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74-76+79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乳牙龋齿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儿行传统修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率为56.67%,观察组为93.33%,观察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为98.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具有更高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配合率,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芳 《吉林医学》2011,32(27):5802-5803
目的:分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取128例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乳牙龋齿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护理配合措施及结果。结果:128例患儿均一次性完成修复治疗,随访半年,128例中109例补料完好,成功率为86.9%。结论:结合儿童难配合、修复过程操作复杂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能够较好的提高患儿的配合治疗,顺利完成修复过程,提高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创伤性修复(ART)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为推广儿童龋病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10岁乳牙龋病患儿185例,共计267颗乳牙龋洞,采用ART技术进行修复,1年后随访复查。结果乳牙龋齿修复成功233颗,成功率为87.26%,失败34颗,占12.74%。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效果明显,并能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产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儿童早期龋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婷婷  纪莹 《当代医学》2021,27(2):30-32
目的分析在治疗儿童乳牙龋病中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考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治疗效率、总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临床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治疗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参考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93-95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牙龋齿患儿1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修复时间、VAS评分及治疗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显效43例(66.15%)、有效19例(29.23%)、无效3例(4.62%),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68,P=0.000);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12)。观察组治疗修复时间为(23.17±3.58)min,低于对照组的(40.06±5.11)min;VAS评分为(2.73±0.54)分,低于对照组的(4.12±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1,P=0.000;t=12.064,P=0.000)。观察组治疗配合度为90.77%,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7,P=0.001)。结论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治疗修复时间、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公疗医院接收的64例(176颗)乳磨牙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88颗),对照组患儿采用高速涡轮钻修复,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无创伤修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术中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齿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与分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儿童乳牙龋齿患儿50例(100颗患牙)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取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且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措施。总结分析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要点。结果:本组50例患儿(100颗患牙)均一次性完成修复治疗,经半年随访,其中85颗龋洞补料完好,修复总成功率为85.0%(85/100)。其中颌面洞成功率89.23%(58/65),失败率10.77%(7/65),而邻颌面洞成功率77.14%(27/35),失败率为22.86%(8/35)。所有患儿术后均无继发龋齿。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儒雅龋齿的效果非常显著,而治疗期间对患儿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其治疗配合度,从而确保修复治疗一次性完成,因此临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儿童龋齿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童口腔科治疗龋齿的儿童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儿童按门诊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充填术治疗,比较两组儿童的窝洞充填效果及配合程度。结果窝洞充填效果显示:观察组成功率为97.67%(42例),对照组成功率为95.35%(41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配合程度显示:观察组配合率为95.35%(41例),对照组配合率为11.63%(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治疗儿童龋齿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明显提高儿童对治疗过程的接受程度,在临床工作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risolv微创技术在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7-12月期间在烟台鲁东医院就诊的96例乳牙龋齿。按照就诊顺序及家长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Carisolv微创去龋)48颗乳牙龋齿,对照组(涡轮机去龋)48颗乳牙龋齿,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时的疼痛情况及充填半年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组出现牙髓炎或根尖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出现牙髓炎或根尖炎2例,继发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能显著减轻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儿就诊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更能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儿童龋齿的临床治疗中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儿童龋齿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龋齿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改良治疗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龋齿患儿采取常规的填充技术治疗,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则采用改良非创伤性的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8.2%,对照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6.4%,改良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与高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治疗组患儿在充填技术治疗后1年的成功率8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术中疼痛比率18.2%(10/55)明显低于对照组49.1%(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降低患儿术中的疼痛比率,提升其术后随访填充成功率,值得在牙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龋病修复技术对龋病患儿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乳牙龋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6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备洞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非创伤性龋病修复技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儿进行2年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防治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Ⅲ度合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儿在治疗成功率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防龋齿1年及2年后,观察组的龋牙均数和新增龋牙均数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进行防治龋病2年期间,均未发生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非创伤性龋病修复技术应用于龋病患儿的防治效果明显,对乳牙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安全可靠、可行性强,易得到患儿的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术(ART)在乳磨牙龋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乳磨牙龋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ART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银汞合金进行填充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1年后填充物状况,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2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继发龋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取得理想乳磨牙龋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其具有继发龋齿率低,患儿治疗过程中治疗依从性高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乳磨牙龋的理想治疗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乳牙龋齿的效果。方法:选取988例的乳牙龋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94)和对照组(n=494),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去龋法治疗,研究组采用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操作时间及患儿疼痛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93%明显高于对照组80.97%(P<0.05);研究组操作时间为(6.27±2.41)min,对照组操作时间为(6.35±3.10)min,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Ⅰ级疼痛反应率(62.75%)显著高于对照组(47.57%),Ⅲ级、Ⅳ级疼痛反应率、总疼痛率(3.44%、0.00%和37.25%)低于对照组(8.30%、9.72%和52.43%)(P<0.01)。结论: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乳牙龋齿的效果优于常规机械去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4):295-296
目的探讨评价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儿童乳牙龋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儿童患有单颗乳牙龋病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按照纳入顺序依次进行编号,然后采用计算机PEMS3.0软件包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均等分为常规组及试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修复技术治疗,试验组给予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评价龋洞修复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常规组龋洞修复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等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龋洞修复总有效率和家属总满意度分别为94.00%和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00%和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技术不仅能够改善乳牙龋病儿童龋洞修复效果,还能显著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龋齿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充填技术治疗;治疗组患儿接受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龋齿充填治疗总有效率、牙齿外观和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口腔治疗总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龋齿充填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比69.8%),牙齿外观和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口腔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比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牙齿功能和外观,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准确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浩明 《当代医学》2011,17(33):71-72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龋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样的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方法.于治疗后半年、1年随访患者观察疗效.结果 6个月、12个月治疗组成功率97.96%,91.84%,对照组成功率82.98%,74.47%,同期相比,治疗组均明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老年龋齿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化泡沫联合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小儿乳牙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牙龋齿患儿262例(318颗龋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1例,158颗龋齿)和研究组(131例,160颗龋齿).对照组采用氟化泡沫治疗.研究组采用氟化泡沫联合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儿舒适度、合作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统计分析收治的130例龋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加强心理护理,65例龋病患儿临床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总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儿童龋齿治疗的心理护理,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质量。该护理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儿童龋齿疗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40颗患牙)儿童龋齿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来进行治疗;再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30例(40颗患牙)儿童龋齿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充填技术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填充效果和满意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填充成功的牙数36颗,填充成功率90.0%,患者的满意度为93.3%;在对照组中,填充成功的牙数为28颗,填充成功率70.0%,患者的满意度为66.6%。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应用在儿童龋齿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填充的成功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丰 《中外医疗》2014,(19):77-78
目的 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口腔科在2009年2月-2011年2月接诊的144例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改良组(n=72)与常规组(n=72),改良组患儿应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常规组应用常规填充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改良组患儿的合作率为91.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有1例(1.4%)为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治疗、5例(6.9%)为恐惧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1.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术中疼痛率为16.7%,显著低于常规组(41.7%),P〈0.05;两组患儿术后1年、2年、3年的充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小儿龋齿,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操作简单,易为患儿所接受,是治疗小儿龋齿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