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en C  Yang R  Hu J  Jiao Z  Yang Y  Yang J  Li H  Zhao 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569-572
目的研究芥菜籽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芥菜籽组喂养含5%芥菜籽饲料。3周后,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ACD模型,耳部激发24 h后,观察芥菜籽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LC)浸润、局部促炎细胞因子及血清IFN-γ等因子的水平。结果芥菜籽能抑制ACD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皮损处LC浸润、降低IL-1β、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但对血清IFN-γ、IL-4、IL-17水平没有影响(P>0.05)。结论芥菜籽对小鼠ACD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C的迁移及降低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芥菜籽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
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芥菜籽组喂养含5%芥菜籽饲料。3 周后,以2.4-二硝基氟苯
(DNFB)诱导小鼠ACD模型,耳部激发24 h后,观察芥菜籽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LC)浸润、局
部促炎细胞因子及血清IFN-γ等因子的水平。结果芥菜籽能抑制ACD 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皮损处LC浸润、降低IL-1β、
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但对血清IFN-γ、IL-4、IL-17水平没有影响(P>0.05)。结论芥菜籽对小鼠ACD有抑
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C的迁移及降低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芥菜籽对皮肤、全身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芥菜籽组给予含5% 芥菜籽饲料.喂养3 周后,取模型组和芥菜籽组小鼠各10 只,分别用组胺和Compound 48/80 建立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模型;取模型组、芥菜籽组及正常组小鼠各6 只,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 建立小鼠全身超敏反应模型,观察芥菜籽对Ⅰ型变态反应模型的作用.结果 芥菜籽能抑制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但对血清中的IgE、IL-4、IFN-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芥菜籽能够抑制皮肤局部I 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的作用及芥菜籽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和实验组(给予5%芥菜籽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RT-PCR方法检测皮损处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C和caspase-1的表达和分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水平增高,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芥菜籽抑制上述因子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银屑病样模型的形成,芥菜籽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抑制了IL-1β、IL-18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减轻银屑病损害。  相似文献   

5.
史川  盛晚香  宋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720-722,734,F0002
目的:通过比较咪唑斯汀与氯雷他定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探讨咪唑斯汀对ACD的细胞免疫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口服相同剂量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生理盐水。制作皮损处病理切片观察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对单核细胞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咪唑斯汀对单核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ACD小鼠血清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ACD小鼠血清产生IL-10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咪唑斯汀对这两种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疗效可以通过其对细胞因子的抑制而发挥作用,且对Th1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6.
探究脂肪移植治疗2,4- 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小鼠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NCB 复制ACD小鼠模型,随机分成A(脂肪移植治疗组)、B(假手术治疗组)、C(药物治疗组)、D 组(自然修复组),观察脂肪移植对ACD 小鼠的治疗效果。2 周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损处全层皮肤组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皮损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结果A、C 组可以观察到表皮厚度恢复正常,角质层变薄;B、D 组无明显改变。RT-PCR 检测发现A、C组皮肤组织中IL-10 和IL-17 mRNA 水平低于D 组,IFN-γ mRNA 较D 组升高(p <0.05),而B 与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脂肪移植可降低皮损中IL-10 和IL-17 的表达,促进IFN-γ产生,减轻皮损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皮炎洗剂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 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ACD。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D组、阳性组、皮炎洗剂大剂量组(0.4g/mL)、中剂量组(0.2g/mL)、小剂量组(0.1g/mL),每组10只,于致敏后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第4次激发24h后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数量改变及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结果 皮炎洗剂中、大剂量能有效减轻ACD小鼠引起的免疫器官肿大、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皮损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ACD组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论 皮炎洗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小鼠耳廓ACD模型进行养血消风饮的药效学研究,从Th1/Th2网络平衡的角度进行其免疫学机制探讨,为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耳廓慢性ACD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氯雷他定组,对比观察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以及小鼠病变耳组织中IFN-γmRNA及IL-4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养血消风饮减少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和增加IL-4含量,并能促使小鼠病变耳组织中IFN-γmRNA低表达和IL-4mRNA的高表达。结论:养血消风饮可能在转录水平和分子水平对ACD小鼠的Th1/Th2网络平衡失调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饮食发物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诱导建立小鼠ACD模型,观察羊肉、竹笋、黄酒、辣椒、海虾在诱发后48 h对小鼠模型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羊肉、黄酒、青椒组能明显增加小鼠耳肿胀及炎症细胞浸润数量(P<0.05),竹笋、海虾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质量差除羊肉组外,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肉、黄酒、青椒组升高外周血IFN-γ、IL-17、IL-2表达水平(P<0.05),竹笋组降低(P<0.05),海虾组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羊肉、青椒、黄酒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关。竹笋、海虾对小鼠ACD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的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用二硝基氟苯(DNFB)制作ACD小鼠模型。造模第1天分别腹腔注射低、中、高3种不同剂量丹皮酚或地塞米松给药。观察ACD小鼠模型耳部肿胀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结果丹皮酚给药各组的耳部肿胀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丹皮酚给药各组IFN-γ和T-bet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各组间GATA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下调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从而抑制了ACD模型小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炎冲剂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组,皮炎冲剂大、中、小剂量组(51. 8%、25. 9%、2. 95%),每组10只,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和激敏建立小鼠ACD模型,在激敏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测定各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脾指数、胸腺指数,并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耳部皮肤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情况,并进行炎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中、高剂量组IFN-γ、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IL-4水平显著升高(P 0. 05,P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脾指数均降低(P 0. 05,P0. 01); HE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表皮增厚程度减轻,伴轻微或轻度角化过度,个别细胞水肿,血管周围轻度炎细胞浸润,中、大剂量炎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 0. 01)。结论皮炎冲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雷西莫特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取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用卡泊三醇搽剂诱导特应性皮炎模型,同时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200μlPBS溶液,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50nmol的雷西莫特(溶于200μlPBS溶液中),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第15天观察各组小鼠耳部皮损红斑、肿胀及鳞屑情况;测量小鼠耳厚度;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皮损炎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E、IL-4、IL-13水平;RT-PCR检测皮损组织TSLP、IFN-γ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治疗组小鼠耳部皮损红斑、鳞屑、肿胀程度及炎细胞浸润情况均有明显好转,血清IgE、IL-4、IL-13水平降低,皮损组织TSLP mRNA相对表达量两组无明显差别,IFN-γ mRNA表达量增加。结论 腹腔注射雷西莫特可改善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免疫反应,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组、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左、右耳重量差,耳厚度差,耳部皮损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论:皮炎康颗粒可明显改善DNCB引起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及耳部皮损组织的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及其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ACD小鼠模型,分组给药后观察小鼠体质量、耳片厚度及重量的改变,同时利用ELISA技术对其外周血中IFN-γ及IL-4进行检测,并分析中药干预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加味玉屏风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耳厚度、重量及体质量的改变均小于生理盐水组,并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同时,中药组外周血IFN-γ及IL-4均较生理盐水组降低(P<0.05),但IFN-γ降低更为显著,导致IFN-γ/IL-4比值降低。结论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抑制小鼠的ACD,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促进T细胞向Ⅱ型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哮喘小鼠模型的方法,为研究哮喘发病机理、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成正常对照和模型组两组。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FI-RSV)致敏、激发模型组小鼠,观察激发后小鼠的哮喘症状;分别于激发后0、24、48、72h处死动物,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测定血清IgE、IL-4、IFN-γ水平;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支气管黏膜及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及EOS的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激发即刻可见典型的哮喘症状。激发后24h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最多。模型组小鼠血清IgE、IL-4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纽;IFN-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激发后24h血清IgE、IL-4水平最高,IFN-γ水平最低(P〈0.05或P〈0.01)。结论:FI-RSV复制BALB/C小鼠哮喘模型成功可行,且24h小鼠哮喘模型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利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和 维生素D类似物(calcipotriene ointment,CO)局部刺激小鼠背部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将BALB/c小鼠背部去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OVA/SEB,OVA/SEB/CO,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隔天给药 并拍照记录皮损状态,于第15天处死小鼠,处死前用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表皮厚度。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 IL-4,IL-31,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IgE水平,HE染色检测皮损处炎症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损处上述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OVA/SEB/CO组皮损处炎症细胞浸润和表皮增厚明显,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血清和皮损处IL-4,IL-31, IFN-γ,TNF-α和N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或OVA/SEB组。结论:OVA/SEB/CO局部刺激可短时间、低成本地 诱导BALB/c小鼠皮肤AD样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商品猪饲料对人皮肤的致敏作用.方法 建立豚鼠斑贴试验模型,观察豚鼠局部的超敏反应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受试部位组织病理的改变.结果 高浓度饲料组和低浓度饲料组局部出现超敏反应的阳性率分别为87.5%、8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浓度饲料组豚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 <0.001),低浓度组豚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病理检查见饲料组局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商品猪饲料具有致敏作用,主要由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黄芪多糖(APS)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APS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小鼠模型。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治疗组小鼠OVA雾化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0.1mL相对分子质量为4 500、15 000和30 000的APS,正常对照组小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雾化致敏液和腹腔注射。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总数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提取分选脾脏CD4+ T细胞,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打喷嚏、抓口鼻和气促等哮喘样症状,肺组织炎性浸润明显,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增厚,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组小鼠抓口鼻、气促和烦躁等哮喘样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壁增厚等明显改善,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不同相对分子质量APS组间比较,低相对分子质量APS组小鼠哮喘症状和肺组织炎症浸润改善最明显,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及Th2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最明显(P<0.05),血清和BALF中IFN-γ水平及Th1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APS通过调节Th1/Th2及Th17/Treg细胞平衡、降低IL-4和IL-17水平、增加IFN-γ和IL-10水平发挥抗哮喘作用,且低相对分子质量APS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药对对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BALB/c小鼠建立Th2型ACD模型及诱导初期ACD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耳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小鼠耳肿胀,ELISA法检测小鼠耳组织Th2细胞因子水平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蛋白水平,用qPCR检测小鼠耳组织TSLP mRNA水平,Poly(I∶C)和TNF-α联合刺激HaCaT细胞,检测细胞分泌的TSLP蛋白水平。结果 Th2型ACD模型中,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麻黄-甘草2.34g/kg和7.02g/kg组均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减少耳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麻黄-甘草2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耳匀浆中IL-4水平,麻黄-甘草7.02g/kg组明显降低IL-13水平。诱导初期Th2型ACD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甘草药对显著降低耳匀浆TSL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体外麻黄-甘草药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同样抑制TSLP的分泌。结论麻黄-甘草药对具有抑制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TSLP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麻杏止嗽散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模型小鼠外周血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探讨麻杏止嗽散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免疫调节机制,为中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氢氧化铝和卵蛋白致敏,并运用卵蛋白激发的实验方法复制CVA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予以相应治疗3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IFN-γ、IL-8水平。结果 麻杏止嗽散治疗CVA可能与改变小鼠血清中IL-8、IFN-γ有关,麻杏止嗽散可明显提高CVA模型小鼠血清IFN-γ的水平,降低血清IL-8的水平。结论 麻杏止嗽散能提高IFN-γ水平、抑制IL-8的水平,可明显降低CVA模型小鼠炎症反应程度,具有抗气道炎症及免疫系统调节作用,可能是中药复方药物治疗CV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