来的心。天人一理,万物一体,人之心来自天之心,而心就是根源,就是生生之理、不息之机,天心、道心、人心都是一个理,都是根源而主宰的心,都是以"生"为本的心,所以抓住"心",就是抓住了根,天道人道无所不解。  相似文献   

9.
心肾综合征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生理状况下,心、肾脏腑之间“水火既济”,在病理条件下,心、肾两脏相互影响,心肾失交。治疗时可采用“心’g-同治”。中医方剂通过君、臣、佐、使配伍组合应用,能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整体性治疗,心肾同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同理心的概念与成分入手,阐述了同理心在医学领域中的激励作用与治疗功能,并重点探讨了同理心的团体辅导、同理心训练课程和在生活中训练同理心等具体培养方法,以及设身处地、倾听和准确表达等同理心训练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1.
心阻抗血流图近年来用于测量心排量,测定收缩间期、舒张间期,测定外周阻力、血管顺度,测定心肌收缩力、冠状动脉功能,以及分析心阻抗微分波图变化等作为心功评定和心脏病的诊断,已展示广阔的前途。一、测定心排量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本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证的本质。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辨证分为心肾阳虚组(27例)和非心肾阳虚组(21例)。比较两组内分泌激素、肾功能、BNP和LVEF间的差异。结果:心肾阳虚组TSH水平、Cr、BUN、BNP含量明显高于非心肾阳虚组。结论: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较非心肾阳虚者病情严重,TSH、Cr、BUN、BNP含量升高为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市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获得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某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此期间该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累计入院数154例。其中高血压患者最多,占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总数的24.0%,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者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0岁以上年龄组,男、女患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和吸烟与心、脑血管病呈正关联。即家族史和吸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暴露于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和吸烟3个因素人群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暴露人群的2.801,1.995和3.456倍。结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为本地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飞泽教授论治迟脉证多从心-络-肾,着眼于心之络脉,而重在心肾两脏。并认为迟脉证的发生多因心络瘀滞、心肾阳虚而致,治疗当从温通立法,并据此创制通络温窦汤以振奋心肾之阳、通心络化瘀滞,临证效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并发肺栓塞的认识。方法 对43例心、脑血管疾病并发肺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35%的肺栓塞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病情较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心、脑、肺血管疾患影响轿流动力学,使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高脂血症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与肺栓塞的发病有关,应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肺栓塞的警惕性,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心肾综合征属于中医“水汽病”、“心悸”等范畴,表现为心悸气短、咳喘、水肿、乏力等症状,指的是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两种疾病共存的总称,患者的心肾功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1]。心脏和肾脏同为人体的重要脏器,心、肾疾病可相互影响,心肾综合征结合心、肾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随着长寿人口的增加及心和/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存活率的逐年增加,心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显著上升。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周期长,  相似文献   

17.
测定心输出量的方法很多,心输出量计算机是较为准确简便又无创伤的一种检查方法。本文测量了10例运动员、20例心脏病患者的心输出量及平均循环时间。对10例运动员同时以超声心动方法测心搏量、心输出量并与心输出量计算机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 本次测量为根据染料稀释的原理,使用MLC-4100心输出量计算机测心输出量。10例摩托车运动员均为  相似文献   

18.
神明由心所主,还是由脑所主,以下愿就此问题加以论述。(一)从《内经》析“心主神明”心主神明(即心主神或曰心藏神),为心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内经》从概念、生理、病理诸方面都对此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然现行《中基》教材中对“心藏神”概念的认识似有欠妥之处。1、“神”与“神志”并非一个概念何谓“心藏神”?1979年版的高校教材《中医学基础》认为“心藏神”为“心主神志”,云:“古人之所以把心看作‘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心主神志的功能是分不开的”1984年的高校教材《中医学基础》则将“心藏神”的功能直接说成“主神志”,曰:“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相似文献   

19.
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主,肺为气之主,然心与气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心与气的间接或直接联系,说明心亦主气。心对气的运行、气的生成、气的功能及气机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影响,只有全面认识心主气与肺主气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临床上增加辨证准确、治疗到位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法方药。方法通过对心与胃的解剖位置、经络特点、五行关系、生理功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心与胃的相关性,探索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论依据。结果通过调心治疗脾胃病,体现了欲治其子,先安其母,开辟了治疗脾胃病的新途径。结论从调心治疗脾胃病值得探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