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如料 《海南医学》2012,23(3):53-54
目的 观察与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60例高热惊厥患儿与30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进行对比,对两组患儿进行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惊厥发生在24 h以内者占90.00%,发作形式以全身发作最为常见(占96.67%),体温超过38℃占100.00%,发生惊厥的患儿血钠含量明显低于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血糖水平则高于发热但无惊厥的患儿(P<0.05),而两种患儿血钾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结论 加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与积极预防对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临床以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观察高热惊厥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惊厥次数,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结果用药后5分钟观察组惊厥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率、并发症率分别为95.5%、6.8%,与对照组85.7%、16.7%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惊厥、发热控制良好,疗效高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82例高热惊厥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80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予以相应治疗。结果:观察组182例患儿体温均超过38℃,165例在24 h内发生,174例为全身发作,治疗总有效率为93.4%;观察组患儿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N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有助于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控制惊厥,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池新红 《中外医疗》2011,30(4):84-84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的诊治情况、复发因素及后患症预防。方法本组分析总结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86例首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快速有效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一般首选安定止惊;积极抗感染。结果本组患儿每次住院惊厥得到控制,顺利出院。绝大多数高热惊厥的患者预后良好,20例复发,复发率为23.52%;复发因素与小儿首次发作体温、年龄、惊厥持续时间有关;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因反复发作并持续时间长可转为癫痫。结论要从根本上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加强身体锻炼,要讲卫生,避免受凉。作为家长要观察小儿精神和身体变化状况,避免小孩已因病发热一段时间了,可家长还没有发觉到。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出院时医生一定要向小儿家长叮嘱:一旦小儿发热,要提前控制原发病和温度,最好到医院求医,预防惊厥的出现,使惊厥及早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案例调查和病理分析,得出小儿高热惊厥案例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护理方法与防治措施,以此来处理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方法:选择并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共3年)小儿高热惊厥患者283例,对其相关的小儿高热惊厥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及时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我院诊治观察患儿情况:治愈率约96.8%,其中约20%正处于惊厥发作时得到治愈。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常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损伤,需掌握预防和综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7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06-107
目的:探讨对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我院收治的7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急救护理方法及卫生宣教工作在治疗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作用。结果:本组73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住院天数5~10d,治疗后随访,再次发作患儿12例,余患儿均未再次发作。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配合医生急救。做好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儿家长加强对高热惊厥及其并发症的认识,积极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治疗,分析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发热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6.06%和4.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40.40%和3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地西泮预防复发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赵继民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27-127,13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年来收治的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在1~2周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年,再次发生高热惊厥11例,再发生高热惊厥中有3例转为癫痫,脑电图为痫样异常放电,该类患儿惊厥发作次数均在3次以上.结论: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家族中有该病史且发作持续时间长、复发次数多可预防用药,一旦有发热立即应用抗惊厥药直至痊愈.  相似文献   

9.
薛幸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45+52-45,5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合理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后遗症、无死亡病例。对本组患儿随访2年,所有患儿均无智力和行为障碍。结论本病防治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惊厥、解除高热,惊厥发作后给予合理的抗惊厥药物,能够降低复发病例的发生,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复方小儿退热栓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患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以临床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行基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和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高热和惊厥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不会带小儿的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儿发展为癫痫的共32例(19.75%),其中有癫痫家族史的35例,转化为癫痫的15例(42.86%);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55例,转化为癫痫20例(36.36%);发热距惊厥发作的时间越短转化为癫痫的比例越高.结论有癫痫家族史及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发热与出现惊厥的间隔时间均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发展成癫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儿平均年龄(3.96±1.22)岁,惊厥发生时体温(38.83±0.19)℃,发作时间(5.48±4.29)min,单纯型高热惊厥70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0例。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止惊、降温、吸氧、降低颅内压、治疗原发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平均随访(19.58±9.90)个月,30例复发占37.50%,平均复发(2.01±0.33)次,2例患儿出现智力障碍,2例患儿转变为癫痫。结论高热惊厥在儿科常见,虽然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应积极控制惊厥发作,并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苯巴比妥口服对高热惊厥小儿预防惊厥再次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苯巴比妥口服;对照组43例,予单用苯巴比妥口服,观察2组患儿发热次数、惊厥再发次数以及用药情况和副作用。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全部患儿随访均满1年,治疗组再发率、再发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有高热惊厥病史小儿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苯巴比妥口服,可起到明显的预防高热惊厥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2月~2012年8月儿童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按照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应用常规护理50例标记为对照组,剩下应用护理干预50例患儿标记为观察组,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护理措施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结果:对于小儿高热惊厥实施护理干预前后,观察组护理治疗后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满意度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儿体温、减少惊厥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72例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庾金燕 《当代医学》2010,16(28):79-79
目的为探讨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随访2~5年,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发现本文高热惊厥复发率为50%。其中6月~2岁、有家族史、惊厥持续时间≥10分钟、初发体温〈39.5℃、发热24小时内惊厥≥2次、局限性发作患儿的复发率较高,分别为62.5%、86.7%、77.8%、57.7%、80%、80%。结论高热惊厥易于复发,复发因素与发病年龄、家属史、惊厥持续时间有显著关系(P〈0.01),与初发体温、发热24小时内惊厥次数有关(P〈0.05),与发作形式无关(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复方小儿退热栓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患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以临床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行基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和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高热和惊厥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不会带小儿的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小儿高热惊厥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丽 《吉林医学》2010,31(12):1714-1714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0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伴随疾病、发病季节、发病次数、首次发病年龄、家族史等。结果:初发年龄<2岁,体温<39℃,有阳性家族史,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小儿惊厥发生因素,及时作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镇静、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退热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及预防情况。方法对202例高热惊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6例复发(占37.6%),复发危险因素与初次发作体温、初次发作年龄、复杂型高热惊厥及惊厥家族史有关。选择复发2次以上的高热惊厥患儿38例,给予安定口服预防性治疗,34例未复发。结论对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随访,并采取干预措施,安定口服预防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并对其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小儿感冒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6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急诊处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采用临床常规急诊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患儿的(12.90%)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感冒发热患儿,可以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