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酮对吲哚美辛贴膜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Franz扩散池及离体豚鼠皮研究了氮酮对吲哚美辛贴膜体外透皮释放率的影响。处理组含氮酮浓度分别为1%,3%,5%,对照组不含氮酮,吲哚美辛8h的透皮吸收率分别为10.58%,13.22%,13.91%,13.33%。经统计学F检验表明,含三种不同浓度氮酮的吲哚美辛贴膜与对照组之间的透皮吸收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香附挥发油经透皮透过量及其对吲哚美辛体外经大鼠皮肤促渗透作用,为香附挥发油和吲哚美辛经皮渗透制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吲哚美辛和香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α-香附酮的HPLC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α-香附酮和吲哚美辛的体外经皮透过量。结果香附挥发油和吲哚美辛的皮肤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累积渗透量Qn与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香附挥发油皮肤渗透量随浓度增大而增大;5%、3%、1%香附挥发油对吲哚美辛的增渗倍数分别为0.943 1、0.621 1、0.195 9,相应浓度氮酮的增渗倍数分别为1.105 0、0.407 8、0.094 8。结论香附挥发油具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与氮酮的促渗效应相似,可以作为吲哚美辛的透皮促进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6厂家吲哚美辛肠溶片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溶出介质中药物浓度,计算累积释放量,以威布尔分布拟合溶出参数,并对溶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家药厂生产的吲哚美辛肠溶片在酸性介质(0.1 mol/L的盐酸)中的溶出度均符合规定,有一家药厂生产的吲哚美辛肠溶片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度不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 6厂家的吲哚美辛肠溶片溶出度参数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CMCS/GPS)体系水凝胶的温敏性,载药凝胶以及共混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对药物的缓释性能。方法 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不同pH值对CS/CMCS/GPS体系温敏凝胶化性能的影响;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红外光谱表征包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载药量和药物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2%CS-2%CMCS-56%GPS体积比从10∶1∶2变为10∶10∶2(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由370 s升至490 s,后又降至90 s;三者体积比从10∶3∶1变为10∶3∶6(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从407 s降至66 s。pH值在6.8~7.2范围适合于体系凝胶化。调节体积比及合适的pH值,在37 ℃下可实现CS/CMCS/GPS体系快速凝胶化。以吲哚美辛和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为模型药物,载有吲哚美辛温敏凝胶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65.2%,载有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温敏凝胶累积释放度为52.8%,而吲哚美辛原药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87.6%,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为82.1%。结论 一定体积配比CS/CMCS/GPS体系在37 ℃具有快速凝胶特性,β-CD包合物与温敏性凝胶共混,对药物具有更加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用 Valia-Chien 水平扩散池,选择氮酮、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氮酮与丙二醇合用作为促进剂,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用促渗剂预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液中的药物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了丙二醇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有抑制作用外,其余促进剂均显著提高二者的渗透速率(P<0.01),尤其以氮酮与丙二醇合用的促渗效果最好,吲哚美辛、沙丁胺醇的渗透速率分别达125.91、155.94 μ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可作为促渗剂用于复方吲哚美辛的透皮制剂.  相似文献   

6.
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了体外酮基布洛芬搽剂的透皮扩散试验,并用角叉菜胶致炎的大鼠进行了抗炎试验。结果表明:酮基布洛芬搽剂有良好的透皮率,8h内累积释药量为24.72%。该搽剂透皮释药属零级动力学过程,透皮释药速率为3.801%/h。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关节炎,酮基布洛芬搽剂显示出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大于吲哚美辛搽剂(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考察不同处方和工艺制备的吲哚美辛-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复式微囊的体外释放,研究复囊中药物释放的特点。方法: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的交联剂CaCl2、BaCl2的制备工艺,结合液化囊心、冻干工艺制备复式微囊,考察复囊中药物在体外的释放。结果:药物在ACA复式微囊中释放比在单囊中缓慢,ACA-Ba-Ba复囊中药物释放最慢(释放90%药物要18~21 h);液化囊心后药物释放略有加快,冻干工艺使药物释放减慢;复囊中药物在人工胃液中2 h释放低于20%,在人工肠液中1 h释放超过90%。结论:ACA复式微囊能较好地控制药物达到缓释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药物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考察不同处方和工艺制备的吲哚美辛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囊的体外释放,研究影响囊膜通透性及膜强度的因素.方法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的交联剂氯化钙、氯化钡,改变海藻酸钠、壳聚糖、柠檬酸钠浓度及制备工艺来制备微囊,以药物的体外释放曲线来评价囊膜的通透性,通过超声破碎评价微囊的强度.结果 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为处方中的交联剂,提高海藻酸钠、壳聚糖浓度、降低液化囊心时间,微囊通透性下降;氯化钙为交联剂制备的微囊强度较小.结论 通过处方和工艺调节有望得到通透性和膜强度适宜的ACA微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促渗剂对氟尿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为氟尿嘧啶经皮给药剂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温度、光照及pH对氟尿嘧啶稳定性的影响;测定氟尿嘧啶在水、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多种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采取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研究氟尿嘧啶在不同pH环境下以及添加促渗剂后对离体鼠皮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在4℃、25℃、32℃、60℃条件下,在pH5.0、pH7.4、pH8.0磷酸盐缓冲液中,在光照条件(4500Lx)下,氟尿嘧啶均能稳定存在。氟尿嘧啶在水及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在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氟尿嘧啶在水和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经皮释放均符合零级释放。含不同促渗剂的氟尿嘧啶的透皮速率及累积渗透量有明显差别,其促进强度依次为桉叶油〉薄荷油〉氮酮〉H二乙二醇单乙基醚H〉N-甲基-2-吡咯烷酮。结论:氟尿嘧啶不受温度、光照、pH值的影响;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时,桉叶油的加入对氟尿嘧啶的促渗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体皮肤类似物模型形态结构,对其屏障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通过胶原蛋白包被成纤维细胞,制备真皮层,真皮层表面接种角质细胞,浸没培养1周后,气-液界面培养以促进角质细胞的分化形成角质层,3周后收获皮肤模型;通过肉眼观察、电镜观察皮肤类似物的宏观结构和超微结构;以吲哚美辛作为模型药物,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细胞共培养皮肤类似物模型的屏障功能。结果皮肤类似物形成与人类皮肤相似的真皮层和表皮层,表皮层表面形成完整的角质层,具有与人类皮肤类似的超微结构;24 h内渗透性实验结果显示皮肤类似物屏障功能略低于大鼠腹部皮肤,但22~24 h,皮肤类似物对模型药的透过速率远小于大鼠腹部皮肤(约为其28%),且2种皮肤模型对吲哚美辛经皮渗透的稳态流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肤类似物有与人体皮肤相类似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大鼠腹部皮肤相比对吲哚美辛有相似的屏障作用,有望替代动物皮肤成为经皮给药系统评价的新型皮肤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在不同给药时间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门诊确诊的急性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不同时间服用吲哚美辛后,测定吲哚美辛的血药浓度.结果:发现上午服用吲哚美辛后,血药浓度较高,晚上较低.结论:对于急性风湿关节炎患者,如能在晚上适量加服吲哚美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考察吲哚美辛在不同油、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结果,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伪三元相图进行处方优化,筛选得到吲哚美辛自微乳的最佳工艺;将吲哚美辛自微乳装入肠溶胶囊中考察溶出度。结果吲哚美辛自微乳的处方组成为:吲哚美辛∶油酸乙酯∶吐温-80∶PEG-400的质量比为0.03∶0.135∶0.225∶0.09。制备得到的微乳粒径为21.97 nm,分散系数为0.180。吲哚美辛自微乳在pH 5.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60 min时溶出度超过50%;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在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60 min时溶出度超过80%。结论自微乳剂能够改善吲哚美辛的溶解性,吲哚美辛自微乳剂在pH 5.0、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溶出均较好,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载药量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透皮扩散仪考察不同载药量灯盏花素巴布剂离体透皮促渗作用;采用微渗析技术考察其在体经皮促渗作用。结果:载药量为1.5%、1.0%、0.5%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的体外累计透过量分别为289.15、260.435、158.625μg/cm2;载药量为1.5%、1.0%、0.5%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的在体累计透过量分别为8.32、6.53、6.38μg/cm2。结论:灯盏花素巴布剂随着载药量的提高,经皮促渗作用增强,是具有前景的经皮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具有高比表面和孔容的磁性含铁介孔碳,并考察其吸附能力和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三嵌段共聚物F127(PEO106-PPO70-PEO(106))为软模板,Fe(NO33·9H2O为磁源制备了Ⅰ-C-2-850、Ⅱ-C-2-850和Ⅲ-C-2-850 3种磁性介孔碳[Fe(NO33·9H2O的质量分别为0.096 g、0.17 g和0.26 g],并以吲哚美辛作为模型药物,考察所合成的磁性介孔碳对吲哚美辛的吸附及释放行为。结果磁性介孔碳对吲哚美辛的吸附量随着磁性介孔碳比表面积和孔容升高而增大,在Ⅰ-C-2-850、Ⅱ-C-2-850和Ⅲ-C-2-850 3种材料上的吸附量分别为445、419、390 mg/g;释放行为具有2步释放过程,即初始的快速释放及随后的缓慢释放过程,释放速率随磁性介孔碳孔径增大而增加。结论磁性介孔碳对吲哚美辛的吸附量和释放行为主要和磁性介孔碳的比表面和孔容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吲哚拉新(indolacin)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对急性炎症的作用约为吲哚美辛的1/4;对慢性炎症的作用约为吲哚美辛的1/10;镇痛、解热作用约为吲哚美辛的1/2,但其毒性显著低于吲哚美辛。本文观察吲哚拉新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笔者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6位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变儿童,在病理检查取得支持后,给予6~12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其中吲哚美辛口服前肿物全切12例,活检1例,3例多发者行部分切除。回顾性分析这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对吲哚美辛耐受良好,本组内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吲哚美辛对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治疗初步显示了较好效果,但未来需要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7.
工具避孕     
纳米铜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对家兔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3种宫内节育器5年临床对照分析;常用宫内节育器效能及影响研究进展;活性元宫型药铜365宫内节育器体外释放吲哚美辛的研究;频脱器妇女改置两种吉妮IUD临床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压敏胶基质处方对青蒿琥酯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基质设计不同的处方,考察了各种添加剂对青蒿琥酯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基质中结晶的影响;通过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测定青蒿琥酯贴剂中青蒿琥酯透过SD大鼠腹部皮肤的渗透速率,以研究不同压敏胶和不同添加剂对经皮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 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EPO 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对青蒿琥酯结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提高青蒿琥酯在压敏胶中的载药量。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储存6周后,添加Eudragit EPO、PVP-K30的青蒿琥酯贴剂中的青蒿琥酯的累计透过量比无添加剂贴剂的高。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青蒿琥酯在基质中的载药量有利于其开发成临床应用的贴剂。  相似文献   

19.
渗透促进剂对大黄流浸膏透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渗透促进剂对大黄流浸膏透皮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大黄素为指标进行大黄流浸膏的体外透皮释放测定。结果 以累积渗透药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并对各项下所得K 值作方差分析,不同促进剂对大黄流浸膏的透过率影响极显著。结论:20 g/L 月桂醇硫酸钠透皮促进作用最强,而20 g/L的吐温80 和20 g/L氮酮几乎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渗透促进剂对栀子流浸膏透皮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栀子甙为指标进行栀子流浸膏的体外透皮释放量的测定。结果以累积透皮药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并对各项下所得K值作方差分析,不同促进剂对栀子甙的透过率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月桂醇硫酸钠渗透促进作用最强,2%氮酮作用较弱,而2%的吐温80无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