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危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均给予控制性液体复苏,早期处理凝血异常,尽快在短期内行简单有效手术控制损伤对生命的威胁。然后转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处理低体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继续治疗凝血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后一期或分期手术。结果:痊愈73例(89.02%),死于严重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10.98%)。结论:危重多发伤的救治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损伤控制"原则是先控制出血后控制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2.
秦国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71-372
损伤控制性复苏的理念是由"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发展而来,由美军创伤性外科顾问HoLcomb上校于2006年提出.损伤控制性复苏的基本原则是迅速识别具有凝血机制异常风险的患者,通过液体复苏纠正凝血异常、低体温和代谢性酸中毒,它使人们对一些平时散在的临床医学难题的认识迅速深入.笔者在学习到这一理论前后通过对2例有代表性患者病情的认识处理过程及最终结果的探讨,认识到控制性复苏理念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意义和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4月~2005年4月437例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资料。结果:多发伤占84.4%,平均存活概率(TRISS)为0.4139±0.8945;死于术中或术后失血性休克49例(11.2%),死于感染性休克8例(1.8%),死于严重颅脑外伤16例(3.7%),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9例(4.3%),急诊救治存活率78.9%。结论:早期采取持续、正确的综合复苏措施,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液灌注,预防MODS对抢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12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过液体复苏,出血控制,病情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25例中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80.8%,死亡24例,病死率19.2%。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复苏治疗的同时,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减少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作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胰腺损伤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按照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治疗严重胰腺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治疗的32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复苏救治情况。结果:17例行快速止血、清创及引流(53%),7例行改良Cogbill手术(22%),8例行消化道未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25%)。EICU行损伤控制性复苏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死亡6例(18.7%),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治愈26例(81.3%),术后出现胰瘘5例(16%),经保守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3例(9.4%),经手术治愈。结论:对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指征的严重胰腺损伤患者,应根据不同损伤胰腺部位和程度,积极选用适宜的损伤控制性手术方式、分次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复苏要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纵隔血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创伤科2006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4例纵隔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治愈40例,死亡4例(9%),1例死于术后消耗性凝血障碍,1例死于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因严重多发伤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结论 及时诊断和处理心脏和胸腔内大血管损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护理重点为观察血肿的进展,采用控制性降压、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正确选择输液途径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预防血肿的扩大和破裂.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并休克的急救液体复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志  李振富 《河北医学》2008,14(11):1338-1341
目的:探讨多发伤并休克急救中的液体复苏策略.方法:对86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分组.A组28例,为控制性出血患者行积极液体复苏策略.B组58例,为非控制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B1、B2两亚组.其中B1亚组37例行限制复苏策略,及时行控制性手术,术后再行积极复苏.B2亚组19例,行积极复苏后手术治疗.分别统计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开始手术时间,术后休克纠正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2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术后休克纠正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较低.B组限制复苏明显优于积极复苏.结论:对于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急救液体复苏时,要首先判断休克是控制性出血还是非控制性出血休克,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液体复苏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以来救治的21例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结果:治愈16例(71.4%),死亡2例(9.5%),3例因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经复苏后转上级医院治愈.1例死于严重胸腹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入院1小时内死亡),1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在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策略(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TIC)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液体复苏策略不同分为DCR组(31例)和AFR组(29例),对患者复苏治疗前0.5 h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急诊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1例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手术救治(实验组),并与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常规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1)、44例充分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性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2)以及46例充分液体复苏和常规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3)进行成功率比较.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34例,成功率66.7%;死亡17例,死亡率33.3%.对照组1抢救成功24例,成功率48.0%;死亡26例,死亡率52.0%.对照组2抢救成功21例,成功率47.7%;死亡23例,死亡率52.3%.对照组3抢救成功16例,成功率34.8%;死亡30例,死亡率65.2%.实验组与对照组3比较,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对照组间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治疗中,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性手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及损伤控制性技术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2012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急诊科应用损伤控制技术(DCS)急诊救治113例胸腹联合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胸腹联合伤纳入损伤控制组,就诊后即刻给予液体复苏,急诊手术止血和控制感染,然后置EICU行重症监护治疗,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分期进行确定性治疗和后续治疗.结果 复苏期患者PH值、体温、血乳酸与对照组相比,其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要短,DIC的发病率、病死率均低.结论 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生理紊乱严重,死亡率高,主动实施损伤控制技术开展救治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846例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系统而有重点的检查和积极的抢救,本组846例患者在急诊科死亡106例,病死率12.5%;收入院740例,急诊手术692例,死亡96例,病死率13.9%,其中237例极度危重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死亡41例,病死率17.3%。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救治的前提,提高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取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均采取控制性升压,根据不同的复苏方法 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时间、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复苏时间(90.0±25.3)min、复苏后PT(10.1±1.1)s、复苏后C-反应蛋白(101.2±11.6)ng/L,复苏后Hgb(102.7±12.6)g/L、复苏后CVP(7.3±1.1)cmH2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IC发生率11.76%、MODS发生率5.88%、病死率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取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效明确,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1):34-35
目的探究对非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急诊科于2013-03—2016-02间收治的非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6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非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方法,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抢救成功率及血常规、凝血功能、输液总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44例(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5例(72.92%),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输液总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非控制性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增加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救治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在抢救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救治策略。结果:全组患者48例,治愈35例,治愈率为72.9%,死亡13例。其中死亡原因有: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肠系膜上动脉损伤,2例死于颅脑损伤,1例再次手术后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严重胸伤。结论:损伤控制理念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采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严重肝脏损伤患者提高可治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监测脑改良氧利用率(BMO_2UC)目标导向性指导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传统治疗经验通过液体复苏将脑灌注压维持在70 mm Hg(1 mm Hg=0.133 3 kPa)以上。观察组监测通过标准化动脉氧饱和度98%~100%,监测颈静脉球部饱和度(SjO_2),将其维持在55%~75%,根据脑组织氧代谢指导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总补液量、平均动脉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48 h内总补液量、平均动脉压、GCS评分、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早期通过BMO_2UC监测,目标导向性制定液体复苏计划,能有效降低复苏液体总量,有利于凝血机制稳定,更好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黄君华  邓杰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09-1010,1014
目的观察控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复苏组和控制复苏组,分别于入院时、手术止血前二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各1次,检测血清标本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及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并记录两组的复苏时间。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和控制液体复苏组手术前的TNF-α、IL-6、IL-8及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均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手术前的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控制液体复苏组(均P〈0.05),IL-10的水平低于控制液体复苏组(P〈0.05);但控制液体复苏组的液体复苏时间要明显小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控制性液体复苏时间短,炎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较常规液体复苏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严重多发伤休克早期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76例严重多发伤休克患者,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积极液体复苏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积极液体复苏组死亡9例,病死率为23.68%,其中胸腔脏器损伤为主5例,占55.56%,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为主4例,占44.44%;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10.52%,胸腔脏器损伤为主与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为主各2例.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充分调动机体的代偿功能,保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特别是胸腔脏器损伤及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为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集中救治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施。ICU创伤患者以多发伤为主、头颈部损伤比例较高、大部分需要机械通气、常伴有一个或多个并发症。简明损伤定级-损伤严重度评分能够较好地进行伤情评估,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亦能够较好地评价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严重创伤的救治主张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积极预防创伤性凝血病以及脓毒症,但如何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不同的液体复苏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结果:96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52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1mmHg=0.133kPa),病死率4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2%;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4例患者MAP维持在40~60mmHg,病死率2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MAP、病死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