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压疮、腹胀、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行4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比较2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明显减少;术后1 d、7 d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作用显著,可缩短病程,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手术护理配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采用后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强手术护理配合,能让手术时间有效缩短,让术中出血量减少,让患者术后疼痛得以有效缓解,并让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斜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取抽样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单号为对照组,共28例,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双号为观察组,共28例,采取后路伤椎斜置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后路伤椎斜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末位数字奇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未选后路入路,观察组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后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s角矫正、椎管截面积改善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2组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及脊髓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术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不仅固定可靠,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腰椎骨折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专项整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腰椎功能、脊髓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腰椎功能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脊髓功能B级(12.96%)和C级占比(25.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脊髓功能D级(38.89%)和E级占比(2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63%、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采取针对、有效的整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可改善患者腰椎、脊髓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张应华 《求医问药》2014,(3X):18-19
目的:探讨对行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80例患者均使用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我们按照就诊的顺序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骨科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给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与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是否伴有术后并发症出现,以及神经系统有无损伤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78.05%相比,差异显著(χ2=5.1446,P<0.05)。结论对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性患者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X线、CT辅助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置钉情况及术前、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75.31%(180/239)、95.32%(224/23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率及准确性,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配合.方法对68例手术患者给予术前访视、术前准备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手术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且术后康复快.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配合默契的手术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经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情况及术后4周感觉运动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比较相差不大(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感觉运动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推广运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4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传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2种手术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的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SAS、SD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尿路感染、腹胀、褥疮及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中配合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配合和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术中配合与护理配合,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黎品泉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55-3956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脊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2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20例采用微创小切口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90.00%),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脊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实验组患者45例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一段护理周期后,总结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神经系统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恢复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接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的损伤,提高术后恢复效果,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RA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影像学检查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观察组接受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置钉准确率及术前、术后1、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X线暴露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置钉为93.81%(212/226),高于对照组的72.61%(175/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RA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置钉准确率,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整体化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椎弓根棒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腰背肌功能恢复优良率)、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心理状态评分(SAS、SDS评分)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背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7%(5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43/55),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5%(14/55),低于对照组的45.5%(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整体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余斌  管四炎 《浙江医学》2021,43(13):1450-145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132例,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68例(观察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64例(对照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腰背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两组患者痛觉、触觉、运动功能评分、椎体前高比、椎管侵占率、伤椎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痛觉、触觉、运动功能评分、椎体前高比均高于对照组,椎管侵占率、伤椎后凸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有助于促进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腰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和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半年后2组Cobb角度的变化情况和引流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半年后Cobb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影响较大,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以有效固定骨折,且治疗后Cobb角度恢复较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