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寻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应用于妇产科剖腹手术腹部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观察组200例采用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进行横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对照组200例普通用4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三针,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普通缝合法比较,用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进行横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术后疼痛较轻,伤口愈合好,瘢痕小呈线形,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妇产科剖腹手术,腹部横切口采用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是一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应用于妇产科剖腹手术腹部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观察组200例采用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进行横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对照组200例普通用4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三针,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普通缝合法比较,用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进行横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术后疼痛较轻,伤口愈合好,瘢痕小呈线形,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妇产科剖腹手术,腹部横切口采用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是一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陆叶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41-141
目的:探讨腹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在妇产科手术中的运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手术横切口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方法(120例)与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层全层或分两层缝合方法(120例)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皮肤缝合方法比较,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术后疼痛较轻,伤口愈合好,瘢痕小,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腹部横切口应用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术是一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不仅与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污染及患者体质有关,而且与术者的缝合技术技巧关系密切。香港周基杰医师1991年创立了一套新观念剖宫产术传入大陆,受该术式的关腹方法启发,我院对1998年1月至1999年2月妇产科部分患者的腹部切口采取了新的缝合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230例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施术顺序为剖宫产术128例,子宫切除术55例,附件手术34例,宫外孕手术13例。下腹部正中纵切口100例,横切口130例。1.2 手术方法分下腹部纵切口、横切口两种。1.2.1 下腹部正中纵切口按传统方法常规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然后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材公司所出品的0/4针线一体薇乔消毒可吸收性合成缝线,以尾端另穿大号圆针在切口上端开始进行全层连续缝合皮下脂肪层达切口下端,将线尾拉紧钳夹留待与皮内缝合线打结。针线一体端从切口上端开始行皮内连续褥式缝合至切口下端时将线与皮下脂肪层线尾打结3个,紧贴皮肤剪断线头结便会缩至皮下。也可在缝合皮下脂肪层时独立打结,皮内缝合完毕后不打结行皮外留线头约2~3cm,3d切口更换敷料时剪去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从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剖腹产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病例为观察组,另取20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减轻痛苦和负担,患者非常满意,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 87例剖宫产术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研究组,103例剖宫产术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研究组(97.70%)高于对照组(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良斌 《海南医学》2004,15(11):85-85
目的 对下腹部横切口和纵切口两种方式临床观察 ,减少术后病率。方法 设立随机的同期病人 ,纵切口为对照组 ,传统的开腹方法 ,切口在 12 -14cm之间。结果 下腹部横切口 ,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方法 ,筋膜宽针缝合 ,减少线结反应、硬结。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妇产科手术以下腹部盆腔操作为多.采用腹部横切口不仅有美容的优点,而且几乎不产生腹壁切口疝。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妇产科腹部横切口手术开始采用一层缝合皮肤切口法.认为其手术操作较分层缝合皮肤切口法简便,可缩短整个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忠 《广州医药》2001,32(3):13-14
目的:分析80例改良剖宫产术。方法:采用下腹横切口,皮肤层锐性切开,其余各层钝性撕开,子宫切口选择于子宫下段之“H 部”即膀胱反折腹膜上2cm处,采取钝性撕开;不缝合腹膜以减少术后粘连及疼痛,7号丝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仅3针,皮钳钳夹对合皮肤3-5min。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0min,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出血150ml,即使胎头嵌于盆腔处,亦无切口向下或两侧延裂现象。产妇疼痛轻,损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结论:采用腹部横切口是对剖宫产腹部切口的良好改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江凌  陈丽平  林炫 《中外医疗》2010,29(3):11-12
目的探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妇科手术横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选择下腹部横切口作妇科手术的女性病人,其中43例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研究组,另外43例采用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全部病人的切口于手术后8d内无切口感染症状。对照组少数病人的切口于术后第4天后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症状。结论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方法比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切口的方法更利于下腹部横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邓文英 《中原医刊》2006,33(15):51-51
目的探讨可吸收合成线应用于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缝合的效果。方法观察组520例采用可吸收合成线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500例传统丝线间断缝合腹部皮肤,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法比较,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术后疼痛较轻,伤口愈合好,瘢痕小,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应用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术是一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更好的缝合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并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300例,分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常规皮内连续缝合、新式间断缝合3组,每组100例,分析其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及术后42 d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1)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4.5±1.5)min vs (6.7±1.8)min,P=0.000]、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7% vs 66%,P=0.000)、术后42 d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3% vs 5%,P=0.000)均低于常规皮内连续缝合组;(2)与新式间断缝合组相比,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组术后42 d皮下硬结发生率低(2=11.06,P=0.001).结论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的皮内连续缝合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好的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横切口不缝脂肪层三针皮内缝合法效果。方法:对1 200例腹部横切口患者进行不缝脂肪层三针皮内缝合法,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 200例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红肿及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整齐,美观,瘢痕少,无需拆线。结论:妇产科腹部横切口不缝脂肪层三针皮内缝合法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和瘢痕形成,方法简便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妇产科肥胖患者下腹部纵形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改用皮下硅胶管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肥胖患者400例,纳入标准:1腹部切口皮下脂肪层厚度≥3cm;2术前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重度贫血等合并症;3手术切口方式均为下腹部纵形切口。其中对照组240例,观察组160例。观察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硅胶负压引流管1根,脂肪层不单独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脂肪层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皮下脂肪层不缝合联合硅胶管负压引流装置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40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横切口,保留腹壁浅层血管、脂肪层自然对合伤口愈合情况.方法对400例妇科与产科腹部手术横切口,取pfannenstial皱纹切口,采用新式剖宫产方法进腹腔.腹膜及筋膜层用0/2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脂肪层不缝合,皮肤用0/2或0/4可吸收线皮内包埋缝合,两端点各留1~2cm,术后5d可将缝线完整抽出(若为0/2可吸收线缝合)或修剪两端线头.结果 400例手术病员伤口全部Ⅰ期愈合,伤口软、平整呈线状.结论腹部横切口保留腹壁浅层血管、脂肪层自然对合可减少伤口局部炎性反应,减轻瘢痕形成,值得广大临床妇产科医生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更好的缝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要求并在本院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300例,分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常规皮内连续缝合、新式间断缝合三组,每组100例,分析其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及术后42d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⑴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术后42d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皮内连续缝合组〔(4.5±1.5)min和(6.7±1.8)min,P =0.000;7﹪,P =0.000;3﹪,P =0.000〕;⑵与新式间断缝合组相比,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组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术后42d皮下硬结发生率均低(X2=68.92,P =0.000;X2=11.06,P=0.001)。结论: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的皮内连续缝合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好的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缝合方式;皮内连续缝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310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常规缝合腹壁与317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产妇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产妇年龄,孕产次,产科合并症等相关因素比较无差别。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的比较,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采用连续缝合筋膜层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而不缝合皮下脂肪层,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减少了皮下异物刺激和硬结。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皮内缝合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的手术方式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所以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何改进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产科医生的努力方向。为寻求一种简单快捷的美观的术式,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17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皮内缝合经术后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腹壁切口“内8字”缝合的术后感染率、优点、缝合要点及适应症。方法2003年1~12月178例妇产科手术,腹壁纵、横切口皮肤,皮下采用1号丝线分层缝合,皮下脂肪间断缝合,皮肤层皮内边连续缝合法为对照组:2004年1~12月193例妇产科手术,腹壁纵、横切口皮肤,皮下采用4号丝线全层“内8字”间断缝合法为观察组,两组伤口均为术后7d拆线,两组缝合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伤口感染2例,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为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观察组缝合有术后切口外观平整、美观,对合止血效果好,脂肪层无线结异物刺激,缩短了关腹时间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报告改良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106例,于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撕拉式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钝性撕开腹膜,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连续缝合筋膜,全层间断缝合皮肤、皮下脂肪3针。术后7天B超监测腹壁及子宫切口。并与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80例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开始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妇科下腹横直切口手术不缝合腹膜及皮下脂肪层是否影响手术后效果。方法:对140例妇科手术采用下腹横直切口,关腹时不缝合腹膜及皮下脂肪层,皮肤予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与同期下腹横切口缝合腹膜及皮下脂肪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术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病率降低,(P<0.05);疼痛减轻,伤口愈合好。结论:下腹部横直切口不缝合腹膜及皮下脂肪层不但不影响手术后伤口愈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患病率低、术后恢复快、方法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