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式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宫颈癌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治疗腹侧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行腹侧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种手术路径的囊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腹腔镜组囊肿暴露时间显著低于后腹腔镜组,但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已成为肾囊肿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即使囊肿位于腹侧,后腹腔镜也有其优势,对于术前考虑囊肿暴露困难的患者亦可考虑经腹路径。  相似文献   

3.
胡正鲜  武晓杰  肖尚文  徐刚 《海南医学》2022,(23):3031-3034
目的 研究层面外科技术加腔内悬吊术在经腹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拟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经腹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在经腹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层面外科技术加腔内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尿瘘持续时间、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术后24 h与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尿瘘持续时间、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90.00±46.00)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5.00±52.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后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4.26±0.24)分、(2.64±0.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及随机数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花费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1,P=0.011)。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有较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手术较安全、损伤性小、术后易恢复且并发症较少等优势,是宫外孕治疗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与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早期宫颈癌根治术152例,其中经腹腔镜手术55例(腹腔镜组),经腹手术97例(经腹组),比较2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经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在淋巴结切除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较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快,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与经腹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TLRP)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根据手术路径将患者分为TLRP组和ELRP组,每组41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排泄后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观察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3、6个月时的控尿情况。结果 ELR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LRP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LRP组(P<0.05)。2组患者术前PVR、Qmax、Pdet-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PV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每组患者40例.对比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西药治疗,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腹腔镜下的肠粘连松解术,对照组给予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道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道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腹腔镜下的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并发症出现率较低、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一系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旁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肾门旁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接受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热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应用于肾门旁肿瘤患者,有助于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1例,依据手术路径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经前三角入路实施腹腔镜手术,观察组46例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生活质量(GLQ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出院时观察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LPL)57例(腹腔镜组)及行传统开腹手术的100例(开腹组)确诊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盆腔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清扫盆腔淋巴结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较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基础上其手术疗效肯定,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下床时间、盆腔引流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整体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盆腹腔引流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整体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两组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确保其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内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4例,依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7)及观察组(n=47),两组均经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者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完成,后者则在腹腔镜下完成,分析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均延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稍缩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组45例,开腹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并发症、导尿管留置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1年FACT-G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在手术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上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9%(4/45),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7.1%(6/35);腹腔镜组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随访一年,腹腔镜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测评分显著高于开腹组.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肥胖型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书中两组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淋巴结切除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恢复情况(肛门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淋巴结切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创伤较小、恢复快、出血量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肾肿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开放式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蒂阻断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胆结石患者94例,依照手术不同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3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57例(TAPP观察组),填充式组5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总资源费用,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TAPP组切口长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肠道功能均低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亦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切口感染率、腹股沟血清肿及阴囊水肿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住院费用高,但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37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1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情况和术后进食、下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比观察组高,组间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不大(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效果显著,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相对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