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记录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的药学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由于2014年药师没有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2014年临床的不合理用药率为49.3%。2015年药师进行了药学干预后,2015年的不合理用药率仅为15.4%,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的干预,不仅可以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几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还可以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药师参与精神、心理科临床查房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干预的记录,对不合理用药医嘱涉及的药物类别和药学问题以及医师干预的接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干预成功率为78.79%;不合理用药医嘱涉及的药物类别以专科用药和二类精神药品为较多,干预成功率33.33%87.50%;干预涉及的药学问题主要是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干预成功率36.36%87.50%;干预涉及的药学问题主要是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干预成功率36.36%92.47%。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可以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通过干预减少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经验,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交流,实施正确的的查房干预,提高干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药学干预在预防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临床不合理用药记录和药学干预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比例。结果 经过临床药学干预之后,科室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下降,从干预前24.83%下降到干预后的3.67%,干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学干预在临床合理用药中作用重大,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在提高临床治疗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12例患者(共2840份医嘱),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药学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比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2.75%与对照组9.51%相比显著较低(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3%与对照组8.59%相比也较低(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减少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胜江 《大家健康》2016,(12):168-169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对于2015年1月-2016年我院肾内科、神经内科、骨科、儿科、妇科在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干预后的用药记录进行收集,并和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干预前的用药记录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药师在进行临床用药干预之后,我院的各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2.5天,药方使用不合格率下降了52%,药品费用使用平均降低了3886元,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下降了6.4%。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方式不同,医师的接受情况也不同,延迟干预的效果(95%)要明显大于及时干预的效果(58%)。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之后,规范了药师用药的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通过临床药师从临床药学角度,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实施干预后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抽取临床各科病历统计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医嘱病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使用率有了有明显的下降,平均使用率下降了14.5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病历下降了25.58%。结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是明显的,干预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6月妇科科室用药记录,将该用药记录与我院2016年3至6月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妇科用药记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8±0.7)d,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3±0.5)d,干预前药品费用为(7423±101)元,干预后药品费用为(3674±102)元,干预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5%,干预后使用率为52.5%,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对临床医师用药行为起到规范作用,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种干预方式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各个科室接受用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干预,参照组没有进行用药干预.结果: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处方不合格率降低了45.9%,抗菌药使用率降低了35.8%,不良反应率降低了6.9%,康复时间缩短了4.2d,抗菌类用药费用减少了1400元,用药总费用减少了2313元.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有利于患者临床用药科学化、合理化,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与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90例,将未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将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观察组,每组各45例。分析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3±1.67)d、处方不合格率为6.7%、抗菌药使用率为26.7%、不良反应率为2.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调取2012年1月-6月和2013年1月-6月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儿科和妇科患者病历和临床用药方案。结果:药师干预后2013年1月-6月临床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各项指标均比药师干预前2012年1月-6月显著降低(P <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调取2012年1月-6月和2013年1月-6月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儿科和妇科患者病历和临床用药方案。结果:药师干预后2013年1月-6月临床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各项指标均比药师干预前2012年1月-6月显著降低(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选取100例临床中有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案例资料发现不合理的用药的治疗问题,并对这种问题实施相关干预措施。比较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前后患者相关病情的治疗情况,并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使临床用药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情况做一个良好的控制,减少社会药物资源浪费,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在临床用药中起到良好的影响效果,不仅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还增加了用药效率,节约了药物资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的突出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门诊药房所记录的各科室用药情况,对比临床药师行药学干预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从临床用药情况可看出采用药学干预后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之干预前出现明显降低(P <0.05);从临床基本情况可看出采用药学干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药品费用以及抗菌药费用明显减少(P <0.05);延迟干预的接受率(90.0%)高于及时干预(70.0%,P <0.05)。结论:鉴于临床用药具有诸多不合理性,临床药师应实施延迟药学干预,规范用药操作,增强药师用药安全意识,改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药师对临床不恰当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回顾性探究本院临床药师对本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及有关资料,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药学干预,我院临床不恰当用药现象显著降低。结论经过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干预,本院不恰当用药的状况持续不断地降低,不论是在药物剂量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进而提升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提高医院的临床用药合格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临床用药处方单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处方单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对处方单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并对干预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我院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适当的干预,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由2011年的28.6%下降到了3.6%.结论: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对临床不合理情况进行药学干预,不仅可以对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而且还可以降低临床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出现,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王尧  潘永辉 《中外医疗》2014,33(1):96-96,98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该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未进行用药干预前的用药记录。与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用药记录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药学干预后,该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下降2.01d,处方不合格率下降56.3%,抗菌药使用率下降30.2%,药品费用平均降低3777.6元,抗菌药费用平均降低2185.4元,患者不良反应降低6.5%;及时干预医师接受率为53.6%,延迟干预医师接受率为94.7%。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药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干预,可提高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7.
为管理控制当前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用药安全,本研究依据目前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临床用药不合理问题具体表现,理清不合理用药问题后,提出具体的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以此增强临床药师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起实施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处方,分别选取实施前(2016年6月~2016年12月)临床用药处方528张、实施后(2017年6月~2017年12月)临床用药处方536张,统计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用药处方后,可有效的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部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重复用药、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药师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药学干预之后,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严格规范了临床药师的用药行为,有效提高了医院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师干预前后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并比较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前后的差异。结果:对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对策后,不合理医嘱由原来的1.09%下降为0.69%,医嘱纠正率由63.18%提高到97.89%。结论:提高药师审方能力,运用药学知识对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能有效促进抗肿瘤药物更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