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外延伸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出院后,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一年的院外延伸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及12个月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家属的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CSQ干预12个月后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院外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家庭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A)及问卷调查,对8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因素进行测评,并对其进行6周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心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9.16±6.11)和(54.13±5.67)分,心理干预后则分别为(45.35±5.25)和(47.95±4.12)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患者家属心理获得有效疏泄方法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家属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罗德连 《大家健康》2013,(22):20-21
目的:在了解ICU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评价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焦虑改善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在我院ICU住院的210例患者家属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及焦虑程度的比较,评价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在焦虑发生的原因中,主要为患者病情危重(57.1%)、不了解病情(51.4%)、经济负担(31.0%)。患者家属的SAS标准分由干预前的51.89+1.07分降至干预后的36.58+0.54分(t=10.204,P0.001);焦虑发生比例由干预前的44.3%降低至干预后19.5%(χ2=19.189,P0.001),且焦虑发生程度较干预前明显下降(Z=10.062,P0.001)。结论:ICU患者家属是焦虑的高发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ICU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抑郁症患者,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0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专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第八周末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结论: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艳秋 《黑龙江医学》2014,38(4):432-432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均有某些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某些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1ectronv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症病人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8例抑郁症患者,经2周1~12次无抽搐(MECT)急性治疗,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MECT急性治疗2周后SCL-90各因子评分强迫、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因子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有效的MECT、抗抑郁症治疗能够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况,明显控制和改善症状,是抑郁症病人治疗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乳癌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干预对其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对86例患者家属进行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将86例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其治疗前后心理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后干预组评分显著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癌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是100%,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心身健康,学会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受歧视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焦作市解放辖区社区抽取602名不同背景的对象,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评价患者和家属的受歧视水平,有针对性的干预,4月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不同特征样本间的歧视水平存在差异。患者家属或朋友的总分最低,其次是精神领域医务工作者、非精神领域医务工作者,其他人群得分最高。不参加精神卫生相关讲座者的得分高于参加者,与精神疾病患者的联系和接触程度越低,歧视得分越高。干预后隔离、能力因子分及总分得分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危险因子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心理干预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社区孕产妇抑郁症的改善效果。方法:产后抑郁妇女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积极地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策,干预周期为14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都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社区孕产妇抑郁症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抑郁情况,从而有利于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从在我院接受医治的所有精神病病人中,选取60名家属进行探究,对其分成两组,对于对照组的病人家属运用以往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家属则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精神病病人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高效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可以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晓芳  徐保锋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02+1208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均有某些因子高于国内常模,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3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96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自杀倾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自杀倾向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面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调查及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急诊患者家属心理进行调查并采用规范化的急诊病人家属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对急诊并急救的病人家属进行护理干预,达到减轻不良心理反应的目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0例随机抽样的急诊患者家属进行非实验性调查研究。结果患者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95.88%)、烦闷心理(72.43%)、抑郁心理(71.81%)、无助心理(48.56%)、依赖心理37.04%),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干预后,其不良心态有明显减轻。结论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基本心理情况,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健康护理干预措施并加以实施,可降低患者家属的不良心态程度,使其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心理护理,为实验组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负面情绪无明显差异,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生活质量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满足对比研究要求(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动态调强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强化患者的治愈信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龚昌海  童芳 《吉林医学》2012,33(16):3550-355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92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46例采用综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焦虑及抑郁得分分别为(19.5±2.0)分、(22.4±1.8)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27.3±2.6)分、(30.7±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够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保持更为良好的心理状况,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方法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晋源区晋祠镇中心卫生院分娩后发生产后抑郁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多种心理干预措施,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651,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缓解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82,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抑郁症状,对产妇顺利、安全度过产褥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家庭干预作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和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前、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和家属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出院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社会功能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下降,家属有关抑郁症的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好于对照组。结论: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抑郁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疾病的好转康复和预防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