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常规眼科护理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确实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在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防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做好眼科患者的安全护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门诊护理服务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容易出现风险状况,是医疗纠纷的敏感地带。因此,必须着力加强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认真查找影响门诊护理安全的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不断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门诊各项工作安全、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收治临床住院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并对比分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统计发现,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为护理管理、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三个方面。经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发生明显改善(P0.05)。结论: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较多,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可使安全隐患减少,提高护理安全,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护理人性化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容易发生意外,因此门诊护士应认真查找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此我科门诊护理人员针对本科室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员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方法对我科2年来眼科门诊护理安全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改善就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专科操作培训,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等,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眼科门诊的护理安全。结论眼科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骨科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后出院的180例骨科护理患者,对所选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骨科护理的评价机制,探讨骨科护理对策结果:分析骨科护理患者出现磕碰、褥疮、跌倒、等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从而探讨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方法。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取科学措施,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和管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存在于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探究对应的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100例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分析,分析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的防范对策。结果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集中在患者、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消毒隔离等方面。结论基于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或者减少安全隐患对孕产妇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妇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为确保孕产妇的就医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讨论外科门诊护理的特点与护理管理对策,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从外科门诊具有病种多、医生具有较大流动性、护理设置有限、护理业务情况分析外科门诊护理设置及特点。结果与结论建立一套完善的外科门诊管理体系和流程,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防范策略,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比实施策略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采取防范对策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发现和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该院普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从事护理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结果: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结论: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专业护理培训,采取恰当的干预对策,以此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找出住院期间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探讨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措施和护理对策,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护理方法,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少或避免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发生几率,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或纠纷事件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查找存在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防范对策。结果: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水平低、护患沟通不足、器械感染、管理不到位等。结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应当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骨折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为护理人员、患者和医院,采取适宜的防范对策后,不安全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临床上应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预防,从而有效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的目标.影响手术患者安全的潜在性危险因素很多,如果我们不认真学习,积累经验,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防范措施,这些潜在性危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步转变为明显损伤,危害手术患者的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笔者对影响手术患者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做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章小馨 《大家健康》2014,(1):308-308
目的:分析老年心内科患者在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策。方法:评估我院老年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结论:加强老年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静脉采血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原因,探讨可行性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行静脉采血患者资料,归纳总结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危险因素,并探讨应对措施。结果门诊静脉采血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4个方面:穿刺失败引起纠纷;患者采血前准备不充分;护士误拿试管;静脉采血引起相关并发症。可通过实施门诊人性化护理、提高安全质量意识、改进工作流程、制定并发症应急预案等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结论及时对门诊静脉采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提高患者就医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李丽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339-340
目的加强护理人员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的认识,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讨论和归类,提出护安全管理对策,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对消化科老年患者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能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及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安全.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对策可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对策,目的就是确保患者的安全。方法将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患者共计200例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找出在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依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出防范措施。结果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过程存在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其中包括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为此制定防范措施来应对,能够较好地预防护理纠纷出现。结论要根据心血管内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关安全管理措施,要不断提升护士的安全意识,提升护士的职业素质,在护理工作中谨慎认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9.
应颖 《大家健康》2016,(5):253-253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3月某院10万人次输液中发生不安全的因素。结果: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护理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为门诊输液室的不安全因素。结论:针对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安全性,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我科门诊输液室针对输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在输液全过程实施流程环节管理,落实核对三签名制、主班负责制、反问姓名制、年轻护士带教培养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结果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使患者投诉、护理差错下降。结论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消除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