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与分型。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肾细胞癌病例,术前均经螺旋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增强扫描及肾盂期扫描,观察总结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理基础和类型的关系。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9例,稍高密度9例,混杂密度30例;增强扫描皮质期54例明显强化和中度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51例为不均匀强化,4例为轻度强化,17例肿瘤边缘有毛刺征象。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增强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2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和分期能力,为制定手术方案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pPNET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男性患者年龄36岁和28岁。分别因反复左腰部胀痛4个月和右腰部酸痛3个月就诊。前者MRI示左中上腹椭圆形肿块17.9cm×12.9cm×15.6cm,术中见肿瘤与肾脏、脾脏、腹膜明显粘连,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后者CT示右侧髌骨翼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10.1cm×12.9cm,行右侧半骨盆切除术。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均诊断为pPNET。手术后行放疗和化疗,达到部分缓解。结论pPNET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深部软组织,具有高度侵袭性。该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有助于pPNET的诊断。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加化、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1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结论肾脏嗜酸性细胞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4.
黄卫  岑松  钟江  刘元晓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95-295,307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6月~2008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15例囊性肾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临床与治疗。结果13例为多囊性肾癌,2例为单囊性肾癌,术前CT诊断12例,超声波诊断9例,15例患者均行肾癌根治术,其中1例在此之前曾行后腹膜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2例术前诊断不明确,行手术探查,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结论囊性肾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影像学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部分尚需手术探查,采用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囊性肾癌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肾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寰飞 《吉林医学》2009,30(21):2593-2595
目的: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肾癌影像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皮质期15-25 s及实质期65-75 s),对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8例中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23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误诊肾癌(RCC)1例。其中小肾癌15例。多数突出肾轮廓外,平扫多数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少数表现为高密度。部分病例可见坏死囊变、钙化。增强扫描大多数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迅速消退。结论:肾癌CT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快进快退的特征性影像表现。CT扫描还可为肾癌分期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瘤(RO)易误诊为肾癌的原因及目前的诊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在大体、组织学、超微结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等方面探讨易误诊的原因,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复习,了解肾嗜酸细胞瘤的诊疗进展。结果本组2例术前诊断为肾癌,行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随访2-3年,无复发,无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3%。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与肾癌鉴别非常困难,诊断有赖于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大部分肾嗜酸细胞瘤都被当作肾细胞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诊断需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综合判断。治疗以保肾手术为首选,对于怀疑此肿瘤患者应术中行冰冻检查,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螺旋CT征象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主要特点为: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有结节、条索状影、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MVD及VEGF表达与肾癌分期、肿瘤强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密度、最大径及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无相关性(P>0.05)。结论:螺旋CT较好显示乳头状肾癌的影像特征,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可推断PRCC中MVD、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无创地从分子水平判断P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尿的病因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该血尿患者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两例患者分别行右肾癌根治术和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分别肾透明细胞癌和肾盂鳞状细胞癌。结论血尿患者的病因多数为结石、癌症、创伤或炎症所致,当常规检查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欠佳时,必须尽早考虑其罹患肾癌的可能,B超和CT联合检查,是尽快明确肾癌致肉眼血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螺旋CT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XGP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所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XGP的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泌尿系感染。手术所见酷似肾癌。临床上5例(女4例,男1例)均被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手术,1例误诊为肾炎性包块而行肾次全切除。镜下特征:5例均可见由泡沫细胞构成的典型黄色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泡沫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AT)、α1—抗糜蛋白酶(AACT)阳性。结论:XGP临床误诊率高,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取尿查泡沫细胞、常规CT扫描和肾穿刺活检有助于临床诊断。对可疑病例术中作冷冻切片检查是必要的。临床诊断中XGP应与肾结核和肾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1.
赵华才  贾莉 《海南医学》2010,21(4):72-73
目的加强对囊性肾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的认识,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资料及TNM分期与预后。结果囊性肾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经病理确诊肾癌囊性变11例,多囊性肾癌3例,单纯性囊肿癌变1例。1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11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38个月。与非囊性肾癌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由3种病理学类型构成,术前正确鉴别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进行讨论。结果1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2例。肿瘤直径1.5~8.5cm,平均4.4cm。TNM分期:T1N0M010例,T2N0M02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房囊性肾癌5例。随访13~78个月,平均39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囊性肾癌恶性度低,预后较好。囊性肾癌同肾癌一样采用肾癌根治术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GISTS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3例分别位于胃底、胃体、十二指肠,2例转移。影像可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血供特点。免疫组化特征为CD117和CD34阳性。结论 GISTS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术前确诊率低,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手术前均经螺旋CT平扫及皮质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部分加肾盂期扫描,观察总结小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征象并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轻度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形态学特点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皮质期一过性不均匀显著强化,皮质后期及实质期强化迅速减低,多期扫描具有“快进快退”型强化特点。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肾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率。对术前准确分期,指导手术方案及估计肿瘤预后等各方面都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例多房性囊性肾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超声检查示:右肾囊肿、囊性肾癌待排;CT检查示:右肾占位,考虑囊性肾癌可能性大;病理报告示:多房性囊性肾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切除术,因患者既往有手术病史,且囊肿分隔多,术中无法行肿块切除及肾部分切除,最终行肾切除。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部分多房性囊性肾瘤应与囊肿、囊性肾癌进行病理鉴别诊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杰  夏术阶  高鹏  鲁军  唐孝达 《广东医学》2004,25(7):751-752
目的 探讨小肾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分析 6 0例直径≤ 4cm的小肾癌病例 ,分析小肾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疾病 ,比较B超、CT、MRI、DSA、IVP及ECT在诊断小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 ,随访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B超、CT、MRI、DSA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准确性分别为 85 7% ,96 3% ,82 3%和 10 0 % ,而IVP及ECT只能作为辅助检查。该 6 0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 ,其中行肾肿瘤剜除术 6例 ,行腹腔镜手术 3例 ,3例先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然后行肾切除术 ,2例行肾肿瘤剜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 ,术后 1周再次行肾切除术 ,行肾癌根治术 14例 ,行单纯肾切除术 32例。病理诊断 :透明细胞癌 5 0例 ,颗粒细胞癌 1例 ,混合型 (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 ) 6例 ,其他类型 3例。随访 4 6例 (76 7% )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7年。术后存活 5年者 14例。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小肾癌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 ,更小肾癌需结合DSA检查和病理检查 ;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是小肾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增强扫描技术对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类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2014年于南京军区总医院行C 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病例资料86例,在C 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上对肾细胞癌各病理分型的肿瘤强化模式、大小、肾周改变、邻近脏器及静脉的受侵情况和淋巴结转移等征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86例肾癌中,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6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Xpll.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未分类肾癌2例。<3 cm的肾癌16例、>3 cm的肾癌70例。肾癌多为富血供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各病理亚型的增强方式存在差异。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能够对肾癌进行更加明确地术前诊断以及病理预测,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 对10例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超声及CT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囊性肾癌的诊断,术后病理检查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0例,其中肾癌囊性坏死6例,多房性囊性肾癌2例,单纯性囊肿恶变2例.随访8例,6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结论 囊性肾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囊性肾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囊性肾癌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RC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18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CRCC,66.7%(12例)的病例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33.3%(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最大直径为2.3~9.7 cm,平均4.2 cm。TNM分期为T1N0M0期12例,T2N0M0期6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房囊性肾癌4例,肾癌囊性坏死5例,单纯囊肿恶性变2例。随访12~84个月,平均40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CRCC恶性度低,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如术前诊断不明,术中须做冰冻病理来决定手术方式,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治疗的最佳选择,囊性肾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芯片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4例肾癌标本组织芯片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取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作对照。结果Surv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9%(39/64),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无一例表达。肾癌组织中的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或P〈0.01)。肾癌的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Suwivin的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Survivin可能在肾癌的形成、生长及发展起中促进的作用,与肾癌的增殖、浸润及转移关系密切。Survivin的过度表达提示肿瘤容易发生增殖、浸润及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