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药学学报》2009,44(4):417-424
为提高鼻腔给药后脑内药物浓度,本文探讨了以脂质体、β-环糊精包合物和磷脂复合物为黄芩苷载药体系的体外离体动物鼻黏膜渗透性及鼻腔毒性。采用猪、羊、兔鼻黏膜,以体外扩散池装置进行鼻黏膜渗透实验,HPLC法测定接受池中药物累积渗透量,以表观渗透系数为评价标准,考察脂质体、β-环糊精包合物及磷脂复合物载药系统对黄芩苷在离体动物鼻黏膜的透过性,从而筛选出黄芩苷经鼻给药最佳载药形式;采用在体法考察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对蟾蜍上颚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和大鼠鼻黏膜长期毒性。3种黄芩苷载药体系的表观渗透系数均明显高于黄芩苷(P<0.05),滞后时间也比黄芩苷短,提示3种载药载体均可提高黄芩苷的鼻黏膜渗透性,同时磷脂复合物的表观渗透系数明显高于脂质体和环糊精包合物,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黏膜渗透性明显优于另外两种载药体系(P<0.05)。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纤毛运动无影响,对大鼠鼻黏膜也无明显刺激性。结果表明,磷脂复合物为黄芩苷经鼻给药最佳载药形式,能明显提高其鼻黏膜渗透性,对鼻黏膜无毒性,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原位凝胶经鼻给药的鼻黏膜毒性.方法在体蟾蜍药物对纤毛运动的影响,用溶血实验考察药物对生物膜的作用.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原位凝胶对蟾蜍鼻纤毛的运动几乎无影响,纤毛运动时间相对百分率约90.1%,并不产生溶血反应.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原位凝胶鼻腔给药无明显毒性,经鼻给药的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和黄芩苷在离体小肠中累积吸收的差异。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小肠吸收模型,用HPLC测定小肠吸收的黄芩苷。结果黄芩苷及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120 min内透过肠壁的黄芩苷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黄芩苷在小肠的吸收显著多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P〈0.05)。结论黄芩苷在小肠的吸收量大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增加黄芩苷吸收的部位不在小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黄芩苷、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3种载药体系中黄芩苷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的转运过程,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BL侧的累积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3种体系中的黄芩苷皆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跨细胞转运方式,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中的黄芩苷Papp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磷脂复合物可以促进黄芩苷的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抗炎时效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抗炎时效关系。方法制备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用二甲苯致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炎症模型和耳肿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腹部蓝染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抗炎时效曲线显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组小鼠腹部皮肤伊文思蓝的渗出量在0.5 h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黄芩苷则发生在1 h左右。磷脂复合物组3 h抗炎作用达到最强,21 h内均呈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而黄芩苷组在4 h时抗炎作用最大,之后抗炎作用下降,16 h后已无作用。黄芩苷组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组在给药后2 h抗炎作用已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磷脂复合物组强于黄芩苷组。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抗炎活性明显强于黄芩苷,且作用出现更迅速、维持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抗炎时效关系。方法制备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用二甲苯致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炎症模型和耳肿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腹部蓝染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抗炎时效曲线显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组小鼠腹部皮肤伊文思蓝的渗出量在0.5 h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黄芩苷则发生在1 h左右。磷脂复合物组3 h抗炎作用达到最强,21 h内均呈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而黄芩苷组在4 h时抗炎作用最大,之后抗炎作用下降,16 h后已无作用。黄芩苷组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组在给药后2 h抗炎作用已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磷脂复合物组强于黄芩苷组。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抗炎活性明显强于黄芩苷,且作用出现更迅速、维持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平行人造膜渗透性测定方法研究黄芩苷、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方法 取不同pH梯度的三种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其透膜后接收板及供给板中黄芩苷的含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e).结果 供给板中溶液为pH7.4时,接收板中未能测到黄芩苷;pH5.8、4.5时,Pe未见显著性差异;pH3.6...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给药剂量为70 mg·kg-1。HPLC法测定黄芩苷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平均达峰浓度Cmax为2.707μg·ml-1,较黄芩苷原料药的Cmax0.745μg·ml-1与磷脂复合物的Cmax2.219μg·m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组AUC0-t27.182 g·h·ml-1,较黄芩苷原料药的AUC0-t7.673 g·h·ml-1与磷脂复合物的AUC0-t20.188 g·h·m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黄芩苷口服生物利用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107-110
目的:制备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在将黄芩苷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溶解度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以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体制备单层渗透泵片的处方制备工艺条件(促渗剂、致孔剂用量及包衣膜增质量);另考察优化工艺所制样品在3种不同释放介质(水、0.1 mol/L盐酸溶液、人工胃液)中的释放速率及释放机制。结果:最优处方制备工艺为促渗剂氯化钠的用量为30 mg、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的用量为辅料醋酸纤维素质量的20%、包衣膜增质量为2%;优化工艺所制3批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在12 h时的累积释放度的RSD为1.06%(n=3)。其在3种介质中12 h内的累积释放度相似,均达80%以上;释药方程符合零级释药模型(r=0.998 5)。结论:经优化后的工艺制备的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可在12 h内恒速释药。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进行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释放曲线符合Hixon-crowell方程,t≈3h。结论: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交实验法优选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逆相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定黄芩苷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水相与有机相比例为1∶4、黄芩苷投入量(药物浓度)为5mg.mL-1、磷脂用量为200g、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1∶6,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78nm,包封率为50.3%。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可作为黄芩苷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绿原酸、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BP(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315 nm.结果:绿原酸在0.1~1.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26%,RSD=0.53%(n=9);黄芩苷在1.8~18.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6),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0.87%(n=9).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准确、快速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的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杨辉 《中国药师》2012,15(8):1128-113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槐花口服液中柚皮苷、黄芩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3:77);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柚皮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194~1.742 μg·ml-1(r=0.999 5,n=5)和0.419~3.773 μg·ml-1(r=0.999 8,n=5)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为1.10%(n=6)和99.27%,RSD为1.43%(n=6).结论: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槐花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密花香薷挥发油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密花香薷挥发油透皮吸收的能力,研究其作为一种中药促渗剂的可能性。方法应用体外透皮试验方法,以KM小鼠腹部皮肤为研究对象,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接受液中黄芩苷含量,计算黄芩苷累积透过量,考察密花香薷挥发油对黄芩苷的促渗作用。结果当密花香薷挥发油浓度为3%时,其黄芩苷的累积透过量最大,促渗透效果最好,与阳性对照药氮酮相比,密花香薷挥发油的累积透过量高于氮酮的累积透过量。结论密花香薷挥发油具有促进渗透的作用,它可以促进黄芩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叶方  杨光义  黄开合  郝新才  范宁 《中国药师》2010,13(12):1762-1763
目的:考察复方链呋油滴鼻剂透膜扩散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型Franz扩散池(垂直式),接收液为pH5.0的磷酸盐缓冲液,用HPLC法同时测定呋喃西林、麻黄碱的透膜浓度,计算其累积透膜量、累积透膜率和单位面积平均透膜率。结果:呋喃西林和麻黄碱透过速度分别为0.9948、11.8750μg·cm^-2·h^-1,其透膜扩散行为符合Fick’s第一定律。结论:复方链呋油滴鼻剂有较好的透膜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复方地黄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色谱柱为Calesil 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51∶49),检测波长278 nm.结果:黄芩苷在10~ 8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5%、100.87%、99.23%,RSD分别为0.43%、0.44%、0.44%.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地黄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优选黄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益霞 《黑龙江医药》2013,26(4):620-622
目的:建立黄芩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以14倍药材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复方薄荷脑鼻用吸入剂治疗鼻卡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2例鼻卡它引起的鼻塞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采用国产复方薄荷脑鼻用吸入剂的试验组患者66例,采用进口复方薄荷脑鼻用吸入剂的对照组患者66例。试验药和对照药均采用吸入给药,每次深吸3次,每天4次,疗程1周。以鼻塞改善程度和改善的持续时间作疗效判断依据,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完成研究124例,淘汰8例,淘汰率为6%;国产和进口复方薄荷脑鼻用吸入剂均能显著改善患者鼻塞症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96.7%。国产和进口药物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复方薄荷脑鼻用吸入剂治疗鼻卡他鼻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替代进口产品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芩兰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对HPLC法测定复方芩兰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分析过程中称量、溶液配制、分析仪器等影响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根据各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置信概率P为95%时,复方芩兰口服液中黄芩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2mg/m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HPLC法测定复方芩兰口服液中黄芩苷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