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与利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实施1年后跟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和科学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70户农户,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跟踪调查。结果:两次调查农民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年住院率和半年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35 .86‰、4 7.70‰、10 6 .0 4‰,与基线调查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而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分别为112 .2 9‰、16 .93%、2 4 .0 6 % ,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分别为4 .6 9‰和8.0 9‰,与基线调查相比两周就诊率显著提高,应就诊未就诊率、应住院未住院率、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显著下降( P<0 .0 5 )。因病致贫比例由4 7.6 2 %下降到2 7.78%。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由4 7.9%下降到35 .2 % ,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 %下降到6 8.8%。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1年后,卫生服务需要无显著变化,农民的就诊意识有所提高,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有所增加,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因病致贫比例下降,但造成农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4次追踪调查的比较,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后,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约70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80.14‰,高于2005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88.32‰,5年来呈下降趋势;年住院率为59.89‰,5年来呈上升趋势;患者未就诊率为36.02%,高于前4次调查结果,需住院未住院率为11.97%,5年来呈下降趋势;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41.79%,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70.59%,均高于2004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62.50%。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然是影响农民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3次追踪调查的比较,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江西省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三个样本县(婺源县、芦溪县、修水县),每县随机各抽取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各取70户左右进行入户调查,将连续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89.08‰;两周就诊率为106.30‰;患者未就诊率为29.83%;年住院率为66.25‰,呈逐年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为17.57%.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次未就诊的主要原因变为自我医疗,占28.44%,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仅占16.97%;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78.72%;提前出院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仍为经济困难,占54.16%.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是影响农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但影响门诊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已转变为自我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5次追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并探索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各取70户进行人户调查,将6次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73.28‰,较2007年有所下降但高于2005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102.asho、6年来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患者未就诊率为24.57%,较2007年有所下降;年住院率为84.59‰,6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为6.47%,6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本次仅占9.30%,为历年最低,未就诊主要原因本次调查为自我医疗.占34.88%;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81.82%,高于以往5次调查结果。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66.70%。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是影响农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但已不再是影响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需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的调查,为制订合理的补偿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2周患病率调查。结果2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风湿和类风湿、高血压。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和不同经济收入调查对象的2周患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和建议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群,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诊断和治疗的培训,以满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卫生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调查,为制定合理的门诊补偿比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2.72%,略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2%)。就诊的主要机构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未就诊比例为21.3%,明显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45.8%);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7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为:家庭人口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实施家庭账户。[结论]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持个体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销售的管理,为新农合的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医疗费用影响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两次追踪调查的比较,了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实施后.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费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人户凋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70户,将结果与前两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农民年人均医疗费用由2003年的212.62元增至2005年的385.37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4.63%;其中门诊费用为183.53元.住院费用为201.84元.均较前明显增加。住院费用变化主要是由20000元以上费用段费用增加所致.且次均住院费用以县以上医院增加为主,乡、县两级医院略有下降。2004年次均住院补偿费用813.59元.考虑物价上涨.抵消医疗费用增长,仅补偿251.58元.2005年的情况类似。结论:婺源县农民医疗费用上升较快.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补偿.大部分被医疗费用上涨所抵消。必须采用多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控制重要混杂因素的情况下采用分组与空白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性研究,通过Propensity Score Match的方法进行两组间的匹配后研究效果指标。结果自愿参合人群有一定选择性;参合对促进门诊利用总量增加有限,但对改善应就诊而未就诊的影响较明显;对促进住院服务利用总量增加明显,由于需住院人数和未住院人数的同时增加,对降低未住院率的作用不明显。不同补偿模式发挥作用不同,以补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的作用更好。结论试点性的新农合制度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用的发挥与补偿模式紧密相关,仍需加大筹资力度以更好发挥新农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标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三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和三个非试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状况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特别是在改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和住院费用负担公平方面作用更为突出。但是,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其作用有限,应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状况,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2 430户共9 740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AS 8.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2周总患病率为13.53%(1 317/9 740),2周患病率在不同调查县和年龄组农村居民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县农村居民2周患病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患病未就诊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没钱;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79.22%(2 157/2 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应住院而未住院在不同县、家庭年收入、家庭是否有存款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门诊就诊利用状况好于全国水平,但农村住院服务利用较低,农村住院服务利用与农村居民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江西省低保户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婺源县、芦溪县和修水县低保农户375户,入户调查。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慢性病影响低保户农民健康状况仍然比较突出,但对两周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有所下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导向,有利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完全解决低保户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健康卡制度,保障低保户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政府出资和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相结合方式成立低保户救助基金,从根源上解决低保户农民健康问题和经济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认知情况的变化.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人户调查进行纵向对比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70户,分别于2003年、2004年及2005年进行新农合实施前的基线调查及实施后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2005年有99.20%的农户知道新农合在农村开展,与2004.年相近,但知道国家出资及住院费用怎样报销的比例有所下降;56.80%农户知道周围有人报销过住院费用,80.53%的户主认为住院报销方便,61.95%的人认为住院费用报销时服务人员态度很好,对医疗机构质量及态度评价“较好”及“很好”的分别占56.48%、75.41%,均较2004年显著上升;在各项评价结果中.“不知道”的比例均明显下降。62.79%的人认为新农合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较2004年显著增加;89.81%的人表示愿意明年继续参加,呈逐年增加趋势。农民对新农合的好处的认识,前3位仍是“生大病有一定保障”、“医药费可报销一些”、“政府集体会补贴一些”.认同比例均较2004年显著提高;在对新农合的担心及意见中.两次追踪调查中“报销比例低”.“报销手续繁琐”均占前两位,但担心的比例有所增加.而第3位担心的由2004年的“不看病也得交钱”变为“看病更贵”。结论:婺源县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两年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新农合.且对新农合好处的认识加强了,大部分人认为参加新农合后生大病有一定保障,对新农合报销及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满意度明显增加。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对新农合的优惠政策及具体实施方案不了解。建议继续做好新农合宣传教育及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实施方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所构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采用信度、效度、区分度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总体指标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889;主成分分析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有较好的区分能力。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合理性、科学性、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处于转型时期、适应"二元"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设计的,适用不同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二者的异同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更多的是制度框架、制度内容和制度性质的相同或相近,而二者的不同,更多地表现在形式上的差异,其保障水平、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的差别,更多的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二元"背景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15.
华北新农合实施前后病员流向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新农合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观察450万人口范围内的新农合运行状况,统计对比当地实施新农合前后卫生服务利用程度的各项指标。结果:年住院率、两周就诊率、门诊分流构成、住院分流构成等各项卫生服务利用指标,较新农合实施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新农合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程度,使农村居民就诊医院的层次重心下移,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利用,缓解了城市大医院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启动后农民对其的认知和评价,为正确评价新农合的实施效果及其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农民中,100%的人知晓新农合,90.5%的人表示明年会继续参合;仅69.2%的人知道国家出资,39.7%的人知道国家出多少钱;对新农合主要担心的是"报销比例低"、"报销手续繁锁;"Log 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参合意愿与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农民认为生大病有一定保障及担心参合后看病更贵有关。结论:新农合在江西省启动以来,在各试点县农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还有部分农民对新农合制度不太了解,甚至存在顾虑,应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制度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基线与追踪调查的比较,研究婺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变化,为完善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纵向对比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研究对象,运用集中指数(CI)、不平等斜率指数(SII)及利用/需要比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追踪调查两周就诊率由97.35‰降为56.70‰(P=0.000),CI由-0.10变为-0.03,SII由-11.89变为-2.04;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的CI由0.01变为-0.14,SII由1.25变为-6.11.需住院未住院率由39.60%降为11.02%(P=0.000);因经济困难未住院比例的CI由-0.02变为-0.06,SII由-2.82变为-10.00.利用/需要比由1074.77增至3011.01(P=0.018),Spearman相关分析与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不大,但提示经济状况较差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偏低的状况可能略有改善.建议增设慢性病补偿、降低起付线、启动医疗救助或提供住院贷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