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莉 《包头医学》2015,39(1):49-50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采血患者中58例晕针晕血,采血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回顾要点:采血前护理干预、采血中护理干预、采血后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血前、中、后护理干预,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门诊采血服务质量.结论:采血前护理干预,可避免已知晕针晕血患者的再次发生;采血中护理干预,减轻采血中患者晕针晕血的症状;采血后护理干预避免晕针晕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邓萍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96-597
目的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止体检采血患者发生晕血、晕针及并发症,对体检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以及探讨认识领悟疗法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采血前对患者进行晕血、晕针的原因分析,针对性地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转移注意力、解释、鼓励、暗示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26例以往有晕血、晕针史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晕厥,11例患者虽略有不适,但无需做任何特殊处理便可顺利完成采血。结论对有晕血晕针史的采血患者要进行临床分析,针对其晕血、晕针的原因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避免晕针晕血及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安全完成采血,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邓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96-597
目的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止体检采血患者发生晕血、晕针及并发症,对体检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以及探讨认识领悟疗法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采血前对患者进行晕血、晕针的原因分析,针对性地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转移注意力、解释、鼓励、暗示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26例以往有晕血、晕针史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晕厥,11例患者虽略有不适,但无需做任何特殊处理便可顺利完成采血。结论对有晕血晕针史的采血患者要进行临床分析,针对其晕血、晕针的原因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避免晕针晕血及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安全完成采血,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体检静脉采血对象共计1000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当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38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0.76%;而对照组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122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2.44%。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采血者给予全面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晕血、晕针率,有助于确保采取过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发生晕针、晕血病例共计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分析发现晕针、晕血的原因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患者的体质因素、患者采血时的体位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果:对46例患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在几分钟内恢复正常,没有发生严重后果。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和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使患者痛苦减轻,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钟靖 《基层医学论坛》2022,(21):136-138
目的 评价优化门诊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120例研究者,均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其中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优化门诊护理(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晕血晕针发生率、采血依从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晕针晕血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采血依从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的各项满意度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优化门诊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晕血晕针的风险,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采血依从率,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采血晕针晕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248例需要进行采血操作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各12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采血操作,观察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采血,比较2组患者晕针晕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察组出现晕针晕血的患者仅有2例,而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晕针晕血的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诊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晕血现象的具体原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接收静脉采血并出现晕针、晕血现象的72例患者,分析患者晕针、晕血的实际原因,并按照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结果分析得知,72例患者出现晕针、晕血现象的原因,涉及到体位因素、心理因素、体质因素及疼痛反射因素。经有效处理后,72例患者心慌、恶心、头昏、出虚汗、全身乏力等病状基本得到缓解,一段时间后,患者面色转红、意识清晰、四肢回温,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静脉采血时,门诊医务人员要系统掌握晕针、晕血的发病原因,采取心理疏导、临床指导、应急治疗等措施,缓解患者晕针、晕血的相关病状。此外,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准确判断患者的晕针病症,及时开展应急治疗,避免引发严重病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时患者出现晕血晕针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晕血晕针患者17例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晕血晕针症状减轻5例,消失12例。结论:及时准确的护理干预对采血时晕血晕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门诊静脉采血晕针综合征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本院接受门诊静脉采血的90例抽血晕针综合征患者,根据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疼痛因素及当时的环境因素等均可造成门诊患者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综合征。结论医疗机构或护理人员应充分熟悉晕血症发生的可能原因,通过了解晕血症患者的身心状况、创造舒适的采血环境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血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以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晕针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全方位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静脉采血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操作,实验组采血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8.0%(28/100),其中疼痛12例,皮下淤血9例,晕血、晕针7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9.0%(39/100),其中疼痛17例,皮下淤血12例,晕血、晕针10例。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采血者中开始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体现出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晕针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参加无偿献血者1000例。严格按照全血采血操作规程进行采血,每人采血量为200ml或者是400ml,全血血袋为"输血用1号抗凝液"血袋,有效时间为2年,贮血有效日期:35d。结果无偿献血者1000例,其中发生不同程度晕针32例,晕针率3.2%。晕针发生于献血时24例,发生于献血后6例,伴抽搐2例。32例晕针者中首次献血17例,占53.13%,医疗卫生人员献血晕针者5例,占15.63%,空腹献血晕针20例,占62.50%。结论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采血环境对献血者也有一定的影响,献血者休息不充足及空腹献血也易导致晕针。针对以上原因采取加大宣教工作,提高采血技术,创造良好献血环境,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明显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晕厥为突然发生、短暂性的意识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采血或肌肉注射时,有时会遇到患者发生晕厥(晕针),使医嘱不能顺利进行,并给其带来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则必须当即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针对性护理方法,使之避免和减少这类事件发生。现将我院3年在门诊注射室发生晕厥20例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20例患者中,精神因素所致晕厥7例,疼痛所致晕厥2例,体位性晕厥3例,饥饿所致晕厥5例,药物过敏性晕厥3例。经合理而及时的处理,患者晕厥均很快得到消除。晕厥原因分析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静脉采血患者9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晕针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78%(422/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6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晕针和总晕针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2%(442/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2%(38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发生晕针,且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坐位头伏在采血台上采血代替平卧位采血在门诊晕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5月有晕针倾向的患者120例,坐位头伏在台上采血者作为研究组,平卧位采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晕针发生率、采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晕针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采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门诊采血时,对有晕针倾向的患者采用坐位头伏在采血台上代替平卧位采血,可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提高采血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采血室200例晕针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晕针是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临床表现轻者有头晕、恶心、心悸等 ;重者面色苍白 ,出冷汗 ,血压降低 ,甚至突然意识丧失[1] 。在门诊采血室晕针现象几乎每天发生 ,且频率较高 ,常给病人及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此 ,本文尝试采用深呼吸放松疗法对将会晕针者实施心理干预 ,经实际应用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有晕针倾向的采血病人 2 0 0例 ,其中男性 87例 ,女性 113例 ,年龄 15~ 5 6岁 ,平均2 9.13岁。1.2 方法1.2 .1 通过工作人员的贯注行为分析判断病人有无晕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中出现晕针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以防晕针的发生。方法回顾在我科针刺治疗中发生的35例晕针的记录情况,综合分析其发生晕针的原因。结果35例晕针者中,13例为心理因素,占37%;8例为生理因素,占23%;12例为体位因素,占34%;2例为操作因素,占6%。结论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方法减少行静脉放血治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恐惧性焦虑心理和晕血晕针发生的效果。方法:88例行静脉放血治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放血治疗的恐惧性焦虑心理、晕血晕针发生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无焦虑患者观察组23例(52.3%),对照组9例(2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晕血晕针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满意度观察组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静脉放血治疗患者恐惧性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何宝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8):1132-1134,1137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晕针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市2009年9月~2010年9月流动采血无偿献血者晕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13 935例,其中发生不同程度晕针73例,晕针率0.52%.晕针发生于献血时67例,发生于献血后6例,伴抽搐2例.73例晕针者中首次献血63例,占86.30%,医疗卫生人员...  相似文献   

20.
晕针是由强烈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引发晕厥。在注射治疗,尤其是肌注、采血时时有发生。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意识丧失,严重者出现休克或心跳骤停。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迟发型晕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