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害度分析无锡市卫生防疫站吴涌兴,孙瑞兴无锡市1985年至1992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中,除化学性中毒外,大多数都是细菌性引起的。占总食物中毒的81.93%。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卤菜与非卤菜引起食物中毒的相对危险度高达4.6,要降低细菌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山区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本市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6—2002年的食物中毒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化学性食物中毒18起,发病率为1.04/10万,病死率为2.42%,死亡率为0.025/10万;其中第3季度中毒数最多,占总起数的38.89%,;发生在农村16起,占总起数的88.89%-;发生在家庭9起,构成比为50.00%。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均为植物性食品,其中果蔬引起9起,构成比为50.00%,其次为毒蘑菇中毒为22.22%;原料污染或变质引起的为61.11%;农药引起的10起,构成比为55.56%。7年间共发生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4起,死亡病例5例,均发生在农村,其中有机氯农药引起的中毒2起,病死率为33.33%;毒蘑菇引起的中毒1起,病死率为33.33%;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l起,病死率为16.67%。结论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总体较平稳,但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最常见食品为果蔬,致病因素主要为农药,其次为毒蘑菇;家庭和集体食堂是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重点;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和毒蘑菇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死因;广大农村是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药污染蔬菜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食品卫生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屡见不鲜。为掌握我区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给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遂将我区1988~1995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收集整理我区1988~1995年食物中毒月、季、年报表及部分食物中毒调查报告。2结果2.17年中,全区共发生食物中毒45起,中毒人数918人,其中有机磷农药污染蔬菜引起的食物中毒35起,中毒人数825人,占食物中毒起数的77.8%,占中毒人数的89.9%;无死亡。附表福田区1988~1995年有机…  相似文献   

4.
截止1998年10月底,全省共报告了七起学生食物中毒,同餐进食人数1516人,中毒人数587人(平均每起83.86人),经各地卫生防疫和医疗单位及时抢救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各地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井进行采样检测,现将七起中毒情况分析如下。一、致病因素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三起,353人发病(占发病总人数的60.14%)。其中蜡样芽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起,169人发病(28.80%);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一起,94人发病(16.00%);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一起,90人发病(15.30%)…  相似文献   

5.
作者统计江西省1995~1997年强毒性鼠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资料,对其发生情况、季节分布、污染食品种类等流行特点进行了分。3年中,江西省强毒性鼠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起数、中毒人数、死亡数的36. 9%、 10. 6%与 25. 0%。针对强毒性鼠药致食物中毒现状.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家宴食物中毒在福建省各类场所食物中毒中占46.0%,已引起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27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非  赵文彬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42-843,845
目的:了解1980年来发生在连云港27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病因。方法:按卫生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总则(GB14938—94)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由有毒动植物(麻痹性贝壳毒素、毒蕈、河豚毒素)引起的18起(66.7%),细菌性(毒素)5起(18.5%),化学性4起(14.4%)。结论:新的食物中毒致病因子是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广东梅县1995~2003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东梅县1995~2003年九年来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5~2003年梅县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和人口资料,按年份、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3年梅县发生食物中毒18宗,发病233人,发病率4.35/10万;非细菌性食物中毒11宗,占总宗数61.11%,均因误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有毒植物引起,并死亡1人,食物中毒宗数以散发(含家庭)为主,集体次之,分别占总数的7222%和27.78%,散发的家庭式食物中毒占总数的44.44%。集体食物中毒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宗,集体食堂3宗,各占总数的11.11%和16.67%。结论 梅县九年来在食物中毒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所控制,但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和误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比重有所增加。提示我们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和群众的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楠林 《健康世界》2014,(12):64-66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这种危机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往往发病急.处理不当后果很严重,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肠毒索性食物中毒由金葡菌的某些菌株在食品中繁殖产生的肠毒素所引起。1997年7月.我区发生了一起较典型的.由隔夜草莓蛋糕引起的散发性金葡菌肠毒索性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北省1997-2001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方法:按照中毒原因、食品种类、场所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1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135起,发病4486人,死亡20人,从中毒起数看,湖北省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家庭,公共饮食业和集体食堂次之,分别占33.3%、26.7%和25.2%,中毒人数最多的集体食堂占36.1%,其次为公共饮食业占35.9%,而引起食物中毒占首位的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类占27.4%,其次是果蔬类占22.2%,亚硝酸盐和有机磷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分别占17.0%和14.8%,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测力度,将湖北省食物中毒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徐勇  邓青  周亚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483-484,489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的致病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市9个县(市)1960-1999年的食物中毒资料,结果:宜昌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49起,中毒人数6796人,死亡32人,40年总病死率为0.47%,6月份发生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占全年的22.89%,村,组和家庭发生食物中毒分别占32.53%和46.18%,植物性食品和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分别占54.22%和34.54%,误用有毒品种引起的食物中毒占32.13%,结论:针对这些规律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2-2006年肇庆市食物中毒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肇庆市近年来的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2-2006年该市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53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426人;以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居高,占56.60%;最多发病季节为每年第3季度,发生的食物中毒占52.83%。结论该市在集体食堂里发生的食物中毒有上升趋势,加强监督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将检索的1994—2003年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个案按照中毒种类、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时间、地域分布、中毒场所、中毒食物、中毒原因等方面从其中提取信息,然后将相关内容逐一归类详细分析。结果 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的起数最多,占20.2%;中毒人数以沙门菌所占比例最大,占20.4%;肉毒梭菌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70.5%,引起的死亡率也最高,达16.5%;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5月至10月,但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1月和2月;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有31.2%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但每种细菌的多发场所有着显著的不同;沿海省份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24.4%,内陆省份以沙门菌最多,占22.4%。食物载体难以确定。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其规律性,根据其内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蜡样芽胞杆菌被发现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其致病性长期认识不足,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确认能引起食物中毒,直至70年代后国内外才有该菌导致食物中毒的报告。产生耐热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近些年时有报道,但两者在一次食物中毒中同时被检出尚少见。本文报告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污染袋装鲜牛奶.导致9名学生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起由两种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样品:生猪肉和酱油各1份、食物中毒人员吃过的剩盒饭7份、洗胃液4份。样品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13份样品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有10份,占76.9%;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份,占15.4%。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在校学生食物中毒及传染病流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卫生、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区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某些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社会上也造成不良影响。l学生食物中毒发生现状1.l据自治区食检所提供的资料表明,lop-IWe年间,我区各地上报学校内食物中毒46起,中毒者3198人,其中由学生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39起,中毒学生3014人(见表1)。1.2学生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中,化学性19起,细菌性9起,其它原因10起。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宾阳县某中学因采购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2年食物中毒登记表,提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5~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7起,中毒人数988人,无死亡病例。54.5%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第三季度;近一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为微生物性,扁豆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植物性因素,亚硝酸盐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化学性因素;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总数的85.4%。结论第三季度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时期,微生物是今后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因素,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是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加强第三季度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对可能发生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加强控制,强化对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的监管可在一定程度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一起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司斌(宽城满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河北宽城,067600)1991年6月5日,河北宽城县光荣院发生一起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21人聚餐,15人中毒,发病率71.4%。我们对这起食物中毒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20.
变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腐败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常能引起食物中毒,但由粘液状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道不多。1998年6月,因办婚宴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就是由粘液状变形杆菌引起的。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现场采集到4份剩余的可疑食物、2份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