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通乳结合辨证施护治疗产后乳痈郁滞期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产科住院80例外吹乳痈郁滞期的产妇,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加行手法乳联合辨证施护治疗,3 d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通乳联合辨证施护治疗外吹乳痈郁滞期产妇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乳法治疗早期外吹乳痈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乳法("耳穴贴压+手法排乳+金黄膏外敷+瓜蒌牛蒡汤加减内服)治疗早期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外吹乳痈患者53例,给予"通乳法"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后1 d、治疗后2 d患者的临床疗效、患乳排乳情况、乳房结块情况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 d,所有患者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79.25%,积分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3.02%;治疗后2 d,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0.57%,积分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8.68%。治疗后,患者的患乳排乳情况明显改善(P<0.001),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P<0.001),乳房结块明显减少(P<0.001)。结论:通乳法治疗早期外吹乳痈起效快,疗效确切,可维持哺乳。  相似文献   

3.
乳痈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病证,临床以外吹(哺乳期)乳痈最多见。余学用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名老中医郭长贵老师瓜萎通乳汤,配用冲和膏外贴,治疗外吹乳痈20例均获满意疗效。现简介于下,供同道参考。处方及用法 1、瓜蒌通乳汤:全瓜蒌30克柴胡10克葛根10克丝瓜络10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医手法排乳治疗郁滞期乳痈临床试验中结局指标报告的现状。方法 以乳痈、急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乳房问题、乳房肿胀、乳汁淤积、乳管阻塞、乳房疼痛、手法排乳及穴位按摩等为检索词,检索CNKI、万方、维普、Sino Med、Pub Med、WOS、Embase、Cochrane library、JBI、CINAHL、Psyc INFO、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portal、Clinical Trials Registry、Australian New Zealand Clinical TrialsRegistry、Center WatchRegistry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中医手法排乳治疗郁滞期乳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病例系列和队列研究。提取结局指标及其测量方案,如测量工具、测量时间、测量频率和测量者等指标。采用腭裂儿童中耳炎积液的管理量表(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 with Cleft Palate,MOMENT)评估每项研究的质量。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八法"中的"消法"入手,论述消法在郁滞期乳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历代先贤和当代前辈们对"消法"的认识和运用为理论基础,归纳总结在治疗郁滞期乳痈过程中临床常用的"外消法"和"内消法",并从导致郁滞期乳痈乳房结块的原因入手,以病案举隅的方式论证内、外消法相结合在郁滞期乳痈治疗中的显著疗效。[结果]乳痈初期乳房结块的形成其"标"为乳汁淤积,其"本"在脏腑气血失和。在治疗中,运用外消法消散有形的乳汁淤积,内消法通行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外邪、调畅脏腑气血、消散乳房肿块、通行乳汁之目的。所举验案显示,患者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乳汁淤积,发为乳痈,治疗时以外消法中的推拿法结合内消法调和营卫气血,临床疗效明显。[结论]消法在治疗郁滞期乳痈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外消法"和"内消法"同用,标本兼治,方能取得长远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目前有关外吹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梳理较少。为系统整理外吹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文章对外吹乳痈的病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先后使用了妒乳、吹乳、吹奶、产后吹奶、产后妒乳、妒乳乳痈、吹乳乳痈、产后乳结痈、外吹、乳毒、乳吹、外吹乳等病名描述哺乳期外吹乳痈,可见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至少从晋代始已非常清晰。通过对古代医籍中相关病名的分析,对外吹乳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整理分析该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长贵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行医五十余年,尤擅长乳房病的治疗,现简介于后,供同道参考。 一、乳痈 乳痈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临床分为外吹乳痈、内吹乳痈和非哺乳期乳痈。 外吹乳痈多由乳儿哺乳吹风,或乳汁积滞,或情志内伤,或产后血虚外受风寒热邪,或饮食不节等原因所致。临床以乳房肿痛(或有结块),乳汁不畅,或寒热头痛为特征。郭  相似文献   

8.
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其中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生在哺乳期的叫外吹乳痈;发生在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无论男女老少与哺乳无关而发生的名非哺乳期乳痈。但临床以外吹乳痈为最多,根据笔者数年来的临床体会,认为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外吹乳痈时有明显的优势。中医学认为外吹乳痈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乳汁蓄积,蓄积的乳汁可使气血乖违,乳络失宣,乳汁郁久化热酿毒,毒盛内腐而成脓。《圣济总录》说:“新产之人,乳脉正行,若不自乳儿,乳汁蓄结,气血蓄积,即为乳痈。”根据乳痈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三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通乳联合中药治疗郁滞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的郁滞期急性乳腺炎120例分为手法通乳组、温通中药组以及手法中药组,每组40例。按疗程方案分别给予手法通乳、温通中药或者手法联合温通中药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手法通乳组的有效率为92.5%,温通中药组为87.5%,手法中药组为100%,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有皮肤破损发生,其中手法通乳组3/40,温通中药组1/40,手法中药组为3/40;皮下出血在手法通乳组为1/40,温通中药组0/40,手法中药组为1/40;小儿湿疹在手法通乳组为1/40,温通中药组为5/40,手法中药组为4/40,均没有发现小儿腹泻。以上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乳腺炎再发次数比较,温通中药组较手法通乳组少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法中药组较温通中药组发生率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哺乳维持时间:手法中药组手法通乳组温通中药组(P0.001)。结论:手法通乳或者中药治疗郁滞期急性乳腺炎均有效,而联合使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灯治疗仪配合四子散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00例外吹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排乳手法+神灯治疗仪+四子散)和对照组(排乳手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0%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中医综合疗法以皮肤方式给药,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疗效显著,四子散取材简单,容易自行制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郭瑞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81-81,99
目的探讨自拟消痈通乳汤在急性乳痈中临床应用。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5月门诊或住院乳痈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消痈通乳汤,西医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6%,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85.7%,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改善乳痈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通法(院内制剂乳腺4号)联合手法通乳治疗郁滞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郁滞期症状的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院内制剂乳腺4号中药内服温通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手法通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肿块消退时间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优于对照组(82.9%),且观察组肿块消退时间(1.8±0.7)短于对照组(3.2±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减少(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积分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温通法(院内制剂乳腺4号)联合手法通乳治疗郁滞期乳腺炎的疗效较好,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3.
乳痈为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哺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乳痈之病名,最早见于晋《肘后方》明《寿世保元》中提出“内吹”“外吹”之名,前多指怀孕期乳痈,后多指哺乳期乳痈。《外科理例》中不但主张乳痈成脓宜早期切开,而且认识到成脓不切开有传囊之变。我1993年至1998年运用(经验方)桔叶瓜蒌散治疗乳痈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简介如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多因胃经积热,肝气郁结或乳头破损,邪毒外袭,乳汁淤积,乳络不畅而成,在哺乳期发生的中医称之为"外吹乳痈"。近年来,笔者采用刮痧、乳腺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151例,大多在治疗3次之内即可痊愈或病情大有好转,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董华英  王伟  汤鹏  钟晓捷  吴诚义 《海南医学》2013,24(17):2598-2599
乳房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性囊肿或乳汁淤积症,是乳汁无法正常排出在乳管内聚积而形成的囊肿,常见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临床报道治疗方法以穿刺抽吸和手术治疗为主[1],按摩手法保守治疗少见报道。笔者参考林毅等[2]主编的《现代中医乳房病学》中治疗乳腺炎郁滞期的手法(揉抓排乳手法),根据其操作特点,为强调手法操作要点适当修改,更名为"揉抓提拉手法"。笔者临床上采取该手法治疗早期积乳囊肿31例,获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12月于海南省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急性乳腺炎的病名,在祖国医学中有“乳痈”、“妒乳”、“吹乳”、“乳发”、“乳毒”“乳疽”等记载。《内经》中有“痈疽”专论,提出气血淤滞形成痈,“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说明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特点。汉代华佗《神医秘传》载:乳痈“……初起,时发寒热,先痛后肿……贝母三钱,天花粉一钱,蒲公英一两,当归一两,生甘草二钱,穿山甲一片为末,水煎服……”。这是最早期对急性乳腺炎及其治疗的描述。这种治疗“乳痈”的清热活血、通乳散结的方法和药物,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现在用于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仍颇有效果。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281年)对“妇女乳痈妒肿”采用外治疗法,并指出:“凡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乃急于痈。”首先提出了乳汁郁  相似文献   

17.
穿山甲粉配合抗生素治疗乳痈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期所发生的乳痈中医称之为"外吹乳痈",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第3或第4周。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红肿灼热疼痛,并可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1]。2009年—2010年笔者采用中药穿山甲粉口服结合抗生素治疗该病4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痈是妇女常见乳房疾病之一。古称:妊娠期发为“内吹”,哺乳期发为“外吹”。我们应用民间单方化裁而出的陈皮香附饮,治疗乳痈36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乳痈类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因发病时期和病因的不同,有几种命名.哺乳期发生的,名为外吹乳痈,妊娠期发生的,名为内吹乳痈,与哺乳有关的,名为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哺乳期乳痈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通乳方与瓜蒌牛蒡汤治疗乳痈初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乳痈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乳方加减口服,对照组予瓜蒌牛蒡汤加减口服.2组均于初诊当日,第4、7天评判症状体征积分、肿块积分,初诊当日、第7天检测血常规、CRP数值.结果 2组症状体征、肿块积分的改善趋势均不同(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组治疗前后CRP比较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乳方治疗乳痈初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肿块有明显疗效,可降低血常规及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