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荣清桃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2027-2028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快,且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及时识别疾病并对其进行药物、手术和介入等治疗,能明显地提高生存率[1].而血管腔内隔绝术(EVGE)因其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等优点,已开始应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13例患者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相似文献   

2.
张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79-5779
近年来新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备受推崇。该手术创伤小,手术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快。我科自2009-08-2010-12为10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1月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内漏、支架位置、假腔变化及脏器供血等。结果置入即刻造影示15例破口完全封堵,2例近端有中量内瘘,经用球囊扩张近端支架后内瘘明显减少,1例少量内瘘不需处理。2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小于0.5 cm者覆膜支架均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无脑及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安全、效果可靠,采用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距离,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随学斌 《临床荟萃》2008,23(17):1254-1255
主动脉夹层瘤是临床较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患者死于48小时,70%死于l周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自1994年Dake等报道以微创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以来,其应用不断拓展。我院近年来行EV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行腔内隔绝术的B型AD患者术前采用3D CE-MRA评估,3D CE-MRA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ISP)(Gd-DTPA 0.2mmol?蛐kg,1个回合扫描时间20s),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①3D CE-MRA显示所有38例AD的真假腔及夹层范围,真、假腔区分准确率100%。②3D CE-MRA对初始破裂口及再入口的显示率为100%,对所有破裂口的总体显示率为92.9%。③3D CE-MRA显示的初始破裂口与DSA一致者36例(准确率94.7%)。对近端瘤颈长度、初始破裂口大小及降主动脉真腔各部位内径的测量值,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3D CE-MRA选择内支架的准确性为100%。④腹主动脉分支中,累及肾动脉15例(39.4%),腹腔动脉干5例,肠系膜上动脉3例;11例仅累及1支,5例累及2支或3支。⑤38例中12例(31.6%)假腔内有明显血栓。结论:3D CE-MRA对Stanford B型AD的充分显示及各种数据的准确测量,对腔内隔绝术的病例选择、方案制定、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因多种原因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沿着主动脉长轴扩展,造成了主动脉出现真、假两腔的病理改变[1]。本病急性期死亡率极[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与术后效果。方法选取临床16例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这些患者均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存活情况。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率81%,其中1例因堵闭左颈总动脉急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4例内漏,其中1例为分叉支架由于内漏不闭合术后6个月再行支架术,其余3例于术后3个月自行闭合。随访中1例死亡(心源性猝死)。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如不经治疗,大部分患者常在短期内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只是姑息性疗法,约有20%的患者会在治疗期间死亡,而生存出院的患者约有1/3的人面临病情恶化的危险。外科治疗创伤大、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尤其对于伴有重要器官缺血的患者外科手术后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本组82例是目前国内内科介入治疗完成的最大样本。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4例主动脉夹层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经验。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瘤14例应用彩超、多排CTA等检查明确诊断,均为DeBakey Ⅲ型,均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诊断和治疗及时正确,手术无死亡,效果均良好。结论:主动脉夹层瘤发病急,进展快,容易漏诊及误诊,应用多排CTA主动脉造影可以快速明确诊断,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瘤,并发症少,效果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夏玲  张艺 《全科护理》2012,10(28):2685-2686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内膜与部分中层发生撕裂并沿着纵轴剥离,血液在所形成的撕裂腔(假腔)中流动,真假腔之间由内膜与部分中层分隔,并有1个或数个破口相通。人群发生率为0.1%~0.8%。发病在2周内称为急性夹层动脉  相似文献   

11.
王静  颜琼  罗萍 《护理研究》2010,(5):1289-129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弹力纤维变性,主动脉扩张和内膜撕裂形成双层管腔的一种疾病。病因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等,危害性大、进展迅速且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经皮覆膜血管支架置人技术的发展为AD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微创而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院血管外科于2002—06~2004—09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6例,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41~56(平均49)岁。均有高血压病,其中合并脑梗死1例,有顽固性室性早搏1例,外伤1例。均有突发胸背部或腰背部疼痛病史。本组均为B型主动脉夹层。从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为14~45d。术前常规检查心脏、肝、肾功能。2例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本组术前均行CTA检查,2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部位包括升、弓、降、腹主动脉及双髂(髂总和髂外)、双股动脉。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安置术4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心内科2005~2006年治疗主动脉夹层患4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年龄48~71岁;女1例,年龄44岁。均有突发性背部剧烈疼痛史及高血压史。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CT或MRI检查后均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根据Standford分型均为B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的主动脉急症,TEVAR(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治疗开创了腔内微创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新纪元,已渐渐取代手术治疗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目前国内外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术后的主动脉重塑过程、形态学变化及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损,高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而形成的一种危害性较大、自然预后极差的血管疾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瘤,操作方便,无创,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我科近期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 患者,男,5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7年,左侧腰背疼痛7  相似文献   

16.
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破裂患者,都有难治性高血压、持久的疼痛、主动脉破裂、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临床表现,随时有出血不止或心包填塞的危险。认为有效控制疾病、使患者达到腔内隔绝术手术指征,是医疗和护理的难点;护理重点是做好术前管理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术前管理包括:限制饮食和卧床制动,连续性疼痛评估,严密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监测以及急性期病情观察;术后加强胸腔流和伤口换药护理,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预防围术期并发症。2例行腔内隔绝术获得成功,未发生术后并发症,住院13、15 d出院。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自然预后极差的血管疾病。治疗该病难度大、风险性高。为了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作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夹层腔内隔绝(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手术中的用品,避免发生治疗过程中物品准备不充分延误时间或放弃治疗;患进入手术间后护士应主动热情的与患做好沟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血压稳定有利于手术的成功;整个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并监督其他工作人员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在使用微量泵时,注意流速的设置,防止流量错误发生血压不稳定而影响手术进行,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危及患生命;因介入治疗所用材料价格昂贵,巡回护士在打开导管包装前严格查对并复述其型号,同时让手术医生查看,加强业务学习掌握该疾病的介入治疗护理信息,与患和医生默契配合,让患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总结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覆膜支架置入术,针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包括:控制血压、严密病情观察、手术前后护理的配合和心理护理。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地提高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58-1860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91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及疼痛的观察,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健康教育,同时注重用药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合理安置体位,加强切口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9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截瘫等并发症,平均术后1周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有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有针对性地观察及护理是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梁敬萍  方桂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504-150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发病24 h内死亡率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1]。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近年来该领域的一项进展[2],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等优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4月共开展此项手术28例,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