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小板指标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PLT分别为161.84±35.67(×109/L)和137.55±28.19(×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PV分别为8.79±1.86(fl)、9.81±1.47(fl)、10.94±1.73(fl)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UAP组和AMI组增人更显著(P<0.01)。结论:血小板指标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UAP、AMI的PLT和MPV变化与其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PA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选体检身体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UAP组、AMI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且AMI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UAP组,SAP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升高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且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越高,UAP、AMI发病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为了了解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ABX型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 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作者检测了67例冠心病患者和127例正常人的血小板粘附性(pAd)和血小板集聚性(pAg)。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pAd明显升高(P<0.01),心绞痛患者次之(P<0.05)。除AMI症状发作3天内检测pAg外,在冠心病各亚组中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为最高。AMI症状发作3天内检测者,%max较低(P<0.05)。3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扳超微结构显示血小板内颗粒较正常音减少。本文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形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并观察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初发期与急性期的变化价值。方法: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中加入聚集剂,连续搅拌诱发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对心肌梗死40例、脑梗死40例、高脂血症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MAR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gT预测血栓早(前)期起重要作用,对心肌梗死的发病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肾病综合征血小板聚集功能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1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末稍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的最大聚集值。结果显示NS组的PLT和mA分别为:315±38.56×10^9/L,11.7±3.0hm正常组分别为:203.5±27.85×10^9/L,9.4±2.500hm,P〈0.01。提示:NS体内血小板数增多,并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处于高凝状态,并对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血浆内皮素(ET)及血小板聚集(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这些因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影响,我们动态观察了UA患者血浆ET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的改变,旨在探讨二者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共50例,分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9例,正常对照组23例。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冠心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MI组CRP(29.9&#177;4.63mg/L)高于UA组(8.75&#177;1.34mg/L),P〈0.001。结论血清CRP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变化可早期预测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正常对照(CTL)组各30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AMI组的血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均高于AP组和CTL组(P值均<0.05)。AP组3个指标高于CTL组(P值均<0.05)。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间彼此正直线相关(P值均<0.01)。结论:①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炎症反应通过损伤内皮细胞的功能而起作用,并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中D-二聚体浓度(D-dimer,DD)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和23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AMI组、UA组和SA组DD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各组患者血浆中DD浓度明显升高,DD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并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AMI患者80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5例。入院后均给予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7天后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抑制率低于20%定义为氯吡格雷反应不良,20%~50%为反应低下,大于50%为反应良好。根据是否合并DM,将患者分为DM组和非DM组,比较两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结果:80例AMI患者中合并DM患者28例,非DM患者52例,前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40.5±14.2)%,后者(61.7±21.6)%,两者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DM的患者氯吡格雷反应不良比例高于非DM患者(28.6%v 19.2%),两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降低AMI患者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54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硝酸异山梨酯(丽珠欣乐)治疗组,二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对照组,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两组药物控制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肝肾功能和代谢均无显著影响.副作用主要为头痛,丽珠欣乐组较少发生.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首选药物,丽珠欣乐与消心痛的近期临床疗效相似,不明显影响机体代谢,常见副作用为头痛,丽珠欣乐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尿11-脱氢血栓素B2在评定反复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方面的价值。方法 48例反复心绞痛患者和50例一次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d以上,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尿11-脱氢-血栓素B2的含量。结果花生四烯酸作诱导剂时,反复心绞痛患者与一次性心绞痛患者相比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应敏感者尿11-脱氢血栓素B2与反应不敏感者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服用阿司匹林后,需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尿11-脱氢-血栓素B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戒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具有吸烟史的AMI患者90例,按来院治疗前是否戒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后嚼服氯吡格雷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治疗前已戒烟≥1年,且治疗期间严谨吸烟;对照组治疗期间减少或不吸烟。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再发心肌梗死率、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及LVEF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率2.22%、再闭塞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22.22%(P0.05),治疗前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48.55±6.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戒烟可显著提高AMI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上调AMI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绞痛的鉴别诊断效率。方法AMI组92例,心绞痛组96例。TnI和Myo测定用化学发光法,CK、CKMB、AST、LDH、HBDH用酶动力连续监测法,hs-CRP用增强胶乳免疫浊度法。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和敏感度、特异性等评价指标。结果AMI发生<6 h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Myo 0.92、TnI 0.92、CK 0.81、CKMB 0.81、AST0.78h、s-CRP 0.73、LDH 0.70、HBDH 0.65;AMI发生>6 h依次为TnI 0.93、AST 0.86、CKMB0.84、CK 0.80、Myo 0.76、HBDH 0.72、LDH 0.70h、s-CRP 0.56;AMI发生<6 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nI 0.87和0.90、Myo 0.96和0.78、CK 0.83和0.67、CKMB 0.65和0.82、AST 0.69和0.77、LDH 0.64和0.73、HBDH 0.71和0.65、hs-CRP 0.64和0.82。阳性似然比最高为TnI 8.8,阴性似然比最低为Myo 0.05。结论诊断AMI效率较高的项目依次为TnI、Myo、CKMB、CK,Myo在AMI发作6 h以后的诊断效率降低,AST、LDH、HBDH仍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5 2例予冠心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各 1 0mL ,每日一次静脉滴注 ,疗程 2W ,其它治疗方法与对照组 5 0例相同。分别观察主要症状、体征变化 ,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 ,监测心电图、血粘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 ( 94.0 %、88.0 %)与对照组有效率 ( 70 .0 %、68.0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治疗组的血粘度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冠心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AVP)原C末端的一部分,因其具有稳定性好,体外检测方便,且在血浆中与AVP变化趋势一致等优点,可替代AVP用于临床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和肽素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其优势甚至大于传统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及脑钠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