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胸痛伴胸闷憋气11个月,于1996年10月23日来急诊。11个月前,患者游泳后突发胸骨后剧痛,心电图示:“Ⅰ、Ⅱ、。VF、V3~Vg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O.卫~O.5毫伏”,血清心肌酶谱不详,诊为急性前壁、高侧壁、下后壁心肌梗死,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2小时症状无明显好转,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第3天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后脱险。3周后超声心动图示:“左皇后壁增厚,心包积液,左心功能在正常范围”,考虑为“心肌梗死后综合征”。1月后心电图示:“肢体导联低电压,I、11、皿、aVL、aVF、V。~V。…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的心前导联ST段压低,早巳受到临床关注,国外报道很多。但有些问题尚有争议。本文仅就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03例及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11例进行分析,探讨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塞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我科对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尿激酸溶栓治疗。年龄35~82岁;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3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例,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各1例;发病时间在7h以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ST段明显抬高。1例死亡,余皆存活。1溶栓治疗前的准备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1.1实验室检查 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测心肌酶,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有关生化检查。1.2药物准备 尿激酶不得用酸性液体稀释,以免药效下降,且药物溶解后易失活,应立即使用。2溶栓过程中的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心超对早期生心肌梗塞断及期预后的估测。方法:患分Q波组与无Q波组,存活级与死亡组,前壁心梗与后壁心梗组;以异常节段教,异常节段指数,酶峰,射血分数做统计分析。结果:1.无Q波组在急性心梗早期即有室壁活动异常,2.急性心梗早期异常节段指数〉8,预后差。结论:心超对急性心梗早期的诊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塞1例时翠华,刘小喜,黄秀云(九江解放军171医院心电图室,九江332000)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4岁,主诉胸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2小时,于1995年9月26日上午入院。入院时即刻心电图(图1)显示:完全...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照患者梗死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下壁心肌梗死组(18例)、前壁心肌梗死组(20例)、正后壁心肌梗死组(10例)及高侧壁心肌梗死组(12例),采用溶栓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下壁组、高侧壁组及前壁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91.7%及90.0%,三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正后壁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0.0%,远低于其他三组(P0.05)。临床上对于前壁、下壁及高侧壁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对于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建议辅助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1岁。因面色苍黄2个月于1996年6月1日就诊。体检:体温36.4℃,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Hb45g/L;WBC2.2×109/L,中性粒细胞0-47,淋巴细胞0.46,单核细胞0.07;分类100个白细胞见有核红细胞3个,Ret0.032。总胆红素42μmo1/L,肝、肾功能正常,尿液尿胆原(+++)。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为0.604∶1;早幼粒细胞0.010,中幼粒细胞0.090,晚幼粒细胞0…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l)的早期活动己成为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探讨早期活动对AMI患者康复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50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入院病例为早期活动组,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入院病例为程序康复组。早期活动组75例,男6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5±3.0)岁。梗死部位:前壁+侧壁40例,下壁+后壁19例,混合部位16例。4周程序组75例中,男6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4±4.0)岁。梗死部位:前壁+侧壁37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共63例入选,男36例,女27例。其中前间壁梗死28例,单纯下壁梗死20例,正后壁梗死7例,高侧壁梗死3例,非Q波梗死5例,均为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或Ⅱ级,室性早搏可被药物控制。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入院后均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出现侧壁或下壁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对49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合并侧壁和下壁ST段压低者,特别是侧壁导联ST段压低者,其冠脉前降支近端多存在显著狭窄,P值分别<0.05和<0.01;在下壁或(和)侧壁导联ST段压低者中,冠脉往往有多支存在病变。结论: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侧壁和下壁ST段压低预示心肌缺血范围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1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个月而入院。既往4年前有心肌梗塞病史。查体:脉搏每分70次,血压18/10kpa,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心界向左下扩大,听诊二尖瓣区收缩期Ⅲ级杂音。心电图示:陈旧性广泛后壁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造影:左回旋支完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梗死并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梗时临床表现。方法:收集30例急性右心梗死并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梗患者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6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86.67%。结论:(1)临床上出现右心衰竭体征而无左心衰竭证据之急性下壁或后壁心梗患者,应考虑急性右心梗死。(2)不能用低血容量或泵衰竭解释出现的低血压患者,应考虑急性右心室梗死。(3)急性右心梗死的低血压可以通过快速的静脉补液和扩容加以纠正;当急性右心梗死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时,可静脉应用阿托品或异丙肾等药物予以改善。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右心衰竭时使用或不用利尿剂。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患者22岁,孕2产0。因孕39周+3胎头高浮于1998年3月9日入院待产。平素体健。月经规则,孕期无异常。入院体检:血压17/10kPa,生命体征及心、肺、肝、脾正常,无浮肿,子宫与孕周相符,胎位右枕前位,先露高浮,胎心140次/分,无宫缩...  相似文献   

14.
经肺动脉内扩容疗法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肺动脉内扩容疗法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杨惜泉经静脉扩容疗法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塞己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但经肺动脉内扩容疗法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塞则未见有报道。我院于1986年2月~1988年2月应用经肺动脉内扩容疗法治疗急...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5岁,因胸闷、胸骨后时有压榨性疼痛2天于1996年2月12日入院。无心脏病史,当时做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1次/分。V1、V2导联呈QS型,V3导联呈rS型,V1~V3导联ST段抬高0.05~0.1mV,T波在I、aVL导联低平,Ⅱ、Ⅲ、aVF、V1~V6导联倒置。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经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吸氧等综合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随后每日做心电图观察,其图形变化与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过程相一致。3月6日20:35,患者大便后感胸闷且疼痛难…  相似文献   

16.
病例简介患者,男,72岁。因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于1996年10月2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BP18.6/10.6kPa,HR78次/min,ECG示V1~V3呈QS型,ST弓背抬高0.2~0.4mV,TV1~V4倒置,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入院...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瞿尔鑫患者,女,73岁。因乏力、心悸2个月于1995年9月9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粘膜无出血点,胸骨下段轻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血象:Hb37g/L,WBC1.1×...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7年~1996年收治3例小儿因使用大剂量庆大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死亡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8个月~1岁。均因腹泻应用庆大霉素,用药剂量:1例为每日8万单位共2日,2例为每日16~24万单位共5日静脉滴注。少尿时间为12~40小时,无尿时间为18~32小时。3例均有面部及四肢水肿、昏睡、呼吸急促、呕吐和腹胀。既往均无肾脏病史。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90g/L,红细胞(2.15~3.15)×1012/L,白细胞(11.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秋水仙碱作为抗炎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是否有效。方法:6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试验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静滴环磷酰胺01~02g和口服秋水仙碱1mg,每天1次,共10天。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中风量表(modifiedEdinberghScandinaviastrokescale,mESS)及NIH中风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分于入院时、病后7天、14天、1月、2月、3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BarthelIndex(BI)分于病后1月、2月、3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结果:病后14天、1月、2月、3月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月、3月试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月、3月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基本独立及轻度依赖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秋水仙碱作为抗炎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4岁。因发热、疲乏、纳差及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卫生院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半个月无效,于1999年4月27日转我院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6.8℃,神志清晰,精神差,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5cm,质硬。既往无肝炎病史。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5.1×109/L,中性0.51,淋巴0.41,单核0.08。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B超示肝脏未见异常,脾大。入院后继续按“急性黄疸型肝炎”予以护肝、退黄等治疗。当日午后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