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麻醉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业农 《河北医学》2000,6(4):329-33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G ~ 级人工流产术患者 40例 ,年龄 2 1~ 33岁 ,体重 4 2~ 6 4 kg,妊娠时间 4 2~56 d。1.2 方法1.2 .1 麻醉前常规禁食禁饮 ,手术前 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和阿托品 0 .5mg。随机分为两组 ,芬太尼组 :于 30 s时间匀速静注异丙酚 1.5mg/ kg,意识消失后 30 s时间匀速静注芬太尼 1μg/ kg,继以异丙酚0 .2 mg/ kg· min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 ;氯胺酮组 :于 30 s时间匀速静注异丙酚 1.5mg/ kg,意识消失后30 s时间匀速静注氯胺酮 1mg/ kg,继以异丙酚0 .2 mg/ kg·min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术中监测血…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1月~12月,我科采用肌间沟复合腋路阻滞行肘关节手术50例,获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住院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62岁,ASA1~2级。麻醉维持时间3~10小时。小儿不合作者先给氯胺酮4~8mg/kg肌注麻醉后,再行阻滞。1·2方法1·2·1麻药浓度:所配麻药浓度为1%利多卡因与0·2%布比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小儿按利多卡因8mg/kg,布比卡因2mg/kg体重计算。成人利多卡因极量500mg,布比卡因极量200mg。1·2·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开放外周静脉,行NIBP、SPO2、ECG监护后,行臂丛阻滞,因腋路阻滞…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5 0例AS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氯胺酮组 (PK组 )手术前 5min静脉注射异丙酚 2mg/kg后以异丙酚 3mg/kg·h-1、氯胺酮 2mg/kg·h-1静注维持 ;氯胺酮组 (K组 )手术前 5min静脉注射氯胺酮 2mg/kg后以氯胺酮 2mg/kg·h-1静注维持。结果 两组手术及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苏醒时间PK组较K组明显缩短。静脉麻醉后 ,K组MAP、HR升高显著 (P <0 .0 1或 0 .0 5 ) ;而PK组MAP、HR无明显改变 ,RR却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 5、10min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 与氯氨酮麻醉相比 ,异丙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循环稳定 ,清醒快 ,精神症状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小儿静脉泵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本文将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微量泵复合麻醉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行疝囊结扎修补术、隐睾还纳术、骨折切开复位术的ASAⅠ~Ⅱ级患儿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11岁,体重12.6~35kg。分为丙泊酚—氯胺酮(PK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30例,两组间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注鲁米钠和阿托品。PK组予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2mg/kg,K组予氯胺酮2mg/kg,均在1min内匀速静注。然后,PK组予丙泊酚40.2~51μg/(kg.min)、…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 62例小儿全麻手术中 ,观察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术后苏醒时间的长短。方法 :先给予氯胺酮 5 mg/kg体重肌注 ,然后以异丙酚 0 .1mg/kg· min持续静注 ,并视术中情况给予氯胺酮 1mg/kg静注。结果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全麻 ,用药后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轻微 ,术后苏醒时间较短且苏醒完全。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应用 ,可互相取长补短 ,减少麻醉用量 ,且术后苏醒时间短 ,对小儿头面部手术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我院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对患儿下腹部手术施行耐乐品骶管注入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4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1± 3.5 )岁 ,体重 (13.4± 4 .5 )kg ,手术时间 2 0~ 6 0min。手术种类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 9例 ,隐睾下降术 9例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10例。将患儿随机分成 3组即对照组 ,观察Ⅰ组 ,观察Ⅱ组 ,每组 16例。1.2. 麻醉方法 手术前 4~ 6h禁饮食 ,术前 30min肌注氯丙嗪 1mg/kg ,异丙嗪 1mg/kg ,阿托品 0 .0 2mg/kg ,入室后肌注氯胺酮 5mg/kg行基础麻醉 ,待患…  相似文献   

7.
我院对小儿双臀筋膜挛缩松解术施行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阻滞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儿 160例 ,男 89例 ,女 71例 ,年龄 (4 5± 3 50 )岁 ,体重(13 6± 2 74)kg ,手术时间 (1 5± 1 0 1)h。将患儿随机分成氯胺酮 (K)组及硬膜外腔阻滞 (L)组 ,每组 80例。术前 3 0min肌注阿托品 0 0 2mg/kg ,然后均按 5mg/kg肌注氯胺酮基础麻醉。K组术中用氯胺酮麻醉 ,按 2mg/kg静脉给药 ;L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硬膜外阻滞 ,用 1 2 %利多卡因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按 9mg/kg给药 ,两组均监测心率 (HR)、呼吸(R)、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和异丙酚对小儿眼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和异丙酚对小儿眼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患儿 2 7例 ,分为氯胺酮组和异丙酚组。肌注氯胺酮 4~ 6mg·kg-1和氟哌利多0 0 4~ 0 1mg·kg-1基础麻醉后 ,氯胺酮组单次静注氯胺酮1mg·kg-1,继之静滴 0 .0 4%氯胺酮 ,必要时间断追加氯胺酮 ;异丙酚组单次静注异丙酚 1mg·kg-1,继之静滴 0 0 4%异丙酚 ,必要时间断追加异丙酚和氯胺酮。分别于基础麻醉后 10min、单次静注氯胺酮和异丙酚 3min及手术结束后测眼内压 ,并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结果 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眼内压无差异 ,单次静注氯胺酮眼内压升高 ,单次静注异丙酚则眼内压下降 (P <0 0 5 ) ;手术结束后 ,氯胺酮组眼内压下降 ,与异丙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麻醉后至手术结束 ,SBP、DBP、HR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注氯胺酮后 5min内 ,SpO2 其中 1例 <95 % ,余无下降 ,静注异丙酚后5min内 ,SpO2 下降与基础麻醉后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3例 <95 %。结论 单纯静注氯胺酮可升高眼内压 ,静注异丙酚降低眼内压 ,两者复合应用可避免眼内压升高 ,但呼吸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丙泊酚、氯胺酮两种药物在支撑喉镜手术中的应用 ,寻求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ASAⅠ~Ⅱ级喉外科手术病人 80例 ,无心血管和内分泌疾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40例。术前均肌注苯巴比妥钠 0 2 g、阿托品 0 5mg。以咪唑安定 0 1mg/kg、芬太尼 0 0 0 1mg/kg、琥珀胆碱 1 5mg/kg及Ⅰ组给予丙泊酚 2mg/kg、Ⅱ组给予氯胺酮 2mg/kg诱导麻醉 ,在术者插入支撑喉镜以后 ,用KP Ⅲ (B)型开放式喷射呼吸机进行高频喷射通气。Ⅰ组以 12mg/kg·h速度连续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 ,Ⅱ组以 10~ 15min后追加首剂 1/ 2剂量氯胺酮并以此递减的方式维持麻醉 ,两组均复合琥珀胆碱 0 0 3~ 0 0 1mg/kg·min静滴维持肌松。结果 :氯胺酮相较丙泊酚麻醉、诱导和围术期对心血管系统干扰极大 ,麻醉不够平稳 ;停药后病人完全清醒时间氯胺酮麻醉比丙泊酚麻醉显著延长 ,且氯胺酮麻醉苏醒期多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支撑喉镜手术应用丙泊酚麻醉优于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4月~2005年10月,我们共施行烧伤病人切痂植皮手术28例,均采用神经安定镇痛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16~65岁;体重30~82 kg,ASAⅡ~Ⅳ级,烧伤面积3%~50%,烧伤程度Ⅱ~Ⅲ度。1·2麻醉方法病人术前肌注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用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经鼻导管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于消毒前静注氟哌利多0·1mg/kg,2~3 min后静注芬太尼2μg/kg,使病人入睡。手术开始时先静注氯胺酮1~2 mg/kg,继之用氯胺酮加入生理盐水中配成0·1%溶液…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儿下腹部和会阴部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是骶管阻滞麻醉,其与全麻复合使用能提供完善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减少对镇痛药的需求。对于腹股沟斜疝手术,我科应用氯胺酮肌注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效果肯定,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均分为2组,第1组肌注氯胺酮全身麻醉后再行单次骶管阻滞;第2组单纯肌注氯胺酮麻醉,根据麻醉效果追加剂量,安定静脉输注。年龄、性别等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法:2组术前均禁食8h,禁水4h,阿托品0.02mg/kg肌注。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6mg/kg,常规监测ECG、BP、SPO2、HR。面罩吸氧。第1组患儿左侧卧位,确定尾骨尖,在骶骨角连线的中点穿刺,头向30°~45°进针0.5~1cm,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空气1~2mL,无阻力,也不出现皮下气肿,即可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观察5min,无腰麻征象,全量按0.7%~1%利多卡因8~10mg/kg计算给入,阻滞平面可达T8~L1。第2组术中根据情况静脉追加氯胺酮1~2mg/kg,辅以安定0.05~0.1mg/kg。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患儿麻醉苏醒时间,观察肌松和镇痛效...  相似文献   

12.
冯继峰 《医学文选》2003,22(1):55-56
目前 ,临床小儿麻醉仍以氯胺酮复合麻醉为主 ,虽然其优点诸多 ,但发生的并发症并不少见。我院近两年来施行的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 42 3例 ,发生不良反应 1 4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男 31 2例 ,女 1 1 1例 ,年龄为出生 1 3小时~ 1 4岁。1 .2 用法与用量 麻醉诱导 ,对不合作的小儿采用混合肌注氯胺酮 5~ 1 0 mg/kg,利多卡因 3~ 5 mg/kg,若病房已开放静脉采用静注氯胺酮 2 mg/kg-1,利多卡因 1~ 1 .5 mg/kg混合液。麻醉维持 ,短小手术均采用静脉分次推注 ,较长时间、较大手术采用静脉连续滴注 ;静注 31 5例 ,每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泊酚辅助小儿硬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下腹部手术患儿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 -硬膜外麻醉组 (DE组 ) ,以 0 .5mg/kg丙泊酚 1min静注诱导 ,接着以 2mg(/kg·h)持续微泵静注维持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组(KE组 ) ,以 1.0mg/kg氯胺酮 1min静注诱导 ,以后视麻醉效果以每次0 .5mg/kg间断维持。观察围术期循环动力学、呼吸变化 ,记录牵拉反应、术中谵妄、恢复期躁动、清醒时间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注辅助药前比较 ,DE组在静注丙泊酚1min后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P <0 .0 5 ) ,KE组在静注氯胺酮后血压和心率持续有增高表现 (P <0 .0 1或 0 .0 5 ) ,与DE组比较增高显著 (P <0 .0 1或 0 .0 5 )。两组呼吸和SpO2 变化不明显。KE组围术期谵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E组 (P <0 .0 1或 0 .0 5 )。DE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KE组。结论 丙泊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小儿手术病人术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东茛菪碱0.01mg/kg;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mg/kg,待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静脉麻醉用丙泊酚和氯胺酮各200mg成200ml混合液(每毫升含丙泊酚和氯胺酮各1mg)缓慢静注,首次剂量以0.5-1ml/kg,以后视麻醉深度,间隔15—30分钟静注以首次总量的半量,若预计手术在15min内完成可不追加。结果手术时间2.1&#177;1.7h,术中平均用量110&#177;95ml。术中血压和心率与术前无显著变化。术中经鼻导管吸氧SPO2维持在97~100%。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从药理上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药协同不增加对循环抑制,能减少单独应用时的不良反应,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成本低,便于计笃.  相似文献   

15.
小儿施行手术和麻醉多不能配合。近年来我们以氯胺酮为基础麻醉 ,将芬太尼与异丙芬联合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 ,增强了麻醉效果 ,减少了麻醉药使用剂量 ,减轻了内脏牵拉和神经应激反应。术后患儿苏醒快 ,副作用少。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住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 80例 ,男 6 9例 ,女 11例 ,年龄 10个月~ 13岁。主要手术有疝气、鞘膜积液、隐睾、卵巢畸胎瘤等。手术时间 0 .8~ 4h。1.2 麻醉方法 先肌注氯胺酮 5mg/kg,咪唑安定 0 .1mg/kg ,患儿入睡即吸氧 ,2~ 3L/min ,用小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5年来近千例小儿眼科手术麻醉病例,总结如何保证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无麻醉并发症。方法:按年龄段将小儿分成三组,婴幼儿为A组,单纯用吸入药进行麻醉维持;B组为<6岁小儿,氯胺酮5~8mg/kg肌注或1~2mg/kg静注,万可松0.06~0.08mg/kg静注后气管插管,吸入药维持;C组为≥6岁小儿,静注异丙酚3mg/kg,万可松0.08~0.1mg/kg,芬太尼3~4μg/kg快速诱导插管,万可松吸入药维持。结果:三组病人均术中平稳,术后苏醒及时,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对不同年龄的小儿采取不同用药方式、充分术前准备、严密术中监测、精确术中管理、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患儿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用于小儿门诊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门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处理组在30s内分别静注氯胺酮.1-1.5mg/kg和异丙酚1-1.2mg/kg诱导后,继以微量泵将两者混合液按异丙酚4mg/(kg·h)和氯胺酮2mg/(kg·h)的起始速率连续静脉输注维持。对照组在30s内静注氯胺酮2mg/kg诱导后,并用微量泵以2-4mg/(kg·h)的速率连续输注维持,观察并记录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时间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处理组的SBP、DBP和HR变化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处理组的麻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能有效地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谢红春 《西部医学》2005,17(2):141-141,143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 (REM)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0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 5例。诱导先静注氯胺酮 1 .0 mg/kg,2 min后 A组 (对照组 )用微量泵静注丙泊酚 2 .0 mg/kg/h+氯胺酮 2 .0 mg/kg/h;B组 (观察组 )微量泵静注丙泊酚 2 .0 mg/kg/h+REM4 .0μg/kg/h。重点观察麻醉效果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效果满意率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不良反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REM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可靠 ,能够满足门诊手术的要求 ,但要注意静注REM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正> 小儿气管异物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易产生气管阻塞和缺氧,在取异物过程中更为明显.保证肺通气是异物取出术的关键,我院采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10例,均获成功.现将其应用和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1.5~10岁;体重11.2~28.6kg;呛入异物部位:气管内5例,右支气管4例,左支气管1例.术前均有严重呼吸道梗阻及缺氧表现,氧饱和度61%~84%,手术时间10~32min.2 操作方法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0.2mg/kg,阿托品0.025mg/kg,入室充分供氧,常规胸前区听诊,用omini—Trakvvs连续监测ECG、SaO_2、ETCO_2、HR、BP,静注r-OH80mg/kg,氯胺酮4mg/kg,同时行1%利多卡因喉头喷雾,充分表麻.麻醉后置入气管镜,用KR-ⅢB型喷射通气机连接气管镜侧孔进行喷射通气.驱动压0.023kg/(cm~2·kg),通气频率60~80次/min.手术开始后静注地塞米松5~20mg,缓慢静注氨茶碱2mg/kg.手术中患儿安静,无挣扎躁动,无1例严重并发症,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康复.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采用氯胺酮辅助氟哌啶全麻用于2岁以下小儿不需要肌肉松驰手术50例,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岁以下27例,1—2岁23例。唇裂36例,髋关节手术5例,上肢疤痕松解9例。心、肺、血常规正常,都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40—110分钟。 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安定0.1—0.2mg/kg,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6mg/kg,开放静脉,2—5分钟后开始消毒手术,10分钟后静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