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介入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为发病6 h内直接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60例为发病6~12 h直接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及半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d两组LVEDVI、LVESVI和LVEF等左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时观察组的LVEDVI、LVESVI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心室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时间越早,左心功能改善效果越佳,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老年组,另选取同期就诊于本院的100例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将其设置为青年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的冠心病类型、血脂水平、冠脉造影结果,总结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针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生存质量评分,统计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心病类型比较中,老年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比例均高于青年组(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老年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青年组(P0.05);冠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组的多支血管病变和冠脉中、重度狭窄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NT-pro BNP水平、各项血脂指标均低于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较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加严重,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促使其血脂水平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PCI术,对照组(39例)行双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ACS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其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成功进行PCI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观察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心功能分级等与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年龄<45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0%,<60岁为27.27%,≥60岁为60.7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68例高血脂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0.71%,90例非高血脂患者发生率为22.22%;100例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38.00%,58例非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17.24%; 4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54.35%,112例非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1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1.47%,90例单支病变发生率为14.44%;Killip Ⅰ级发生率为17.24%,KillipⅡ级发生率为30.00%,KillipⅢ级发生率为50.00%,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个入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提高PCI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科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LVDs、LVDd显著低于对照组,FS、LV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Ⅰ~Ⅱ级比例80.00%,较对照组更高62.50%,Ⅲ~Ⅳ级比例20.00%,低于对照组37.50%(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试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Ⅲ级和Ⅳ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LVDs、LVDd、LVEF、FS等各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取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观察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参考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0.5年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参考组,观察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确切,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介入治疗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对照组开展常规介入治疗.观察2组术中支架置入数量,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支架置入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及FFR后,可使支架置入数量减少,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在术后并不会增加,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92例,药物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但不适宜介入治疗)87例,介入治疗组136例(单支病变71例、多支病变65例),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3、7天的QTd.结果介入组和药疗组术前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术后(治疗后)两组QTd均缩短,但介入组缩短更明显(P<0.05).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速度快于多支病变组(P<0.05).结论PCI可减少冠心病患者QTd,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合并陈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右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RCA-CTO合并陈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心肌综合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峰值),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及a’值),比较2组临床特点、介入手术情况、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2组比较,侧支循环不良组术前RVFAC、TAPSE较低,MPI、E/A比值及E/e’比值较高,提示侧支循环不良组较侧支循环良好组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下降(P<0.05);2组介入手术情况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8例,占44.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在侧支循环良好组中有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有7例占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 RCA-CTO合并陈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较侧支循环形成良好者右心功能下降明显,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此类病人右心功能的评估可以评价此类病人侧支循环形成良好与不良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39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以微量泵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心功能状态、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BNP含量;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比较随访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IMI分级:观察组患者0、Ⅰ、Ⅱ、Ⅲ级患者数分别是0、1、1、38;对照组相应为1、2、2、34;观察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CK-MB和BN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不良事件: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7.7%)(P<0.05)。结论:替罗非班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可显著增加术后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状态,降低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心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抽选的70例冠心病患者抽取时间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对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进行治疗,探究近期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92.86%的患者治疗成功,85.71%的患者病变治疗成功,95.71%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术后2例患者产生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通过针对性处理后病情显著好转.结论:冠心病患者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可提升临床疗效,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CMI)患者治疗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保定第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经CAG检查达到临界病变的C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根据CAG结果采用介入治疗,观察组依据CAG联合FFR结果采用选择性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随访13个月观察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支架置入比例、直径狭窄百分比、面积狭窄百分比小于对照组[75.71%(53/70)比100.00%(70/70)、(52.29±10.65)%比(56.13±10.74)%、(70.43±10.93)%比(74.26±9.74)%](P <0.05或P <0.01),最小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1.38±0.49) mm比(1.06±0.54) mm](P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29±0.65) d比(7.13±0.74) d](P <0.01),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4.86±0.49)万元比(5.06±0.54)万元](P <0.05)。观察组术后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绞痛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8.57%(6/70),0比8.57%(6/70),1.43%(1/70)比11.43%(8/70),7.14%(5/70)比31.43%(22/70)](P <0.05)。结论 FFR联合CAG能够减少缺血相关靶病变个数,避免无效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提高C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郑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观察2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11.76%),对照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1(32.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并且可以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60例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冠心病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CI行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1年内因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或心衰再住院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BNP水平(196.17±16.2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3.08±15.34)(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再住院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中,PCI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脉狭窄是冠心病的基本原因 ,有关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射血功能的影响已有论述。而冠状动脉狭窄后侧支循环的形成对心功能的影响目前论述尚少。笔者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检测了 30例有侧支循环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状态 ,并与 30例无侧支循环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曲美他嗪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服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超声心动图E/A比值、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利钠肽(BNP)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5%(7/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2%(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曲美他嗪长期服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糖水平,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 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