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的发生率,分析糜烂性食管炎(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亚型患者重叠FD、IBS症状发生率的异同。方法通过胃镜及24h食管pH监测,将147例GERD患者区分为EE47例、病理性酸反流[NERDpH(+)]42例和生理性酸反流[NERDpH(-)]58例。根据罗马Ⅱ诊断标准对患者重叠FD、IBS症状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检验比较不同组间重叠症状发生率。结果147例GERD患者中重叠FD症状54例(36.7%),重叠IBS症状19例(12.9%),其中同时重叠FD、IBS症状10例(6.8%)。EE及NERD组重叠FD症状者分别为11例(23.4%)及43例(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及NERDpH(+)组重叠FD症状者分别为n例(23.4%)及13例(31.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DpH(+)组及pH(-)组重叠FD症状者分别为13例(31.0%)及30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及NERD组重叠IBS症状者分别为6例(12.8%)及13例(占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DpH(+)组及pH(-)组重叠IBS症状者分别为4例(9.5%)及9例(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GERD患者重叠FD、IBS症状。无异常食管酸暴露的烧心患者易合并FD症状。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病与胃食管反流病重叠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方法 收集2006年8~10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门诊FGIDs患者492例,调查其重叠GERD的情况.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功能性便秘(CC)、功能性腹泻(F-D)、功能性腹胀(FB)和功能性嗳气(BD).FGIDs的诊断参照罗马Ⅲ标准;GERD的诊断按照耐信(RDQ)量表,以烧心、胸骨后疼痛感、反酸和反食症状的程度和频度积分≥12分作为判断标准.结果 492例FGIDs患者重叠GERD者达73例,重叠率为14.84%.重叠GERD组和无重叠组相比.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居住地、吸烟史及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率最高的3种FGIDs依次为FD、CC和IBS.FD患者重叠GERD者21.32%;CC患者重叠GERD者19.35%;12.55%的IBS患者重叠GERD.重叠率最低的FGIDs为BD,重叠率7.69%.302例单一FGIDs患者,重叠GERD者37例,重叠率为12.25%;190例重叠FGIDs患者,重叠GERD者36例,重叠率为18.95%.两组GERD重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GERD最多的单一FGIDs为FD,重叠率21.62%;其次为F-D和BD,单一FB未见重叠GERD患者.结论 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FGIDs患者重叠GERD常见.重叠率最高的3种FGIDs依次为FD、CC和IBS,重叠率最低的FGIDs为BD.重叠GERD最多的单一FGIDs为FD,其次为F-D和BD,单一FB未见重叠GERD患者.重叠FGIDs组GERD的重叠率明显高于单一FGIDs组.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研究的深入,人们关注到FGIDs中存在多种症状的重叠,尤其在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的重叠,以下将介绍FD和IBS重叠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以及诊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研究的深入,人们关注到FGIDs中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之间的重叠极为常见,且治疗困难.有腹泻表现的IBS重叠FD的临床表现与甘草泻心汤证颇为相似,临床用甘草泻心汤治疗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存在相当多的重叠。目的:探讨FD重叠IBS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特点。方法:选取济南市三家医院同期FD重叠IBS以及单纯FD、IBS患者共1410例,行FD和(或)IBS症状以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D重叠IBS组男女比例为1:1.8,其上、下消化道症状分别较单纯FD和IBS组严重fP〈0.01),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结论:FD与IBS症状重叠提示两者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胃肠病学基础。女性患者多见且消化道症状严重,可能与胃肠道敏感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症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症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进行心理测评,并将调查对象分为体力劳动组和非体力劳动组,比较分析各组评分的特点。结果女性FD与IBS重叠症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病率较男性无显著性差异(68.2%vs75.0%,X2=0.21,P〉0.05),非体力劳动者FD与IBS重叠症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显著升高(85.2%vs36.4%,X2=9.09,P〈0.005)。结论非体力劳动者FD与IBS重叠症患者合并精神心理压力可能通过增加内脏敏感性使FD与IBS重叠症发病率更高,提示心理治疗可能有助于治疗FD与IBS重瞢症。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常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但目前国内关于重叠症状对IBS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目的:研究IBS重叠F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内脏敏感性和焦虑程度。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3月上海瑞金医院的71例IBS患者,其中31例重叠FD,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受试者的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IBS-生活质量量表(QOL)、内脏敏感指数量表(VS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单纯IBS组和IBS重叠FD组四项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除外VSI评分,IBS重叠FD组其余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IBS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与单纯IBS—D组相比,IBS—D—FD组的IBS—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IBS—C—FD组GSRS评分、IBS.QOL评分和SAS评分显著高于单纯IBS—D组和单纯IBS—C组(P〈0.05)。结论:IBS重叠FD患者较单纯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焦虑症状更严重.但两者的内脏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改变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尽管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但主要还是决定于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非心源性胸痛患者(NCCP)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常,但它与患者症状相关性较差,无法解释FGIDs患者多种多样的症状。近年研究发现,FGIDs患者胃肠道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是功能性胃肠病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产生的部位、发病机制及其调节已成为功能性胃肠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干预焦虑情绪,观察抗焦虑药物对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FD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将其结果为伴有焦虑的患者随机分成A、B组,C组为不具有焦虑症状的FD患者;3组病例均口服六昧安消胶囊治疗4周,A组同步加用抗焦虑药物黛力新。[结果]A、B、C3组有效率分别为78.8%、43.8%、77.1%。B组有效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有效率较B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抗焦虑药物黛力新可明显提高六味安消胶囊治疗伴焦虑症状F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内脏高敏感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多武  许国铭 《胃肠病学》2006,11(8):451-453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其主要决定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常,但其与症状的相关性较差。无法解释FGIDs患者多种多样的症状。近年研究发现FGIDs患者胃肠道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是FGIDs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产生的部位、发病机制及其调节已成为FGIDs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内脏高敏感与功能性胃肠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改变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尽管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但主要还是决定于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非心源性胸痛患者(NCCP)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科门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分析IBS及其亚型之间的临床症状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分析IBS患者及其亚型之间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连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按罗马Ⅱ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统计其中所有IBS患者并进行分型.分析IBS的症状特点并比较三亚型之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578例IBS中便秘型IBS(C—IBS)250例(43-3%),腹泻型IBS(D.IBS)290例(50.2%),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IBS)38例(6.6%);其中男251例(43.4%),女327例(56.6%)。C—IBS和A—IBS与D—IBS相比,女性发病为多(P值分别为0.000、0.003);IBS患者在4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40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三型IBS患者之间肠道症状中腹痛、腹胀、便后腹部症状缓解以及大便不尽感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型IBS均以下腹痛发生率最高。578例IBS患者中有上消化道症状者有316例(54.7%);三型IBS患者之间恶心、食欲下降、早饱、反酸和烧心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三型IBS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上下消化道症状重叠在IBS患者中常见。临床上注意细致区分这些症状特点有助于疾病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和精神心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s),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精神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目的:探讨IBS和IBS重叠其他FGIDs患者的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异常状况,并初步分析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天津市6家医院就诊的FG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焦虑、抑郁状况,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初步探讨IBS重叠其他FGIDs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 117例FGIDs患者完成问卷,其中单纯IBS患者32例(2.9%),IBS重叠其他FGIDs患者113例(10.1%)。IBS组睡眠障碍、精神心理异常以及两者同时存在的比例分别为59.4%、93.8%和59.4%,IBS重叠组分别为82.3%、95.6%和78.8%。性别、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可能是IBS重叠组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14,P=0.049,P=0.025)。结论:IBS和IBS重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或)精神心理异常,性别、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可能是IBS重叠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园纯  王承党 《胃肠病学》2012,17(7):440-442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等。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在FGI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抗抑郁药被广泛应用于FGIDs的治疗。与传统剂量相比,小剂量抗抑郁药具有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小、依从性高的特点。本文就抗抑郁药治疗FGID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肠道疾病的重叠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与功能性肠道疾病的重叠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8-07/2008-12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具有反酸、反食、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的患者232例, 对其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调查(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 RDQ), 以症状积分(S c)≥12为症状性胃食管反流标准. 将患者分为GERD组(Sc≥12)和对照组(Sc<12)2组, 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 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 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 FD)、功能性便秘(functiona constipation, FC)、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 FB)等. 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重叠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GERD与IBS, FD, FC, FB的重叠率分别为29.1%, 15.2%, 10.6%, 2.0%, 均高于对照组(11.1%, 3.7%, 9.9%, 1.2%). GERD组与对照组相比IBS重叠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2组间FD, FC, FB的重叠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GERD症状积分与发生功能性肠道疾病的重叠有相关性( P<0.01), 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与发生功能性肠道疾病的重叠无相关性.结论: GERD与IBS、FD、FC、FB均有一定的重叠, 但与IBS的重叠率最高且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GERD患者的症状积分越高, 与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生重叠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功能性胃肠病,二者的临床症状调查分别已有文献报道,但FD合并IBS的临床症状调查资料少见报道。2005年5~11月,我们对84例FD合并IBS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探讨食物过敏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符合罗马Ⅱ标准的37例IBS患者、28例FD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同时测定血清总IgE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行症状评分,分析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组血清中螃蟹、鸡蛋、河虾、大豆和小麦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FD组血清中鸡蛋和大豆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血清总IgE水平和食物抗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和FD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BS和FD患者血清中部分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潜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口苦症状与某些疾病关系。方法记录了近14a来临床医疗中有口苦之诉患者286例,其中260例可查出原发病.男99例,女161例,男女之比约为1:1.6,平均年龄36岁.肠激惹综合征(IBS)、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FD)、慢性肝病、慢性胆囊炎等依次为最常见引起口苦原因.口苦多伴有其他味觉改变,结果急性发热性疾病、精神创伤时出现口苦可随病因消除而消失.慢性病口苦轻重多与原发病症状呈正相关,口苦难以完全消除,部分口苦症状顽固持久(26.7%).功能性胃肠病口苦者81.4%患者随胃肠道症状改善、排便通畅、排矢气增多口苦明显减轻或消失.口苦的治疗在于:治疗原发病;调节生活制度,尤其饮食制度,多饮水和增加含纤维饮食;改善睡眠和保持良好情绪;注意口腔卫生;含服果汁、柠檬酸、香茶、植物药等;少数顽固性口苦患者可予心理治疗.结论口苦症状与消化系统疾病,尤其胃肠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与胃排空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腹胀症状与胃液体排空的关系。[方法]对152例伴腹胀FD患者和56例不伴腹胀的FD患者,分别进行胃B超液体排空试验,通过测量胃窦(远端胃)和胃底体交界(近端胃)切面面积,计算胃液体排空率,从而判断液体排空情况。[结果]腹胀组152例,排空延迟130例,非腹胀组56例,排空延迟3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胀组130例胃排空延迟患者中,远端胃104例,近端胃116例,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者腹胀症状与胃液体排空延迟有关;近端胃液体排空延迟较远端胃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反流症状及生活质量特点。[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济南市的三家医院同期入选RE并FD 35例,NERD并FD73例。均符合内镜下RE的诊断标准,无RE者则为24 h食管pH监测阳性的NERD。进行反流症状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记录积分,然后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①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FD病因尚不清楚,但症状可互相重叠。②NERD并FD临床反流症状积分(13.8±2.2)分,患者尽管没有可见的食管糜烂,但比RE并FD[(10.5±1.9)分]患者重(P〈0.01),NERD并FD与RE并FD比较,在活力、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3个维度上前者低于后者(P〈0.01),余维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GERD和FD病因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胃肠病学基础。②NERD并FD患者反流症状严重,可能与NERD患者食管内脏高敏感性有关,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