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46例 72个椎骨溶骨性转移瘤的CT表现 ,并与其中 2 8例的X线平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6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 72个转移椎骨中 ,椎体破坏 45例共 74个病灶 ,椎弓根破坏 2 2例 ,累及横突 15例 ,椎板和棘突 (受累 )各 11例。微转移病灶集中在椎体 ( 4 5 /4 9)。CT发现骨破坏、椎管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分别为 10 0 %、67.85 %及 71.4% ,而X线对三者的发现率仅为 5 3 .6%、14 .3 %及 3 2 .1%。结论 脊柱转移瘤首先侵犯椎体 ,椎体转移瘤是椎弓根、椎板、横突和棘突破坏的基础。CT扫描在发现和评估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检查敏感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简称AS)之骶髂关节 (sacroiliacjoints ,简称SIJ)病变的X线平片、CT影像表现 ,及其早期征象。探讨CT对AS的SIJ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7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双侧SIJ摄X线平片 ,同时作CT扫描。总结其影像表现及病变分级 ,作平行对照研究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之SIJ的早期影像表现为 :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 ,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率分别为 73 %、3 8%、0 .6% ,CT分别为 86%、72 %、3 %。CT对这些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 (Ρ <0 .0 0 1)。AS之SIJ病变对照研究表明 ,对平片可疑病变 ,CT可以肯定诊断 ,但CT阴性时 ,也不能排除AS。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 (0~Ⅱ级 )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 ,可提高 1~ 2个级别 ,Ⅲ、Ⅳ级病变CT和平片分级相仿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IJ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 ,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更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 ,CT检查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肉瘤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及其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对骨肉瘤同一征象在不同检查方法的表现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X线平片和CT显示瘤骨呈高密度,MRI显示絮状瘤骨6例.2例针状瘤骨在X线和CT不能显示,MRI呈长T1短T2信号.②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9例和4例.③骨皮质破坏:X线平片和CT显示骨皮质破坏的形态.MRI能显示骨皮质破坏的病理基础.④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在X线平片和CT呈溶骨、成骨或混合性改变,MRI呈长T1长T2和(或)长T1短T2信号.⑤骨干髓腔病变:X线平片能显示肿瘤骨,CT显示液-液平面3例,MR上,19例能分清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⑥骺板(痕)及骨骺侵犯:X线平片和CT能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骨,MRI还能显示骺板(痕)及骨骺瘤周水肿.⑦肿块与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而CT和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均边缘清楚,分别为28例和32例;X线平片不能显示软组织肿胀.结论 X线、CT和MRI在显示骨肉瘤的征象方面各具特点,三者互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化体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膝关节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膝关节病变患者,均先后行X线平片、DTS和CT检查.将上述影像资料传至工作站,由2名具有3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进行双盲阅片,判断有无病变及其影像特征,并做出相应诊断,意见不致时,由2位医师再共同阅片,以取得一致结果.以CT结果作为标准,分别判断X线平片、DTS发现病变的影像特征的敏感性.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 X线平片表现:7例阴性,23例阳性,共发现99个影像特征.DTS表现:3例阴性,27例阳性,共发现116个影像特征.CT表现:共发现123个影像特征.以CT为标准对照,X线平片检查膝关节病变影像特征的敏感性为80.5%(99/123),DTS的敏感性为94.3% (116/1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7,P<0.05).结论 DTS可显著提高膝关节病变影像特征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膝关节病变X线平片检查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5.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例,比较分析25例34个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34个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Ⅰ期13髋,Ⅱ期21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32.4%,61.8%及100%。结论MRI与其它影像检查方法相比能够更早发现病变,且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X线平片、CT、MRI诊断骨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肉瘤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20例X线平片均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基本表现,术前正确诊断17例,误诊3例;CT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及瘤骨优于X线平片11例;MRI显示骨肉瘤的早期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范围及骨骺(骺板)侵袭、瘤周水肿优于X线平片及CT14例.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及基本方法,CT或MRI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分期及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尤其MRI对于指导保留骨骺的保肢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观察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对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胸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IPH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检查,将影像表现分类,并以HRCT为标准,评价X线平片和常规CT的诊断价值。结果:HRCT显示的肺内局限性病变包括均匀磨玻璃影(11例)、晕状影(7例)、结节影(6例)和不均匀磨玻璃影(1例);非局限性病变包括磨玻璃(3例)、细网状(7例)和细沙粒状改变(2例)。X线平片诊断上述病变征象的例数分别为7、0、2、0、1、3、0例。常规CT为10、6、4、0、3、3、0例。结论:X线和常规CT对显示IPH主要肺部改变各有优缺点,HRCT优于这2种方法。X线平片仍应作为IPH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或临床高度怀疑为继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HRCT或常规CT。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的CT、X线平片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CT、X线平片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CT、X线平片征象并根据纽约标准分期。结果:53例中,0期正常0例;Ⅰ期可疑改变CT7例,X线平片2例;II期轻度异常CT9例,X线平片6例;III期明显异常24例;IV期关节骨性强直13例(III,IV期CT,X线平片检出率相同)。结论: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0岁。左肋部疼痛并发现左胸壁包块1月余。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大小便正常。体检:左腋前线第7肋间隙有一约5cm×6cm肿块,局部压痛明显,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胸部X线平片及CT检查发现左胸壁软组织肿块,向胸腔内突入,第7肋骨破坏(图1、2)。考虑为左胸壁恶性肿瘤。穿刺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99( ),Syn和NSE少许瘤细胞( ),Desmin(-),Ki-67(5% )。病理诊断: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图1、2胸部X线平片及CT显示左胸壁软组织肿块,向胸腔内突入,第7肋骨破坏(↑)肋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一例@袁天华!475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影像科 @张肖$中…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断肠梗阻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5 6例肠梗阻中 ,判断肠梗阻的有无 :CT检查诊断 5 5例(98% ) ,X线平片诊断 4 5例 (80 .4 % ) (P <0 .0 5 )。肠梗阻部位的判断 ,CT正确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正确诊断 38例(6 7.9% ) (P <0 .0 5 )。肠梗阻类型的判断 ,39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 ,CT诊断 36例 (92 .3% ) ,平片诊断 35例 (89.7% )(P >0 .0 5 ) ;10例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9例 (85 .7% ) ,平片仅 1例做出诊断 (10 .0 % ) (P <0 .0 5 ) ;8例动力性肠梗阻 ,CT诊断 7例 (87.5 % ) ,平片诊断 5例 (6 2 .5 % ) (P >0 .0 5 )。肠梗阻病因的判断 ,CT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诊断 2 8例(5 0 0 % ) (P <0 .0 1)。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 ,但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因方面 ,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胸腺瘤的CT和平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X线和CT表现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18例非侵袭性胸腺瘤 ,胸片仅发现 15例 ,CT扫描 10例 ,均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12例侵袭性胸腺瘤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 ,CT显示纵隔胸膜受侵 3例 ,心包受侵 2例 ,大血管结构受侵 2例 ,胸膜种植 3例 ,胸腔积液 2例 ,腹腔受侵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各 1例 ;胸片仅能显示 1例肿瘤侵犯纵隔胸膜和 1例胸膜种植。结论 CT扫描在胸腺瘤的发现和判别侵袭性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并且是可靠预测胸腺瘤侵袭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与平片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与平片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X线、CT表现 ,且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单发 2 2例 ,占 5 6 .4%( 2 2 /39) ,多发 17例 ,占 43.6 %( 17/39) ,单发病灶中以颅骨最多见 ,本组 8例 ,占 36 .4%( 8/2 2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及CT表现可因病变部位及病程不同而异。结论 CT对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结构 ,尤其对于钮扣样死骨和软组织肿块的发现 ,优于X线平片 ,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检查 ,平片仍是诊断本病首选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对胸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临床、X线、CT表现,将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66.7%,CT诊断符合率为86.7%。侵袭性胸腺瘤X线诊断符合率为25%,CT诊断符合率为87.5%。CT敏感性和特异性较胸片为高,尤其判断胸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方面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胸腺瘤的基本方法,CT是诊断胸腺瘤最有效的方法,二者可以互相结合。病理最终可确定组织来源和性质,CT是病理判断胸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侵蚀破坏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的106侧骶髂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侧和63侧;25例CT检查中显示26侧骶髂关节面下存在骨侵蚀破坏.CT和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x2=0.16,P>o.05),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x2值分别为14.44和17.36,P值均<0.05),在所应用的MR序列中,3 D-BTFE-WATS显示骨侵蚀破坏最佳.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 32例、滑膜增厚和(或)异常强化35例,脂肪沉积16例、韧带附着点炎15例、被膜炎9例和关节软骨破坏31例.结论 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5.
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 2 3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 ,分析影像表现特征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2 3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 ,直径 0 .4~ 1.7cm ,平均 0 .98cm ,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 78.3 %( 18/2 3 )和 10 0 %( 2 3 /2 3 )。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 ,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挫裂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肺挫裂伤的CT、X线检查对照分析.结果:肺内表现:轻度10例,平片阴性3例;中度18例,平片及CT均可见阳性表现;重度10例,其中3例因并发胸腔、胸壁损伤致平片漏诊.结论:CT扫描对肺挫裂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目前诊断肺挫裂伤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X线平片、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患者47例,分析骨转移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特征,并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89.2%位于长管状骨、骨盆、头颅和脊柱.形态上包括溶骨型(71.4%)、混合型(28.6%)和单纯成骨型.X线和CT表现为虫蚀样、不规则、极小透光区,部分伴有硬化边缘或骨膜反应.CT在头颅、骨盆、椎体等部位显示更细微、更广泛的病变.MRI骨髓侵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MRI发现髓内转移的时间早于CT和X线,显示病变范围更大.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基本影像学方法,为观察长骨转移最佳方法;CT利于显示骨结构重叠较多部位的病变和细节;MRI早期发现髓内、椎管内转移.  相似文献   

18.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3例75个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75个早期ANFH中, Ⅰ期30髋;Ⅱ期45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5.3%, 64%及100%.结论 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T与X线平片对髋臼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髋臼骨折病人,全部接受CT扫描确诊,其中,14例是先经X线平片诊断为骨折的,4例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线。分析比较CT与X线平片的表现。结果:经CT扫描发现的5例后壁骨折,X线漏诊2例;1例股骨头前缘皮质凹陷骨折、7例髋臼腔内游离碎片和10例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X线均未能发现。结论:CT可准确显示骨折线的数目和走行方向,显示骨折类型和关节面损伤程度,以及关节腔内有无骨折碎片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比X线平片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肺弥漫病变(DLD)74例,对16种DLD的X线、CT及1.2mm薄层HR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X线平片影像重叠,对DL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限度。普通CT克服了平片的缺点,可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轻微改变、隐避部位病变及早期病变。HRCT可显示肺小叶及其微细结构,显示叶间胸膜,可对粟粒点及网状结构进行详细分析获得更多信息,为DL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