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54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分型及等级积分,Crouse积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G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分、G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P〈0.05);IMT、斑块和IMT+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9%、83%、91%,特异性分别58%、48%、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2例和三支病变组17例,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在等级积分、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三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方法,对预测冠心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殷骅  贲志飞  俞珊珊  黄品同 《浙江医学》2017,39(18):1602-1604,160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无症状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入院后头颅MRI或CT检查结果将172例ACI患者分为ACI组(首次发现颅内梗死灶者)90例和无脑梗死组(未发现任何颅内梗死灶者)82例。分别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斑块内部回声、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IMT、斑块厚度、斑块内部回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以Ⅲ、Ⅳ、Ⅴ级为主,无脑梗死组以Ⅰ、Ⅱ级为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检测颈动脉斑块的造影增强程度,从而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分布情况,较客观地预测斑块的易损程度,有助于临床上对ACI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及间接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支数越多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且斑块多为软斑块、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实时三维超声对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在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可以预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的相关性。对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及斑块表面溃疡检出率方面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表面有无溃疡检测优于二维超声。结论:颈动脉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间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测量颈动脉实斑块体积预测老年颈动脉斑块征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水电医院功能科就诊的老年颈动脉斑块征状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各项颈动脉斑块测量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体积与Gensini积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A组斑块体积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厚斑块厚度、斑块面积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Gensini积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体积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75,P<0.05);颈动脉斑块体积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746,P<0.05);颈动脉斑块体积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701,P<0.05)。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测量颈动脉斑块体积是预测老年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6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探测双侧颈总动脉前后壁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有无斑块及斑块数目,并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冠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颈动脉斑块检出阳性结果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86%,特异性为75.76%。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对冠心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可作为临床对冠心病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义红  田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6-15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8例有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粥样斑块57例,其中4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1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无粥样斑块,其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5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和斑块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129例经CAG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IMT和有无斑块,与CAG对照。结果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比较颈动脉IMT和斑块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IMT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表劲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将颈动脉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根据CAG和IVUS计算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成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赐祥  廖桂英 《广东医学》2008,29(3):470-47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49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再跟据冠状动脉病变把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评价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以及分析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和冠心病3个亚组的斑块检出率和IMT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2.04%,特异度为76.32%,阳性预测值为94.41%,阴性预测值为32.95%,总的预测符合率为72.69%;斑块Crouse积分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是预测冠心病更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8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全部给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测量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其斑块发生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IMT明显增高,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证实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根据超声结果可以判定病变程度,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预测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将137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性质及管腔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测定颈动脉内径、IMT、粥样斑块及其性质、管腔内血流情况等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指标的差别.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以颈动脉IMT≥1.0mm预测冠心病,则其敏感性为90.9%(40/44),特异性为38.9%(16/36),阳性预测值为64.5%(40/62).结论 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及冠心病组(63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2支、3支病变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1.4%,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1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总粥样硬化斑块面积(TPA),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13例)、冠心病组(197例),并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TPA的差异,观察IMT、TPA、Gensini积分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和IMT、TPA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IMT、T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IMT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增高,随着TPA的增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斑块形成阶段,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心血管高危人群应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及TPA,可提高对冠心病早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筛查潜在的冠心病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超声参数对筛查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双源CT检查的12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双源CT冠脉狭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IMT及斑块参数(包括斑块最大长度?最大厚度?最大面积?总长径?总厚度?总面积)的差异;将IMT及斑块测量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 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参数及联合参数(所有斑块参数联合?最大长度联合最大厚度?总长径联合总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斑块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IMT无明显差异(P > 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参数均大于非冠心病组(P < 0.05);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 > 0.05),颈动脉斑块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 < 0.05);由IMT和斑块总厚度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0.7,其余参数及联合参数所得AUC在0.7~0.9范围内?结论:颈动脉参数对冠心病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参数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胆红素和尿酸的关系。方法:177例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和/或有颈动脉斑块)和无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且无颈动脉斑块),分析两组间胆红素和尿酸的差异。结果:斑块组血尿酸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尿酸均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血清胆红素、尿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103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103例患者颈动脉IMT≥0.85mm阳性率约68.9%,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多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一支病变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IMT≥0.85mm和(或)出现硬化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在辅助诊断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48例疑似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造影是否阳性分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对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是否检出斑块、斑块数量特点、斑块积分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6%、72.2%、88.6%;冠心病患者多发斑块较非冠心病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多发斑块也越多,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斑块积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支与单支病变比较t'=9.816,P<0.01;双支与三支病变比较t'=2.90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相关性良好,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间断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01—2012—01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09例,行颈部超声和血液检测。根据颈部超声分为斑块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比较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结果:选取109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92例,其中稳定性斑块37例,不稳定性斑块55例,劲动脉无斑块患者17例。血生化检查提示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组(P〈0.05),而两组冠心病、吸烟的比例和血脂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预测脑梗死,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