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463-5464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及FLAIR、DWI扫描。结果:(1)DWI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度均优于常规T1WI、T2WI及T2FLAIR。(2)DWI的b值越高,弥散效果越好,显示病灶越清晰。结论: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病变敏感性最高,可准确、可靠地诊断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磁共振系统,对1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定点分辨选择序列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并与常规MRI及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中,常规磁共振成像病变区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者9例,未见明显异常者7例;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病变区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16例;磁共振波谱表现为NAA峰和NAA/Cr比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波谱在1.33 ppm处可见倒置的乳酸(Lac)双峰16例。结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明显高于常规MRI,可监测脑梗死的进展,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勋源  周懂晶  田铁桥  刘波 《临床荟萃》2006,21(13):933-936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8例起病3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DWI表现,与常规T1WI、T2WI、FLAIR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在DWI表现为高信号,本组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1WI(52.1%)、T2WI(60.4%)、FLAIR(79.2%),差异有统计意义;MR不同序列扫描显示病灶的最早时间分别是T1WI7小时、T2WI7小时、DWI4小时、FLAIR6小时。结论 DWI可以早期明确诊断急性,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与T2WI及FLAIR压水像相结合,有利于鉴别新旧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特征。方法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脑梗死122例,并与常规MRI的T2WI进行比较。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仅46例急性脑梗死在T2WI、FLAIR显示异常信号。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中,DWI可作为除外新发脑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低磁场MRI脑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做常规CT扫描和MRI扫描,并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在常规CT和磁共振DWI表现。结果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中10例CT正常,DWI出现异常高信号,5例CT见轻度低密度,DWI大片状高信号。说明DWI对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有明显敏感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优于常规CT,并能区别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因此DWI应作为常规诊断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6.
低场MR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25例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T2FLAIR显示8例,T2WI显示5例,TIWI均未显示。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和表面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p-ping,ADCmap)对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磁共振T1加权(MRI T1 W)、T2加权(T2W)和水抑制反转恢复成像(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DWI对70例各期脑梗死病人进行86人次MRI检查,并作ADC图,测定病灶ADC平均值及病灶中心至边缘的值。结果:在超急性脑梗死病例中,DWI和ADC图均表现缺血,病灶中心至边缘的ADC值呈梯度增高,但T2及FLAIR成像均正常,病灶的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呈由低向高变化趋势。结论:对急性脑缺血病变,DWI比T2W和FLAIR更敏感,ADC图可量化缺血程度,二者结合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病灶的转归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坦峰  熊敏超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2):82-83,12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均行常规TSE T1加权像(WI)、TSET2WI、FLAIR T2WI及SE-EPI DWI扫描,其中6例行3D时间飞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TOF MRA)。结果 30例DWI均清晰显示相应神经体征分布区的梗死灶,DWI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度均明显优于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序列。6例行TOF MRA检查,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M2段完全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远侧分支减少。结论 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常规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患者脑缺血的时间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MRI不同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出现脑炎早期临床表现的患儿行轴位常规序列(T2WI、T1WI)和T2FLAIR、DWI序列扫描,其中56例有MRI阳性表现,56例中30例首次MRI检查后分别于第2周(13例)、第3周(17例)行MRI复查,扫描序列同上。比较4种成像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病变的检出率。结果:56例患儿显示病灶共147个,病灶多为对称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的片状、斑点状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于T2FLAIR或DWI序列上显示更清楚。T1WI显示病灶50个(50/147),T2WI显示病灶65个(65/147),T2FLAIR显示病灶120个(120/147),DWI显示病灶109个(109/147)。DWI和T2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P<0.05;T2FLAIR与DWI、T1WI与T2WI相比,P>0.05。30例复查病例显示病灶共73个,T1WI显示病灶55个(55/73),T2WI显示病灶57个(57/73),T2FLAIR显示病灶68个(68/73),DWI显示病灶15个(15/73)。T2FLAIR与DWI相比,P<0.05;DWI分别与T1WI、T2WI相比,P<0.05;T2WI与T2FLAIR、T1WI与T2WI相比,P>0.05。结论:T2FLAIR、DWI序列相结合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恢复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DWI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检查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0.
DWI与1H MRS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较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二者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得的信息。DWI及MRS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分级、肿瘤边界的界定、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就DWI及1HMR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对判断脑梗塞期龄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DWI和FLAIR序列在脑梗塞后不同时期内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65例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的连续追踪的MRI-DWI和FLAIR序列扫描,分析病灶的异常信号出现的时间、范围、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超急性期DWI序列病灶出现明显的高信号改变,而FLAIR序列未能显示;急性期DWI序列和FLAIR序列均能显示病灶的高信号,但以DWI序列更佳;亚急性期DWI的高信号在后半程开始下降,而FLAIR像则对病灶显示得很好;慢性早期DWI信号降至等信号,FLAIR像信号开始下降,至慢性后期(30d后)大部分病灶信号降至正常,其中部分病灶降至低信号。结论:在脑梗塞发病的超急性期应常规使用DWI序列扫描,才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病灶的范围;FLAIR序列对于急性期以后的脑梗塞病灶能清楚显示其变化过程,对于多发性脑梗塞可以鉴别不同病灶的新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两组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分别比较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周围正常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NAA、Cr、Cho、NAA/Cr、Cho/Cr、NAA/Cho等值的差异。结果 (1)溶栓组与非溶栓组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Cho均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2)溶栓组病灶中心区与病灶边缘区Cr、NAA/Cho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病灶边缘区Lac、Lac/Cr低于非溶栓组(P0.05)。(3)溶栓组患者病灶侧NAA、NAA/Cho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病灶侧Lac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非溶栓组患者病灶侧Lac与临床NIHSS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1H-MRS可以直接、准确地、全面地检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受损神经元的恢复情况,能客观评价脑梗死预后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6 h)4例,急性期(6~72 h)37例,均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Dark-fluid及DWI检查。结果 DWI显示病灶、病灶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41例在DWI像上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 DWI结合ADC图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发现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上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DWI与T2WI、ADC图结合能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优势。材料与方法 1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男6例,女11例。病程3d至1个月,急性期(<1周)7例;亚急性期(1~2周)8例;慢性期(>2周)2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DWI检查,14例患者行TOF法MRV检查,11例患者进行MRI增强扫描,8例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平扫FLAIR、T2WI序列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DWI在急性期患者呈高信号(8例);MRV显示对应静脉不显影或部分显影(14例);增强后对应静脉充盈缺损(10例);SWI序列可见引流区扩张的静脉(5例)。结论多模态MRI包括FLAIR、T2WI及DWI、MRV、增强扫描、SWI对CVST的检出高度敏感,可早期检出血栓并反映其病理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