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由本科室相关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对本科室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采用循环质量管理(PDCA)办法对实施结果予以确认改进。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并对品管圈实施前后的品管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提高摆放正确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高于实施前,圆满完成了设定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的准确率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 我科室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及检讨改进等,随机抽取入院评估为部分依赖及全部依赖的52例偏瘫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记录,查找分析出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原因,运用品管圈工具柏拉图"二八定律"确认活动的改善重点,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现场的再次检验。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由42.32%提高到65.38%,每名圈员提高了品管手法、有了更强的责任心、自信心、更积极的完成工作并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更胜从前。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有效的降低了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对偏瘫患者施行品管圈活动,通过和活动前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间的对比,明确品管圈的优势。结果活动前,2670次良肢位摆放中,正确率为40.1%,错误率为59.9%;而活动后,2670次良肢位摆放中,正确率为79.2%,错误率为20.8%。结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品管圈活动的施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检讨与改进、标准化等措施管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随机抽取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实施护理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从20%提高至73.3%;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从96%上升至99.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并且圈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摆放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主题选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检讨与改进等措施管理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准确率、满意度分别为90.9%和98.2%,均显著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成员的综合素质也明显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的错误率,并且圈员的综合能力亦得到了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我院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以促进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提升。通过分析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前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原因,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法,对良肢位进行摆放,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前、中、后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状况。结果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前,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75.33%,开展活动中与活动后,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分别为84.33%和91.67%,与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前相比,开展中、后正确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大大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均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其作为实验组。在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均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结果实验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品管圈活动,能提升其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护理专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进一步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专案小组,确立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回顾性分析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确定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对策,设为对照组。同时以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措施,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良知位摆放不合格率由专案前改善活动前的40%降至12.0%,偏瘫患者的护理缺漏项率由9.93%降至2.59%,护理专案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实施有效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关节萎缩畸形、肩关节脱位、垂足)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撷取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9例。甲组在入院后实行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乙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对其使用体位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80例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患者进行了体位管理,观察经过体位管理后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情况。结果:经过调查,这80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不合格。在这52例患者中,因精神意识状态异常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患者有4例,因肢体疼痛或患有脑卒中合并半侧空间忽略症导致其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患者有8例,因患者家属的疏忽造成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患者有20例,因更换照顾者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患者有30例,因临床资源配置不足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患者有10例,因心理因素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患者有5例,因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理的患者有3例。这52例患者经过体位管理后,有43位患者的良肢位摆放被评定为合格,其合格率为82.7%。结论:对脑中卒偏瘫患者进行体位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运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在早期运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在治疗后使用良肢位摆放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分、生存品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尽早运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可明显改善患病病情,提升后期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颈部淋巴结核患者舒适度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随机调查20名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穿刺后的舒适度调查问卷,了解不适原因,开展以"提高颈部淋巴患者舒适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组织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齐心协力,按照拟好的活动程序,统筹规划,科学利用品管圈手法,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后,再次随机调查20名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穿刺后舒适度调查问卷,总结不适因素。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不适率从75%降至40%,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问题、品管人际沟通能力、处理应对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使颈部淋巴结核穿刺后患者的舒适度有所提高,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素质、优化了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临床一线中常见的问题,积极推进质量持续改进,加强患者住院期间药品安全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及实施、效果确认及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1)有形成果:活动实施后较实施前本科室药品安全管理的不良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2)无形成果:活动实施后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手法、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6个方面自我评价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临床医护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享有更高的主动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作用。方法:选择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的患者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可以有效的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实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期采用少次良肢位摆放,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早期采用多次良肢位摆放,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良肢位摆放,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并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结果护理后的对照组患者的ADL和NIHSS评分明显不如给予良肢位摆放的观察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并监督,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控制住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增强患者康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作用。方法 2018年7月本院正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提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高,资料经数据对比检验,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对偏瘫患者提高良好摆放合格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静脉输液宣教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患者静脉输液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和品管工具,对100例患者静脉输液宣教知识知晓率低进行调查与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静脉输液宣教知识知晓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患者静脉输液宣教知识知晓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病人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在提高ICU病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开展品管护理活动前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科内现存的管理缺陷,确定品管小组。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ICU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护士工作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ICU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