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优质护理服务前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达96%,对照组满意度7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服务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别抽取我院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2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90%,对照组满意度则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服务能够极大的改善服务质量,取得患儿、家属满意,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静脉注射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儿仅有2例出现不良事件,占6.7%,与对照组的26.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护理后有29例患儿家属表示满意,占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静脉注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对提高儿科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输液患儿201例,按年龄分层,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7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率为96.1%(96/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4.1%(85/101),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输液室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6年1-6月收治的1580例静脉注射的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90例,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经过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配合度及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病患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致护理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0例儿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其中采取细致护理服务的150例患儿为观察组,另外150例在采取细致护理服务之前的患儿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由患儿及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儿及其家长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3%,对照组对输液的满意率为88.0%,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致护理是提高医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的有效手段。儿科护士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对服务质量和护理技术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完成儿科输液的护理工作,赢得患儿及家长的肯定和信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规范化输液巡视的实施和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患儿中抽取1100例,随机分成两组:550例常规输液管理对照组,550例规范化输液巡视观察组,评定管理结果。结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上,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1.6%、33.3%,统计有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8.2%、90.9%,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规范化输液巡视,能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杏花 《求医问药》2014,(20):95-96
目的 :探讨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实施沟通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输液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沟通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医患纠纷事件。对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55.3%,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4%,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率为46.1%,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率为93.4%,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率为60.5%,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率为96.1%,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实施沟通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输液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3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安置在普通护理室进行输液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输液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下载农户,患儿更加配合输液过程,有效的提高患儿的舒适性,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于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加强对患者家属健康宣导、优化护理服务基本流程、提高团队内部建设、完善护理制度、完善后勤部门的保障系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于患儿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观察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服务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舒适度、哭闹次数、程度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医患矛盾次数有组间差异,B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A组。结论:我院开展的儿科门诊输液室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针对儿童性格特点、并体贴、关心、爱护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开展该服务后我院门诊儿科医患矛盾纠纷事件同比以往降低,且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哭闹次数及程度明显下降,应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患者480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2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后的2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本次研究的480例患者中,观察组满意度达9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8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促进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接受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投诉8例,投诉率为11.3%,观察组中,投诉1例,投诉率为1.4%。观察组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出现医疗纠纷9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2.7%,观察组中,医疗纠纷1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4%,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为84.5%,观察组满意度为97.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将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案进行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采用语言沟通方案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方案进行护理,根据患儿家属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率和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率分别为98.31%、94.92%,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率和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率分别为88.14%、81.36%,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案为患儿进行护理可显著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案为儿科患儿进行护理,使患儿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提升其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对门诊输液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2005年8~11月全面实施人性化服务前后在我院门诊输液的各500例患儿为对照组和实施组,两组均按门诊儿科输液患儿护理常规给予护理,实施组在此基础上还把人性化服务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情况和患儿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主动遵医率和满意度分别为47.2%和99.0%,而对照组分别为31.6%和93.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服务,能明显提高患儿主动遵医率和满意度,有利于患儿治疗及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急诊输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地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输液患者作为样本,以29例为一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优化门诊输液流程。结果观察组仅1例发生了药液外渗风险,输液风险发生率3.45%,患者护理满意度96.55%,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优化门诊输液流程,优化护理环境,降低输液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本院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具体操作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始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儿科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接受儿科常规优质护理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调查问卷了解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并咨询详细内容。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86.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中,病室环境及专业知识等2组患儿家属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儿科在护理过程中贯彻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更好促进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医疗护理体验满意度,维护和谐护患环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赵玉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97-409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的1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输液患儿实施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对比观察2组输液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输液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儿童输液中应用个体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一针穿刺成功率,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对提高儿科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输液患儿201例,按年龄分层,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7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率为96.1%(96/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4.1%(85/101),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输液室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