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血浆交换疗法(Plasma Exchange,简称PE)为通过血细胞分离器将病人血浆分离抽出,并同时补入健康人血浆的一种治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除去血浆中所含的异常蛋白或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异常代谢产物、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国外主要用于治疗代谢及免疫异常的疾病。1978年Brettle 首先应用此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近年来随着血浆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G—BS 发病机  相似文献   

2.
苯妥英钠是最常用的抗惊厥剂。苯妥英钠大量结合于血浆蛋白(~90%)。和苯妥英钠一样,水杨酸盐也有非线性动力学和血浆蛋白结合的亲合力。因此,当这两种药合用时可能发生蛋白结合的排代。试管中对结合的苯妥英钠加入治疗浓度的水杨酸盐后,苯妥英钠的游离部分增加60%到100%。本文研究:1,在体内苯妥英钠治疗的稳定的浓度下,苯妥英钠的蛋白结合被水杨酸盐排代的量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C(PC)与蛋白S(PS)的影响,探讨HBO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HBO治疗组,用酶免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蛋白C与蛋白S水平,观察HBO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PC、PS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后HBO治疗组患者血浆PC、PS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并且恢复正常,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PC、PS水平仍低.结论HBO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浆PC、PS水平恢复正常,减轻神经系统损伤,对脑梗死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C(PC)与蛋白S(PS)的影响,探讨HBO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HB0治疗组,用酶免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蛋白C与蛋白S水平,观察HBO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PC、PS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后HBO治疗组患者血浆PC、PS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并且恢复正常,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PC、PS水平仍低。结论HBO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浆PC、PS水平恢复正常,减轻神经系统损伤,对脑梗死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静脉点滴法,观察其对血浆蛋白、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S患儿血浆蛋白明显升高,血脂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治疗NS的部分机制可能是升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施他宁(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施他宁治疗(治疗组),B组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于入院第1、7、14天抽血测定血浆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浆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施他宁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快。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较快的原因可能与施他宁可减轻胰腺水肿、渗出及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浆S100β蛋白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较好改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血清hs-CRP水平,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出血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性失代偿,或是由急性中毒、病毒或缺血导致的大块肝坏死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以由于肝脏疾病在一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出现慢性肝病的急性失代偿性肝功能衰竭,不进行肝脏移植其预后较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疏水蛋白结合代谢物对肝功能衰竭中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胆汁酸或胆红素这些蛋白结合能力强的代谢物(ABT) ,对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进一步的肝细胞合成和解毒功能恶化等方面重要影响因素[1]。体外肝脏支持疗法作为肝脏移植前期的过渡治疗和作为常规的内科治疗的辅助方案应用了几十年。现在这种治疗系统主要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型两种方式[2]。在非生物型治疗系统领域,几乎所有体外血液处理的技术基础都有研究,主要包括全血置换、血浆置换、血浆成份置换、通过碳和其它吸附剂血浆灌流、血透和血滤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治疗方案[3]。对有关代谢蛋白结合毒素在肝功能衰竭和多脏衰的发生发展中关键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安全和良好生物相容性治疗技术的需求,促使白蛋白透析概念的研究与发展。这种治疗技术方案的目的,就是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引起副作用的危险下,有效地清除蛋白结合毒素(ABTs)和水溶性毒...  相似文献   

11.
异搏停 Verapamil 通常用于对心律不齐的治疗。对心脏节律障碍,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也已广泛应用。异搏停对上述疾病的药理性质和临床疗效已经广泛证明;但对异搏停的血液分布和血浆蛋白缚束的情况则了解的很少。Schomerus 等对服用该药的三名患者研究中,发现异搏停的血浆蛋白缚束率在88.7%~92.0%之间。而 Mcallisler 等在对狗的研究中,血浆蛋白缚束率仅在13.5—20%。为了更好的了解异搏停的血浆蛋白缚束情况,我们分几个组进行了研究:1、健康试者,2、施行心导管手术的患者,3、冠状动  相似文献   

12.
血浆蛋白C蛋白S及其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浆蛋白C(PC)、蛋白S(PS)缺乏会使人体的凝血及纤溶平衡受影响,使凝血亢进,从而发生血栓性疾病。许多疾病也会影响血浆蛋白C和蛋白S的含量和活性,因此血浆蛋白C、蛋白S检测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及观察预后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血浆蛋白C、蛋白S及其检测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黄雷  黄艳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82-24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心脑舒通胶囊3粒,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观察50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加用心脑舒通治疗3个月后,监测患者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浆Hs-CRP,具有降血黏、抗感染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吸附、血浆置换治疗在高胆红素患者中的治疗差异。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胆红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血浆置换组、血浆吸附组,每组25例。血浆置换组、血浆吸附组分别使用血浆置换和血浆吸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周后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清蛋白、不良反应以及总体好转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24 h后、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总胆红素、ALT、AST、PT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蛋白在血浆置换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浆吸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4 h和1周后的PTA、清蛋白以及总胆红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吸附在清除胆红素方面能达到血浆置换的相同要求,能满足清除胆红素的目的,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可作为血浆置换的替代治疗,为肝移植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蛋白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30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死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及血浆蛋白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病死率降低、APACHEⅡ评分下降、血浆蛋白C水平升高(P<0.05)。结论: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可提高MODS患者血浆蛋白C水平,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蛋白粥治疗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肾病综合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开始及结束时检查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和肾功能变化。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服用蛋白粥1~2个疗程,重点观察血浆白蛋白提升幅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服用蛋白粥能明显提升血浆白蛋白水平,病情越重,血浆白蛋白越低,血浆白蛋白提升的越快,疗效越好;临床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粥治疗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疗效肯定,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病程短的优点,既经济又安全,为临床应用白蛋白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针刺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浆Tau蛋白表达。结果: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Tau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Tau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浆Tau蛋白可能是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未调脂治疗前及使用1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7天后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CS患者32例及非冠心病患者16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入选者在调脂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清晨空腹分别抽取静脉血,对照组入院次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TM及hsCRP。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浆TM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TM及hsCRP;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短期治疗后,TM及hsCR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血浆TM和hsCRP均升高;早期强化他汀药物治疗能降低血浆TM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长期大量蛋白尿,使机体内蛋白大量丢失,血浆蛋白低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临床表现明显水肿,用一般利尿剂疗效不满意。因此,临床治疗应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以促进利尿,减轻浮肿,并减少蛋白丢失,这是治疗肾病的一个有效措施。近来对肾病的治疗,除用类固醇药物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