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复合护理干预功能性便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引起的功能性便秘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实验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符合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复合护理干预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常规降糖、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甲钴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组则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8例;实验组痊愈21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3例。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优于现阶段临床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联合透皮制剂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贴敷组及子午流注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穴位贴敷组加用透皮制剂穴位贴敷治疗,子午流注组引入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穴位贴敷,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子午流注组及穴位贴敷组临床疗效、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Symbol|@@0.05),其中子午流注组优于穴位贴敷组(PSymbol|@@0.05)。结论:透皮制剂穴位敷贴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引入子午流注则可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止呃逆治疗联合常规护理(饮水法、饮食调理、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每日呃逆次数,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等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按照中医病症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9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可缓解呃逆症状并且能减轻患者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等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和对照B组在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分别应用中药熏洗和穴位按摩护理,实验组在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护理,三者疗程都为14天,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分别进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皆是P<0.05.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改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有显著临床效果,良好的护理指导能让患者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6.
韦香葵  韦雄 《华夏医学》2008,21(2):245-246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进行糖尿病特别健康教育指导等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温水泡足热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泡足联合足部穴位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2.58,P<0.01)。结论:应用中药泡足联合足部穴位按摩佐治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内服并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益气活血中药内服并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和甲钴胺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神经症状评分、神经感觉评分、感觉功能检查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内服并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确切,体现中医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8.
付江 《四川医学》2004,25(10):1107-1107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 0例的临床观察。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3 0例 ,对照组 3 0例 ,对照组服用西药降糖药及调节神经药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益气养阴活血之中药 ,治疗观察 2个月。结果 临床症状及实验检查改善明显 ,观察组总有效率 83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 3 .3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施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2月张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西药组(n=39,甲钴胺)和中药组(n=39,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施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大黄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住院的10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针刺联合中药大黄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计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症状、治疗前后患者大便性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各项症状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大便性状,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大黄穴位贴敷具有通调脏腑、调畅气机、润肠通便的作用,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慢传输型便秘患者7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护理疗法,2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计算排便满意度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周及6个月2组排便满意度评分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9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护理疗法具有补肾温阳、润肠通便之效,能够促进肠运动,提高大肠传导功能,改善患者排便困难、四肢不温、腹中冷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药腿浴及磁疗和足底按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见效快,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熏洗疗法发扬了祖国医学施治于外,而作用于内的独特之处,并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增强疗效。可以加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中药泡足和穴位按摩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基于等同的基础治疗之上,观察组给予凯时、中药泡足和穴位按摩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泡足和穴位按摩治疗,疗程3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和肌电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腓总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2组之间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中药泡足和穴位按摩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滋阴通络汤联合穴位贴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例观察组为20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滋阴通络汤联合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肌酐、血清...  相似文献   

16.
张蓉  吴凡  陈叶梅 《当代医学》2021,27(21):64-66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法联合神阙、中脘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泄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小儿推拿法,实验组实施小儿推拿法联合神阙、中脘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便性质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治疗前,肠杆菌含量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推拿法联合神阙、中脘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可提高临床有效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在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遗尿症患儿74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儿予以中药内服治疗,实验组37例患儿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37例患儿中,治疗的有效率为72.97%。实验组37例患儿中,治疗的有效率为91.89%。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遗尿症行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观察,治疗组(25例)给予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5例)予以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2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周,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棒穴位按摩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穴位按摩,观察组给予中药药棒穴位按摩护理。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肢端皮肤颜色、肢端皮肤温度、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及总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端皮肤颜色、肢端皮肤温度、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和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棒穴位按摩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人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间改善失眠质量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间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64例。利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人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间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减少觉醒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