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痰瘀毒的相关性、痰瘀毒与代谢综合征(痰与代谢综合征、瘀与代谢综合征、毒与代谢综合征、痰瘀毒与代谢综合征)等论述痰瘀毒与代谢综合征。认为,随着"痰瘀毒"理论研究的深入,发现疑难危重病多责之于痰瘀毒。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其核心理论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多种危险因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近年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急剧增加,欧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25%,我国社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如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特点,以胰岛索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有人称之“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用“代谢综合征”来取代上述各种名称。目前的国际疾病分类编号为ICD—9277.7。MS在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美国的第3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显示[1],20岁以上的美国入MS患病率为23.7%;项坤三等[2]报告上海的调查显示MS患病率为14.5%;吴元民等[3]报告上海人群…  相似文献   

4.
倪杰  陈萍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41-143
代谢综合征(MS)又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或者X综合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而引发的一组证候群,是一群临床常见且又同时发病的代谢性疾病的总称,其中每一种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等,而其协同致病作用则更强,素有"死亡四重奏"之称[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以代谢综合征为代表的代谢异常疾病已成为当今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从代谢综合征临床流调过程中的"诊断标准选择"、"证候指标确定"、"信息采集控制"、"辨证数据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论: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代谢综合征调查表,结合中医特点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在保留中医原貌的前提下较为客观的分析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是目前一套较为适宜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采集3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资料,应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检测微量白蛋白尿(MAU)。结果:①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痰、血瘀、湿、热、气滞、心、肝、脾、肺、肾。②影响MAU的因素有中医证素肾、阳虚、血瘀,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7(P<0.01)、0.42(P<0.01)、0.334(P<0.05)。结论:由此推测MAU可作为代谢综合征肾、阳虚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是以腹型肥胖、高血糖(糖代谢紊乱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个体聚集的症候群,以腹型肥胖为重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中医学将代谢综合征归为"肥满""眩晕""消瘴""消渴"等范畴。本文着重总结了导师对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立法方药运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中心环节和致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抵抗将MS这种一身多病的综合征联系为一个整体。而三焦功能失常与IR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三焦功能失常入手,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与中医的"整体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颈动脉内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采集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资料,应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痰、血瘀、湿、热、气滞、心、肝、脾、肺、肾。②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因素有中医证素痰、血瘀、肾、脾,其中与痰呈密切的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505(P0.01)、0.168(P0.01)、0.116(P0.05)、0.097(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痰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药山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代谢综合征(MS)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病态[1]。而胰岛素抵抗(IR)则为这些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IR与空腹胰岛素水平、C肽、空腹血糖以及脂代谢的基本指标相关[2]。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多属"湿阻"、"肥满"、"消渴"、"眩晕"等范畴,临床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代谢综合征量化辨证标准研究所采用的辨证模式和常见的基本证型。方法:遴选专家(泉州地区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方向研究且具备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30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采用"综合集成研讨厅"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讨方法,对泉州地区代谢综合征量化辨证标准研究所采用的辨证模式和常见的基本证型进行研究。结果:可以采用气血津液辨证作为泉州地区代谢综合征的辨证模式;痰湿、火热和阴虚可能是泉州地区代谢综合征人群常见的基本证型。结论:采用气血津液辨证模式对泉州地区代谢综合征的痰湿证进行量化辨证标准研究较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日常计步运动量与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指标、血糖水平等代谢综合征危险组成指标来探讨定量计步运动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调查122例青壮年常规健康体检者,测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指标、血糖水平等代谢综合征危险组成指标,通过计步器测定日常计步运动量,分析计步运动量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同样运动不足的情况下,男性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71%比17%,P<0.01)。男性计步运动量达标者(>7500步/d)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运动不足者(14%比71%,P<0.01)。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生与计步运动量关系不显著。结论青壮年男性计步运动量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运动不足者(<7500步/d)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运动达标者,代谢综合征患者运动量显著低于非代谢综合征者。青壮年女性计步运动量与代谢综合征关系不显著,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几率比男性显著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将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4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14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能力明显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其余各项无统计学差异。代谢综合征组分数与MoCA的得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17,P=0.04。代谢综合征组痰、血瘀最为多见,且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非代谢综合征组以阴虚、血虚最为多见。两组的病位均主要涉及肾、肝,其次为脾、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多有痰湿瘀血停滞。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分泌功能及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观察与本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湿热困脾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均高于气阴两虚型及血瘀脉络型者(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湿热困脾型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与中医肥满疾病的病机为脾胃功能异常及西医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始动因素"的说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这些症候群的聚集提示潜在的共同病因,代谢综合征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使患者病死率显著上升.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并无"代谢综合征"这一病名,因其为多种症候群的总和,现代中医认为与消渴、眩晕、痰浊、胸痹、肥胖等相关.先前对此虽无系统论述,但近年来诸多中医药学者依照中医理论对其病机和治疗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兹将清热治疗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探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经调脏"治疗代谢综合征(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前者给予"通经调脏"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理化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7%63.33%,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G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通经调脏疗法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气阴两虚证)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往往是糖、脂、酸等多代谢紊乱相并出现,治疗时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须同步调理,这就难免会有用药繁杂的弊端。这一现代医学定义下的疾病在中医体系当中尚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基于此,仝小林教授提出了"脾瘅"理论,将代谢综合征纳入"脾瘅"范畴,并以"诸糖脂酸,上溢中满,皆属于浊"对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在治疗上提出"态靶因果"理论,对代谢综合征分阶段,辨态势,以"调态"为先,同时"打靶",把握核心病机,肥、糖、脂、压、酸同步调理。  相似文献   

18.
论毒、瘀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振爽  陈霞 《光明中医》2010,25(4):565-566
毒、瘀存在于代谢综合征的整个过程,毒邪致病是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正衰邪盛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内在依据,解(排)毒化瘀应贯穿于代谢综合征治疗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病态名称。它相当于中医的“未病”范畴,只是表达症候群,并不是一种病名。指的是一胖三高:中心性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综合征中的郁和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代谢综合征(MS)近10年来才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对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中医对于代谢综合征研究近年来也从各个方面展开,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有从痰瘀论治、有从肝脾论治、有从气郁论治。通过分析中医气化与物质代谢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郁和瘀与代谢综合征演变的相关性,提出代谢综合征的发展过程是由郁到瘀的转化过程,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也应针对郁和瘀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