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川芎嗪、复方丹参治疗肺心病的机理及疗效。研究背景慢性肺心病病程长、病理过程复杂,有研究认为改善肺心病血液流变学有助于本病的控制。研究方法107例肺心病分为3组:川芎嗪组31例,丹参组35例,联合组(川芎嗪和复方丹参联合静脉滴注)41例。血液流变学检查采用梁氏法。结果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川芎嗪在降低全血粘度低切方面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P<0.05)。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方面较单用一种药物作用显著(P<0.01)。结论川芎嗪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125例分为二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经10日治疗后,治疗组改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粘滞度,临床症状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血液粘稠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UAP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8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滴,1疗程(10d)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UAP,是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复方丹参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老年肺心病患者80例和健康老人3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照,并观察50例肺心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均处于高黏滞状态。结论:缺氧、酸中毒加重肺心病的高黏血症,复方丹参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涛  宋志伟   《中国医学工程》2009,(4):311-311,31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动脉血液的影响。方法64例CPH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情况。结果治疗后7d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PaO2有显著升高,PaCO2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PaO2有显著升高(P〈0.05),PaCO2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改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具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慧  刘新宇  张风芳 《广东医学》2002,23(10):1086-1087
目的 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75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 5例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 ,治疗组 40例在常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 ,1次 /d ,14d为一疗程 ,连用 2~ 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95 %和 77% ,P <0 0 1) ;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参麦注射液合丹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36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合丹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加用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5 d,观察两组心功能疗效、证候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证候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参麦注射液合丹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疗效可靠,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姚反修 《中原医刊》2007,34(21):81-81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前列腺素E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气分析、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F1+2)及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PaO2、PaCO2、F1+2、F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前列腺素E1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有明显治疗作用,且对血气分析及F1+2、Fg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和羚羊角粉,同时静滴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同时静滴VitB6。治疗2、4小时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有着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组(对照组)各60例,用药14 d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杏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杏丁组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综合疗效、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评定、降低PaCO2、升高PaO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更加迅速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报告30例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采用血液稀释疗法配合“益气活血、清肺化痰”中药治疗,可使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P<0.01),氧分压上升41.4%、二氧化碳分压下降32.2%(P<0.01)。临床显效率63.3%,与同期单纯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血液稀释疗法可迅速改善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心肺功能,配合中药可进一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益气养阴注射液对大鼠腹膜清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腹透原理及中西医对慢性肾衰的认识,选用益气养阴注射液加入腹透液中进行研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大鼠尿素的腹膜清除率,该作用在第三期不再加入该中药注射液时存在,对透出液中蛋白质浓度有一定增加作用,对交换过程中的排液量无显著影响,用药期大鼠尿素氮透析液/血浆浓度比显著高于对照期,推测该中药注射液可能增加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从而使腹膜溶质交换增多。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评定及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和 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 6 4例 U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丹参组 )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 s ICAM- 1和 CRP水平的变化 ,并与 2 2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UAP患者血清 s ICAM- 1和 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为 P<0 .0 1) ,常规治疗组及丹参组治疗后s ICAM- 1及 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为 P<0 .0 1) ,且丹参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大 (P<0 .0 5 )。结论 :CRP、s ICAM-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 (CHD)的发病过程 ,血清 s ICAM-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 UAP患者血清 s ICAM- 1和 CRP水平 ,从而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单纯西药组常规应用西药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药组的基础上加中药汤剂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酌情增减。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40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死亡1例;单纯西药组显效30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死亡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未发现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复方中药。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能降低全血黏度,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应兵 《华夏医学》2014,27(1):92-94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观察组临床指标(FVC)、(FEV1)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134例患者分为中药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疗程为3周,应用心绞痛及心电图双重标准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中药联合西药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7%,分别优于西药组75.0%、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人参与丹参配伍防治冠心病促血管新生的研究探讨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冠心病治疗存在的问题,指出促进心肌缺血区域侧支循环形成和调控血管新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在中药及其复方促血管新生研究的启示下,回顾了近年来人参与丹参促血管新生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VEGF调控来研究人参与丹参促血管新生的研究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