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经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提出防治措施。方法20例患者均行脑室引流并注入尿激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12例发生并发症:消化道出血6例,脑室感染2例,再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局部出血点1例,脑积水2例。良好恢复9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效果满意,但应注意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全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成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对照组)和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组(试验组),每组各25例.评价治疗后第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死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第14天,住院患者共死亡10例,其中对照组死亡7例,试验组死亡3例.治疗后第14天、试验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占68.2%(15/22)、31.8%(7/22),对照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占44.4%(8/18)、55.6%(10,18),试验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比例增加,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比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死亡病例数共14例,其中对照组死亡9例(36.0%),试验组死亡5例(20.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与单纯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相比,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注射尿激酶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8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出血量多的一侧脑室,钻孔并置入导尿管,尿激酶注入脑室,术后每24 h注射一次。结果48例患者行脑室引流注射尿激酶,死亡8例。结论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在脑室引流的同时脑室内注射尿激酶能明显缩短疗程,有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对冲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双侧脑室对冲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全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动态头颅CT检查:侧脑室、第三脑室积血清除时间为(3.30±O.65)d,第四脑室积血清除时间为(4.10±0.56)d;术后3—6个月随访,根据Glasgow预后量表评分判定疗效:良好/中残23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双侧脑室对冲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能缩短全脑室出血患者的积血清除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侧侧脑室引流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疗效.方法 85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中,采用单侧侧脑室引流+脑室内尿激酶纤溶治疗+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置换术39例(单侧侧脑室引流组),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脑室内尿激酶纤溶治疗+终池持续引流术46例(双侧侧脑室引流组).结果 单侧侧脑室引流组治愈率为15.38%(6/39),有效率为56.41%(22/39),病死率为23.08%(9/39);双侧侧脑室引流组治愈率为30.43%(14/46),有效率为78.26%(36/46),病死率为8.70%(4/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侧脑室引流组脑室系统内积血清除时间为(8.9±3.4)d,双侧侧脑室引流组脑室系统内积血清除时间为(6.3±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侧脑室引流+脑室内尿激酶纤溶治疗+终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脑室系统出血操作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存活12例,死亡6例,死亡率33.33%。完全康复5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继发性脑水肿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尿激酶可以促进血肿的溶解,副作用小,两者联合使用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程瑞汉 《工企医刊》2004,17(6):49-50
我院自1998年引进CT以来,采用单、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发病时间<6h且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20万U,30 min内滴注完,同时准备动脉溶栓:行全脑血管造影,经微导管在靶血管闭塞点进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中持续以1万U/min泵入,总量不超过100万U.静脉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剂量为100万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中,60 min内滴注完.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溶栓后90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生活质量及修订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7d和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溶栓组[(8.97±4.56)分比(11.01±3.65)分,(6.88 ±2.31)分比(8.34±3.05)分,(4.06±3.02)分比(6.73±2.15)分](P<0.05或<0.01).两组溶栓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BI评分[(79.55±19.64)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69.31±21.35)分](P=0.0162).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mRS评分0~2分(疗效良好)率[72.0%( 18/25)]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52.0%( 13/25) ](P=0.0198).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该方法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龙振海 《职业与健康》2003,19(6):120-121
1996~2001年,我们应用尿激酶脑室引流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4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5岁。高血压病史10~30 a。意识状态按GCS 3~5分6例,6—8分21例,9~12分16例,较刘芳龄分型[1],单脑室出血12例,部分脑室出血20例,全脑室出血11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10—20 ml以下10例,20~30 ml120例,30 ml以上13例,。出血至手术时间:6 h以内8例,7~24 h 23例,24~72 h 1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uPA、uPA-R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骨肉瘤和24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uPA、uPA-R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骨肉瘤组织中uPA、uPA-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和58.1%,骨软骨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6.7%和8.3%,骨肉瘤组织uPA、uPA-R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P<0.01)。在骨肉瘤侵袭性病例中,uPA和uPA-R阳性为95.0%和75.0%,高于非侵袭性病例63.6%和27.3%(P<0.05)。uPA、uPA-R阳性表达病例术后5年死亡率分别为94.4%和77.8%,高于阴性表达组46.2%和30.8%(P<0.05)。uPA、uPA-R在骨肉瘤病理分级ⅠⅡ-病例的阳性表达率是50.0%和30.0%,低于病理Ⅲ级的阳性表达率85.7%和71.4%(P<0.01)。骨肉瘤中,uPA、uPA-R的蛋白表达水平呈直线相关(r=0.774,P<0.01)。结论骨肉瘤中纤维酶原激活系统活性较高,uPA、uPA-R蛋白的高表达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侧脑室持续体外引流及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并配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净化治疗108例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治疗期间严格控制感染.结果 90例存活,18例死亡.90例复查CT显示脑室积血于4~12 d消失.6个月后随访:恢复良好54例,轻瘫18例,重瘫18例,CT示脑室系统正常.结论 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微侵袭并且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了生存质量,尤其适合全脑室出血铸型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双侧脑室微创引流方法治疗脑室积血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室积血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患者9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成传统手术组与脑室引流组,各45例。传统手术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室引流组采用微创脑室引流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创伤情况、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室引流组皮肤切口、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小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脑室引流组术后第7、15 d血肿完全清除率高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脑室引流组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死亡率稍低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双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积血临床疗果显著,创伤小,血肿清除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血液滤过、腹腔镜下置管引流和丹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价值。方法30例SAP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常规治疗,同时施行血液滤过、腹腔镜下置管引流,应用施他宁和丹参等扩张胰腺微循环药物;B组1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支持治疗,应用抑制胰腺分泌药,如施他宁、胰酶抑制剂及抗生素等),分别观察TNF、IL-6、IL-8、Balthazar CT积分、APACHEⅡ积分。结果A组TNF、IL-6、IL-8、Balthazar CT积分、APACHEⅡ积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病死率A组为15%,B组为30%。结论联合血液滤过、腹腔镜等方法治疗SAP可提高SA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血液滤过、腹腔镜下置管引流和丹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价值。方法30例SAP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常规治疗,同时施行血液滤过、腹腔镜下置管引流。应用施他宁和丹参等扩张胰腺微循环药物;B组1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支持治疗,应用抑制胰腺分泌药,如施他宁、胰酶抑制剂及抗生素等),分别观察TNF、IL-6、IL-8、Balthazar CT积分、APAC职Ⅱ积分。结果A组TNF、IL-6、IL-8、Balthazar CT积分、APACHEⅡ积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病死率A组为15%,B组为30%。结论联合血液滤过、腹腔镜等方法治疗SAP可提高SA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A case of cerebral arterial ectasia is reported. A sixty-one year old male revealed sudden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CT examinations disclosed massiv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nd the cerebral angiograms showed remarkable elongation and dilatation of cerebral arteries. The authors discuss cerebral arterial ectasia from a clinico-pathological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17.
A 54-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headache and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without other neurological signs, caused by intraventricular, thalamic, and caudate nucleus haemorrhage. He had longstanding hypertension, a known risk facto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联合香菇多糖心包腔内灌注对肺癌导致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1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并导致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2例,治疗组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接受香菇多糖心包腔内灌注;对照组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接受顺铂心包腔内灌注,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9.3%(50/56),对照组有效率83.9%(52/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6,P=0.39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5/56)]低于对照组[24.2%(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1,P=0.027).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8/56)比11.3% (7/62)](x2=0.004,P=0.948).结论 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联合香菇多糖心包腔内灌注治疗肺癌导致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可作为肺癌导致恶性心包积液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明夏  蒋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88-238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43例,于生后3~7天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128±524)g,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5·0%,重度IVH占14·0%,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较重。围生期窒息、疾病因素及机械通气等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且大多无症状,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