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过敏性紫癜并不少见,它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是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进入皮下或粘膜所造成的.其面积大小不定,常见的有瘀点、淤斑、紫斑.其特点为骤然发生,数目较多,微微发痒,在压力下颜色不退.常伴有关节炎、腹痛、便血、肾小球肾炎[1].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治疗的32例腹泻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无1例发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而对照组有2例出现感染,2例发展成为肾炎,两组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患者焦虑评分正常者所占比例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抑郁自评正常率为68.75%,而对照组仅为43.75%,两组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于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儿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帮助过敏性紫癜患儿改善应对方式,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儿焦虑情绪,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7岁~14岁的学龄儿童,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发病多,夏季较少。一般预后较好,但易复发。主要病变部位为毛细血管,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内二科自2003年2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10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6例,年龄在5~16岁。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证候、方药及转归等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在本院住院的4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证候分型、方药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腹痛症状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腹型HSP患儿发病年龄3~12岁42例(89.3%),发病季节春秋冬39例(83.0%),发病诱因感染者28例(82.4%),农村患儿30例(63.83%)。辨证论治血热妄行型38例(83.27%),生地等12味中药是使用频率高于52.63%的常用药。有腹痛症状和无腹痛症状患儿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过敏史、前驱感染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痛组混合型显著多于无腹痛组(72.34%比21.05%,P〈0.01)。46例治愈好转(97.87%)。结论腹型HSP发病以8~12岁儿童多见,春秋冬季为主,感染为第一位诱因,农村患儿发病较多,中医辨证以血热妄行型多见,腹痛组混合型显著多于无腹痛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上发病率仍然很高,合并肾损害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其发病机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众多学者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发现一部分因素T细胞功能改变、细胞间粘附因子-、P选择素、内皮素、一氧化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基因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研究过敏性紫癜(HSP)体液免疫状态,探寻其发病机理。方法随机收集HSP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IgE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IgG、IgA、JgE及C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g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3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紫癜性肾炎患儿IgG、IgE、C3明显低于HSP肾未受损者。结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补体激活可能在其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小扮演一定角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维生素D受体(VD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与Th17/Treg平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确诊的55例HSP患儿为HSP组,并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VDR mRNA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VDBP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VDR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比例;Pearson法分析VDBP与VDR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Th17/Treg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VDBP和VDR水平对HSP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SP组患儿外周血中VDBP表达水平明显下调,VDR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患儿Th17、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5);VDBP与Treg呈正相关(r=0.358,P<0.05),与Th17、Th17/Treg呈负相关(r=-0.436、-0.606,P...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各种中外文数据库、OA资源库、百度学术搜索引擎以及最新的纸质文献,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审员评估试验的质量并独立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1005例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组优于含有西咪替丁的常规治疗组和不含西咪替丁的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治疗过敏性紫癜可以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肾脏损害率(P<005),同时可以缩短皮疹、腹疼、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肾脏损害恢复时间(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低,其疗效需要进一步高质量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肿瘤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肿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2],观察组34例在住院期间进行整体的疼痛评估、用药的护理干预和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因肿瘤引起的疼痛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中除一例转院,一例中途出院 s 失察外,其余疼痛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在肿瘤合并疼痛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不适感,减少疼痛的相关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1~2009年103例过敏性紫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中,本病皮肤紫癜伴消化道症状者74.8%,伴关节症状者57.3%,伴肾脏症状者4.9%。病前有感染史者占30.1%;食可致敏性食物者占15.53%,有寄生虫史者占17.48%;接触花粉,新家俱,虫咬过敏者占11.65%,仅1/3病例原因不明。结论:本病根据病史诊断不难,当消化道症状或关节症状出现在皮肤紫癜之前,易误诊。病因与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预后良好,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20.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病认识。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6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行胃镜检查,14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泻为主,分别为89.8%、46.5%和12.8%。内镜下胃肠道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广泛多发的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多发溃疡等,上消化道以十二指肠降段最严重,下消化道以末段回肠最严重。12例被误诊,分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结论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结合该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