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Runx3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蛋白分析检测Runx3在4例SA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65例SACC病理组织切片中 Runx3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病理诊断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Runx3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明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unx3在SAC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Runx3表达下调与SACC发病进程相关,可能是临床诊断和治疗SAC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ER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3例SACC组织中ERK的表达,数据采用χ2和t检验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在带有癌旁非癌组织的38个病例中,所有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均有ERK蛋白表达,在癌旁非癌组织中ERK表达阳性31例(52.63%),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5例有转移病例中ERK表达阳性24例(96%),在38例无转移病例中ERK表达阳性27例(71.05%),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ERK的表达在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K的高表达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GSTP1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SACC和18例瘤旁腺体中GSTP1的蛋白表达,分析GSTP1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TP1在SA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腺体(P<0.05)。在SACC肿瘤组织中,GSTP1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在组织学3级中的表达高于1、2级。在组织学1级中,GSTP1主要在胞核表达,但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GSTP1在胞质中表达显著增加(P=0.022)。结论:GSTP1的高表达及在肿瘤细胞不同部位表达与SACC的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和嗜神经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CCR5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及正常唾液腺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8%(30/32),与在正常唾液腺组织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阳性表达的腺样囊性癌标本中,可见嗜神经现象组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中CCR5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R5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与侵袭神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阻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亚系细胞(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Lung metastasis,SACC—LM)侵袭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SACC-LM细胞,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Genistein对SACC—LM细胞侵袭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mRNA的表达。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组分析。结果:Genistein使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检测到随着Genistein抑制剂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FAK和ERK 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阻断FAK表达导致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原因可能是FAK和ERK表达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SACC、1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FAK、VEGF、CD34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s精确经验,FAK和VEGF表达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40例SACC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33.33%(5/15),Z=-4.44,P= 0.001;VEGF阳性表达率为90%(36/40),对照组为26.67%(4/15),Z=-4.84,P=0.001;CD34阳性表达率为85%(34/40),对照组为40%(6/15),Z=-4.18,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K和VEGF在SACC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具有关联(FFAK=8.86、PFAK=0.01;FVEGF=8.18、PVEGF=0.01);FAK和VEGF在SACC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远处转移有关联(P < 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和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级、复发情况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AK和VEGF在SACC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479,P=0.002)。 结论FAK和VEGF与SACC的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受许多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黏附因子、蛋白水解酶及转移抑制基因等参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过程,揭示了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DNF和TrkB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揭示BDNF和TrkB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和神经侵袭特性的关系。方法:以30例SACC标本为研究对象,以5例正常腮腺及3例腺泡细胞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BDNF和TrkB进行检测。以SACC高、低转移细胞系ACC-2和ACC-M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化、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BDNF和TrkB在其中的表达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显示:TrkB表达水平在嗜神经现象组显著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Ρ<0.05),BDNF表达水平与嗜神经现象无关(Ρ>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均检测到BDNF和TrkB在ACC-M中的表达高于ACC-2(Ρ<0.01)。结论:TrkB的表达强度与SACC的神经侵袭特性相关,BDNF和TrkB的表达强度与SACC的高转移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EZH2和P130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ZH2、P130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结果: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86%,在正常腮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30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ZH2、P130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ZH2与P130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D147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的表达及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72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CD147的表达,应用SPSS1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47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25.0%),P〈0.01。CD147表达与腺样囊性癌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血管侵袭及肿瘤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复发无显著性相关忪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147表达强阳性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弱阳性及阴性表达组(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D147表达及肿瘤病理分型、血管侵袭、肿瘤转移是影响腺样囊性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CD147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腺样囊性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蛋白激酶B(PK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3例SACC组织中PTEN和PKB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在带有癌旁非癌组织的38例中,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21例(55.26%),在癌旁非癌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32例(84.2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KB表达阳性31例(81.58%),在癌旁非癌组织中PKB表达阳性20例(52.6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临床诊断有转移的25例和无转移的38例病例中,PTEN表达阳性分别为9例(36%)和26例(68.4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KB表达阳性分别为24例(96%)和27例(71.05%),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TEN和PKB的表达在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TEN和PKB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SACC组织中PTEN的低表达和PKB的高表达与SA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而且对SACC的转移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体内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处保存的2000-2007年涎腺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其中SACC30例,多形性腺瘤(PA)26例,以正常涎腺组织10例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PTEN、VEGF在SACC、PA及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SACC中PTEN阳性表达率(43.33%)显著低于PA(92.30%)和正常涎腺组织(100%)(P<0.01),SACC中VEGF阳性表达率(86.67%)显著高于PA(23.09%)和正常涎腺组织(0)(P<0.01);PTEN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PTEN与VEGF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增加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法分析52例SACC的nm23表达,并分析nm23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m23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远处转移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nm23能抑制SACC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安全有效地应用高氟浓度的APF泡沫,本实验研究了降低氟浓度而墙其使用频率以后,其抗龋性能的变化。方法 用5000ppm氟泡沫处理釉质,同时增加其使用频率,并与常规使用的12300ppm氟泡沫的抗龋效果、摄氟量进行了体外比较。结果偏光镜和显微X线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当增加5000ppm氟泡沫的使用频率后,釉质病变深度明显变浅,病变脱矿程度减轻,可得到与常规使用的12300p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与腺淋巴瘤中的ras 癌基因产物P21 蛋白的表达研究, 探讨ras 癌基因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 法对25 例腺样囊性癌与22 例腺淋巴瘤中ras- P21 蛋白表达状况行了检测。结果 腺样囊性癌阳性表达率为92 % (23/25) , 腺淋巴瘤阳性率为22 .7 % (5/22) 。经χ2 检验二者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05) 。结论 腺样囊性癌的发病与ras 癌基因的激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cystic carcinoma,SA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UMA在S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27例SACC癌旁组织和27例SACC癌组织中PUMA基因和PUMA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SACC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样本.其PUMA基因表达相对定量为1,SACC癌组织中PUMA基因表达相对定量为0.57±0.17.PUMA蛋白在SACC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对量分别为0.94±0.12和0.36±0.12.SACC癌组织中PUMA基因和PUM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SACC癌旁组织(P<0.05).结论:PUMA基因在SACC中的表达下调,与SACC的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A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分析57例唾液腺ACC和9例瘤旁腺体中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根据染色强度和染色面积对每例病例进行评分,分为0(无)、1(弱)、2(中)、3(强)4个级别。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RASSF1A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分期、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ACC肿瘤组织的肌上皮和导管上皮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见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57例肿瘤组织中,21%(12/57)的病例中无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47%(27/57)的病例中呈弱表达,23%(13/57)呈中度表达,9%(5/57)呈强表达。在瘤旁腺体中,RASSF1A均为强表达。统计学分析显示,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2)。RASSF1A蛋白表达低的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表达高的患者(P=0.035)。结论:RASSF1A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在ACC中下调,并与肿瘤分期及患者的生存期相关,提示RASSF1A基因可作为ACC患者肿瘤发展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OX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FOXM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FOXM1在33例腺样囊性癌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弱与病理分型相关,实体型的表达明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P〈0.05);FOXM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发病年龄、性别等无关(P〉0.05)。结论:FOX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