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32例行Whipple手术,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使用Child方式重建,胰管空肠吻合20例,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0例,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吻合5例.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2/35),胃排空障碍5例,胆瘘3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前接受减黄治疗16例,加行空肠造瘘术18例;术后病检胰头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2例,壶腹周围癌10例,慢性胰腺炎5例,胆总管下段腺瘤2例,十二指肠管状腺瘤1例;术后胰漏3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胃瘫4例,术口裂开1例;统计学分析提示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空肠造瘘可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P〈0.05);合并糖尿病者术后胃瘫高发(P〈0.05).结论围手术期的完善处理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至关重要;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附加空肠造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胃瘫.  相似文献   

3.
陈汉广  王良盟  刘新 《当代医师》2013,(12):1703-1704
目的探讨彭Ⅱ氏捆绑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1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9例。研究组术中采取彭Ⅱ氏捆绑法,对照组常规手术。观察患者的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8例均获痊愈。研究组胰肠吻合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4±3.3)min vs(31.0±5.7)min,P〈0.01];研究组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瘘,1例出现术后肺感染;对照组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瘘,1例出现术后肺感染,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均对症治愈。结论彭Ⅱ氏捆绑法能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冼沛中  康旭  王三明  徐飞鹏 《海南医学》2004,15(8):77-77,39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2年间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法改进。结果 21例手术患者均治愈.无1例术后发生胰空肠吻合口漏。结论 重视手术基本操作.采用连续缝合及T管胆汁外引流、胰液内引流的方法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2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8例,采用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式的患者32例作为胰管吻合组,采用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方式的患者26例作为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胰瘘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后胰瘘发生情况胰管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胰肠吻合应用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式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处理措施及胰瘘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患者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双层吻合胰肠重建。术后2例胰瘘患者行早期手术通畅引流及肠内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中术后出现胰瘘2例,再手术处理,其中1例因心血管意外猝死,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及全身衰竭死亡,其余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早期通畅引流,支持治疗、手术操作的不断改进和经验积累是治疗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其他吻合术式比较,探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5月本院78例因恶性肿瘤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式、相关临床信息与预后。将78例患者按胰肠吻合术式分为A组(20例):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组;B组(42例):胰管空肠端侧黏膜-黏膜吻合组;C组(16例):其他胰肠吻合法三组,比较不同方式的胰肠吻合手术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悬吊式”胰管一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明显降低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分别分析可能与出血有关的因素。结果:共10例发生术后出血,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2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腹腔出血(包括晚期出血5例,早期出血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0.0%。影响术后出血的单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后两者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出血,应在整个围术期加强预防,术中熟练操作,减少出血量,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腹腔感染与胰瘘,发现出血后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李延春  唐干益 《吉林医学》2009,30(13):1248-1249
目的: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13例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后3h内确诊6例,24~72h内确诊4例,72h后确诊3例。3例行十二指肠裂口修补,2例行十二指肠造瘘,2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1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行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行十二指肠两断端关闭、胃空肠吻合,1例行十二指肠远端关闭、近端与空肠端侧吻合,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6例(46.2%)出现切口感染、十二指肠瘘、消化道出血、胰瘘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2例(15.4%)患者死亡,分别死于多器官系统衰竭和感染中毒性休克。结论:早期诊断与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成功救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 多因素分别分析可能与出血有关的因素。结果:共10例发生术后出血,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2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腹腔出血(包括晚期出血5例,早期出血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0.0%。影响术后出血的单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后两者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出血,应在整个围术期加强预防,术中熟练操作,减少出血量,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腹腔感染与胰瘘,发现出血后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经验。方法对2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采用Child方法重建消化道,均行主胰管内安置支撑导管。结果本组仅有1例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5%。结论固定术式,精细的胰肠吻合操作,主胰管内置管支撑引流、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术后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58-1659
目的:评价空肠自十二指肠床向上引出行消化道重建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合理性以及胰门间隙上路法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实施10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空肠经十二指肠床消化道重建方法以及胰门间隙逆行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98例恢复顺利,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9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出血1例,术后拔除引流管所致,及时二次手术治愈。消化道出血6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8例于术后7~15d出现小的胰瘘,12例经非手术治疗4周内愈合,6例形成腹腔脓肿,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痊愈。1例术后死亡。9例术后出现胆瘘,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出院。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7例。结论:空肠经十二指肠床消化道重建接近原始的消化道排列方式,符合生理状态,术后引流更通畅,腹腔感染及脓肿、肠梗阻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自上而下的胰门间隙分离技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同时也提高了胰门间隙分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 ,同时还要进行胰胃、胆肠和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 ,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手术出血多 ,对病人造成的损伤大 ,术后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复杂 ,已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科 8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993~ 2 0 0 0年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86例 ,其中男性 6 2例、女性 2 4例 ,年龄 31~ 76岁 ,平均6 1.5岁。其中胰头癌 5 8例、壶腹周围癌 15例、胆总管下段癌 10例、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 1988年~ 2 0 0 2年 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经典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79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例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 5例。重建方式均为Child式 ,其中胃肠Roux -en -y吻合 71例 ,胰肠“套入式”吻合 40例。原发病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46例 ,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 11例 ,胰头恶性肿瘤 2 4例 ,壶腹部肿瘤 11例 ,胆囊癌 3例 ,其他肿瘤 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率 3 2 .7%,手术死亡率 9.2 %,常见并发症为胆瘘和 /或胰瘘 ,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胰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一个高危险手术 ,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胃肠Roux -en -y吻合可以有效降低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胰管对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基于80例采用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壶腹、胰头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3种胰肠吻合术式对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主要分析手术时间、胰漏发生率、手术出血量,来探究其围术期并发症以及影响.结果 80例患者中,采用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的有32例(A组),采用胰管对黏膜端侧胰肠吻合的有21例(B组),采用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的有27例(C组);3种胰肠吻合术式的手术时间均在4~7.5小时内,其中胰管对黏膜端侧胰肠吻合的时间最短;围术期并发症患者共80例,围术期死亡4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5±4.85)d.结论 吻合口漏已经成为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同的胰肠吻合术式(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胰管对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要根据手术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选取最佳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1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共20例,发生率为10.4%。其中腹腔出血9例(早期4例,晚期5例),消化道出血11例(早期4例,晚期7例)。20例患者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30%。胰瘘和腹腔感染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无胰瘘和腹腔感染的患者高(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合理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术后预防和控制胰瘘、腹腔感染及应激性溃疡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应根据出血的部位、时间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出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D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的诊断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协作组的胰腺切除术后出血定义及分级标准。结果:9例中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6例;轻度出血2例,重度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腔内出血2例;再次手术5例,介入治疗1例,保守治疗3例;病死2例。结论:早期出血应积极急诊手术探查;迟发性出血如保守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精细熟练的解剖、严密吻合、术中彻底止血、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介入动脉栓塞可用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消化道重建原位胰胃吻合、肠肠吻合、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采用原位吻合方式,即胰胃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肝总管—空肠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胃吻合于胃后壁直接切口,黏膜与胰管、胃浆基层与胰断端直接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15个月,5例病人中,近期并发胃排空延迟(呕吐)1例(1/5),腹腔感染1例(1/5),无明显胰、胆瘘发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远期无胰功能不足及胃肠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幽门原位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符合生理机制,胆胰瘘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20.
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及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月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手术46例,采用胰胃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胰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加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结果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双层吻合安全、有效,明显减少胰瘘的发生,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