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核磁共振(MRI)和心血管造影在婴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8例年龄小于1岁的婴儿均行心脏超声及MRI检查,并作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88例中12例作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例合并主动脉缩窄(COA)者同时作经皮球囊COA成形术.结果:心脏超声显示单纯室间隔缺损(VSD)66例,单纯房间隔缺损(ASD)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VSD合并ASD 11例,VSD合并PDA 2例,ASD合并PDA 1例,VSD合并ASD、PDA 3例.MRI检查出超声心动图漏诊伴有主动脉弓病变18例(占20.5%).12例心血管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缩窄,且介入治疗者获得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心内结构异常作出准确诊断,而MRI可排除心外大血管畸形;心血管造影则在超声心动图和MRI不能提供准确主动脉弓病变或需介入治疗时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先心病类型的构成比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方法 对2006-01~2008-12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3年共收治新生儿7 188例,先天性心脏病351例(4.88%),先心病的发生率2008年较2006,2007年的有上升趋势(P<0.05).35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前5位是动脉导管未闭(PDA)79例(22.51%)、室间隔缺损(VSD)56例(15.95%)、房间隔缺损(ASD)49例(13.96%)、ASD+PDA 48例(13.68%)、VSD+PDA 37例(10.54%),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146例,占41.60%.孕母年龄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有关,年龄大于30岁,尤其>35岁组先心病的发生率较年龄<30岁组明显增加(P<0.001).先天性心脏病自动出院40例,死亡8例(2.28%),高于同年度新生儿死亡率和自动出院率(均P<0.05).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DA、VSD、ASD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类型,病死率较高.加强婚前及孕期保健宣传,避免相关高危因素;提高产前检查技术,特别是提高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水平,早诊断、早处理,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 1例,ASD 3例,VSD 2例)均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结果全组封堵成功率83.3%,1例未做封堵。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1月和6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方法对175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各房室大小、畸形部位、大动脉血流、心脏结构、房室间隔的连续性等,分析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特点。结果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共有16种,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所占比例较高为58例(33.14%),室间隔缺损(VSD)46例(26.29%),动脉导管未闭(PDA)32例(18.29%),肺动脉口狭窄(PS)10例(5.71%),法洛四联症(TOF)6例(3.43%),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4例(2.29%),其他19例(10.86%)。结论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ASD、VSD和PDA为主,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定位及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对951例临床听诊有心脏杂音的儿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的原因。结果:951例临床听诊有心脏杂音的无症状儿童心超检查发现器质性心脏病305例,阳性率32.07%。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48例,室间隔缺损(VSD)3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9例,卵圆孔未闭(PFO)1例,ASD+PDA 41例,ASD+VSD 26例,ASD+VSD+PDA 2例,VSD合并PDA 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2例合并ASD,1例合并PDA),法洛四联症3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单心室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右位心1例,右心房增大2例,左心室占位1例,先天性二尖瓣式主动脉瓣1例;另外,三尖瓣反流232例,三尖瓣合并二尖瓣返流6例,未见明显异常408例;≤1月338例器质性心脏病检出47.63%,1-12月检出率32.43%,≥1岁检出率15.14%;临床表现中,经皮氧饱和度低于95%或左右手经皮血氧饱和度相差3%以上10例,心超提示器质性心脏病8例(ASD4例,VSD2例,VSD+ASD1例,ASD+PDA1例);心超器质性心脏病检出率,1级杂音7.37%,2级杂音32.52%,3级及以上80.49%;杂音部位心尖区为主阳性率20.2%,其他部位为主42.3%。结论:在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的诊疗过程中,心脏彩超检查具有重要价值,为早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如年龄小于1岁、杂音2级以上,非心尖部位为主,经皮氧饱和度低于95%,左右上肢氧饱和度相差3%以上,则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可能性大,尽早作心超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查的75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间隔缺损(ASD)16例;室间隔缺损(VSD)2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法洛四联症4例;肺动脉口狭窄4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8例。其中继发肺动脉高压25例。结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CDE特征明显,能够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合理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28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4例,V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PDA8例,PDA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并发PS11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28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X线曝光时间平均(8.5±4.3)min,手术时间32~95min.1例VSD并ASD术后第4天发生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予用药治疗后转窦性心律.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及左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25例经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肺动脉吊带患儿与10例左肺动脉缺如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诊断情况。结果 25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22例(88.00%),其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10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3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漏诊3例(12.00%),其中2例患儿为肺动脉吊带合并ASD,经胸超声心动图仅检查出ASD,另1例因影像学医生对肺动脉吊带认识不足而漏诊。10例左肺动脉缺如患儿中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TOF),1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2例合并VSD,2例合并PDA,3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0例左肺动脉缺如患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7例(70.00%),漏诊2例(20.00%),为合并TOF患儿,误诊1例(10.00%),是将左肺动脉缺如误诊为肺动脉吊带。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临床早期筛查小儿先天性左肺动脉缺如和肺动脉吊带的重要手段,其检出率较高,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类型分布,探讨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CHD的早期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有口唇或甲床发绀、呼吸急促、新生儿肺炎、听诊发现有心脏杂音以及胸片提示心影增大等疑似有新生儿CHD的381例新生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回顾性分析产前胎儿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情况。结果本组疑似新生儿CHD患儿381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异常患儿324例,检出率为85.04%,其中以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最多见,其次分别为室间隔及房间隔缺损,复杂及严重CHD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在381例受检者中,行过产前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者201例,占总人数的52.76%,CHD发生率8.96%,未行产前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者CHD发生率42.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胎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并不普及。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异常者主要以预后较好的单纯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常见,复杂及严重CHD占有一定的比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项目筛查和随访是非常必要的,需认识导致新生儿CHD的原因,尽早发现CHD患儿,为及时进行干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20例先心病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36例,ASD13例,VSD70例,PDA并VSD1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8.6%,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张家港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评估-转诊-干预体系,以实现新生儿先心病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方法由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牵头,与上海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建立张家港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评估-转诊-干预体系,由张家港市21家助产医院采用心脏听诊和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开展先心病筛查,同时为初筛阳性先心患儿提供转诊绿色通道。结果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共筛查17279名新生儿,初筛异常522例(3.02%);初筛阳性新生儿中共确诊心超异常242例(1.40%)。其中以房间隔缺(ASD)居多,共105例(39.33%),检出率为6.08‰;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ASD+PDA)次之,共98例(36.70%),检出率为5.67‰;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ASD+VSD)20例(7.49%),检出率为1.16‰。后期随访发现,6月龄内有32例房间隔缺损闭合(30.48%)、3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闭合(36.73%)、4例动脉导管未闭闭合(50%)、1例室间隔缺损闭合(50%);阳性患儿中有4例(1.64%)通过转诊绿色通道进行了及时手术,其中2例法洛式心脏病、1例室缺合并房缺、1例房缺。其他心脏病患儿119例(48.77%)进一步随访干预中。另有失访人数47人(19.26%),其中15人未进一步复查,32人电话未接或关机。结论张家港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评估-转诊-干预体系已成熟建立,新生儿住院期间心脏病筛查率达95%以上,提高了先心病患儿的手术救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以及漏误诊情况。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产科门诊收治孕妇1 600例,孕周控制20~26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进行心脏五横切面检查,迅速筛查胎儿心脏结构形态是否正常,并将结果与引产尸检、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21例(检出比例1.3%),其中合并有心外畸形胎儿8例(38.1%),20例孕妇选择引产终止妊娠,1例正常分娩,尸检结果除1例肺动脉狭窄合并有右室发育不良未完全检出外,其他超声诊断均与尸检结果相符。3例新生儿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1例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主动脉狭窄。结论:超声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重要手段,图像质量、分辨率、心脏病类型、胎儿位置等是影响其诊断正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5月使用美国GE—vivid—i便携式床旁彩超诊断仪对NICU新生儿中临床疑似先天性心脏病(CHD)的341例患儿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及胸骨上窝等多切面反复探查,CHD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床旁超声心动图检出CHD患儿256例,其中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96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82例,卵圆孔未闭31例。动脉导管未闭26例,二者并存12例,瓣膜反流2例,假腱索7例。NICU多为早产儿及新生儿,较为常见的心内分流为卵圆孔未闭,其与动脉导管未闭在未来均有闭合的可能,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为患儿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继发孔型ASD、12例管型PDA和4例膜周型VSD,均选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诊断、监测、评价疗效和随访。结果27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即刻成功封堵,1例A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者术后立即观察分流消失,术后复查无残余分流,无血栓形成,各瓣膜口无返流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以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下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共19例病人,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2例,均在心脏超声和X线指引下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19例病人均封堵成功,术后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1月、3月、半年复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ASD及VSD患者55例临床资料。5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33例,ASDl6例。VSD6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术后分别于1~3d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1个月~3年。结果 PDA封堵成功率94%,ASD封堵成功率88%,VSD封堵成功率100%。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1个月~3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左、右心室功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应该成为PDA、ASD及VSD治疗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本文报告我院自2005年2月以来,应用Amplatzer PDA、ASD、VSD封堵器治疗25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超多普勒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77020Ac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对临床疑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152例进行检查,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1例.结果:本组检出的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室间隔缺损(VSD)居首位,共10例,占32.3%.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和房间隔缺损(ASD)5例,分别占25.8%和16.1%.结论:彩超多普勒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案选择和术后评价提供了一种无创而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18岁至65岁,平均41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VSD合并PDA1例,单纯性肺动脉狭窄(PS)2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余50例痊愈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2010年成功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患者127例,其中ASD45例,VSD 42例,PDA 40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d,1、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127例患者均成功介入治疗。与术前比较,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心腔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0.05或P<0.01),心电图检查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房室传导阻滞(AVB)消失或减少(P<0.05或P<0.01)。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