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吗啡戒断大鼠额叶皮质、尾壳核、海马μ阿片受体的影响,初步探讨CCK-8对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吗啡慢性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模型,观察CCK-8及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慢性干预对戒断症状的影响,并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额叶皮质、尾壳核、海马μ阿片受体的结合活性,即受体数量(Bmax)及结合力(Kd)。结果①给予吗啡前腹腔注射CCK-8及CCK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均可减轻吗啡戒断症状;②慢性吗啡作用后,额叶皮质和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及结合力下降,而尾壳核μ阿片受体数量无变化,仅结合力降低;戒断后,额叶皮质、尾壳核μ阿片受体数量及结合力升高,而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无变化,仅结合力升高;③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后,使吗啡戒断大鼠尾壳核μ阿片受体结合力降低、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增加,但是对额叶皮质μ阿片受体的结合活性无影响。结论 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μ阿片受体减轻吗啡戒断症状,并具有脑区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在临床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宗桃  夏众源 《医药导报》1996,15(4):169-170
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能阻止吗啡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有效地拮抗β-内啡肽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纳洛酮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是羟二吗啡酮的衍生物,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它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阿片类药物及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引发的各种效应。1963年开始用于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麻醉药的拮抗苏醒,此后在儿科临床用于治疗窒息、休克、  相似文献   

4.
吗啡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出现恶心、呕吐、镇静、瘙痒、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长期应用又出现耐受和依赖。大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而小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本文就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与吗啡的联合应用、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弱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机制,以及拮抗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盐酸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在体内吸收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阻止吗啡和阿片类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解除中枢抑制作用,临床用于阿片类镇痛药中毒的解救,可迅速解除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使昏迷患者复苏。近年来,对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报道颇多.现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片类药物是至今最有效的镇痛药,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药物耐受,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μ阿片受体和特定的激动剂结合后会出现内吞。研究发现,μ阿片受体是否内吞与耐受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加强μ阿片受体的内吞能够抑制受体耐受。不同的激动剂导致μ阿片受体内吞的能力是不同的;其导致耐受的能力和导致内吞的能力呈负相关。激动剂越容易引起μ受体内吞,就越不容易产生吗啡耐受。内吞的作用在于能抑制过度刺激μ受体而导致的环腺苷酸(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等兴奋性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内吞的μ受体也会很快回到细胞膜上,恢复和阿片类药物结合后激活抑制性GTP结合蛋白的能力。因此,对受体的内吞和其后迁移过程展开研究,可能为慢性疼痛的治疗找到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侧脑室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在体外观察CCK-8对μ阿片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CCK-8对吗啡依赖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受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模型,侧脑室注射CCK-8及CCK1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慢性干预,观察其对戒断症状的影响;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体外检测CCK-8对μ阿片受体结合特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注射前10 min侧脑室注射CCK-8和CCK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LY-288,513慢性干预均能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评分,并可明显改善体重下降、跳跃、齿颤、流涎等戒断症状,与戒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10-8~10-6 mol.L-1 CCK-8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与其配基的结合(P<0.01),降低μ阿片受体结合反应的Bmax值,而对Kd值无影响;且此抑制作用可被CCK1及CCK2受体拮抗剂翻转(P<0.01)。结论 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均能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CCK-8通过抑制μ阿片受体与其配基的结合,降低μ阿片受体的Bmax值,发挥其"抗阿片作用"。  相似文献   

8.
盐酸纳洛酮     
一、品名商品名: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英文名:Naloxone hydrochloride 拉丁名:Injectic Naloxoni Hydrochloridi 化学名:17-烯丙基-4,5α环氧基-3,14- 二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分子式:C_(19)H_(21)NO_4HCl·1/2H_2O 分子量:372.85二、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三、药理作用盐酸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能与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透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2倍,首先与边缘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其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纳洛酮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naloxone, NLX)是一种合成的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在体内吸收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地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解除中枢抑制作用.临床最初用于解救阿片类中毒、成瘾诊断、吗啡类复合麻醉药术后的解除呼吸抑制及催醒、急性酒精中毒、地西泮中毒等.本文介绍该药的一些临床新应用.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络酮的临床新用途纳络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它能全部阻断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能迅速翻转吗啡的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因此,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吗啡类药物的急性中毒和作为镇痛药筛选的工具。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本品还有一些新用途,现综述如下。1新生儿缺氧缺...  相似文献   

11.
内吗啡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发现的内吗啡肽 (Endomorphins、EMs) ,结构上属于四肽 ,被认为是 μ阿片受体 (MOR)的内源性配基 ,它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MOR受体结合介导许多生理活动 ,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对内吗啡肽的研究 ,对其神经系统分布、受体结合特性、生理作用、构象及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 盐酸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纯拮抗剂,能与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其亲合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故能迅速翻转吗啡和哌替啶的作用,作用较烯丙吗啡强7~10倍。当以麻醉镇痛药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病人出现呼吸抑制时,盐酸纳洛酮iv 1~3 min,即可解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和通气量。在临床使用中对非麻醉性药物(酒精、安定等)急性中毒、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和脑梗塞等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它也是研究阿片受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镇痛药作用机理的工具药。  相似文献   

13.
李蔚  白莉莉 《安徽医药》2006,10(4):299-301
纳洛酮又名丙烯吗啡,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类似,是专一的吗啡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呈立体专一性结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人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特别是β-内啡肽这一生理活性物质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的认识,为β-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其适应症也不断扩大。1药理作用与阿片亲和力比吗啡或脑啡肽均大,本身几乎没有吗啡样激动剂作用,注入小剂量即能迅速阻断吗啡类的作用,消除吗啡类药物中毒症状,对吗啡已耐受成瘾者用本药后能立即出现戒断症状。临床用于麻醉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是对镇痛药进行药…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的儿科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祝文兵  李望云  田静 《中国药房》2005,16(5):389-391
纳洛酮 (Naloxone ,NAL)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 ,别名纳诺松、丙烯吗啡酮、丙烯羟吗啡醇 ,是阿片受体 (opiaterecep tor)纯拮抗剂而无激动活性 ,其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呔 ,能竞争性地阻止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 ,解除阿片类药物中毒症状及迅速诱发阿片成瘾者的戒断症状。1960年 ,Feshman首先合成NAL。1961年 ,Blumberg研究发现 ,NAL能拮抗羟二氢吗啡酮对实验动物的镇痛及呼吸抑制作用。1971年 ,美国开始将阿片类药物及其它麻醉镇静药应用于中毒的抢救 ,以后其应用逐渐扩展到儿童窒息、昏迷、休克等的抢救治疗。19…  相似文献   

15.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疾病,其机制尚未阐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能够调节信号转导功能,也能通过水解产生的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增强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而影响隔-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但是,PEBP在药物成瘾中有何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首次发现吗啡慢性处理能够上调大鼠海马内PEBP的表达,提示其与阿片成瘾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鉴于PEBP可通过磷酸化与非磷酸化形式的转化而调节ERK和GRK的活性,我们首先研究了PEBP对μ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发现,μ阿片受体激活不影响PEBP磷酸化与非磷酸化之间的转化;过表达PEBP不影响μ阿片受体与激动剂处理诱导的G蛋白的偶联,也不影响μ阿片受体的磷酸化和脱敏,但是降低μ阿片受体激活后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和对ERK的激活,提示PEBP对μ阿片受体的信号转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整体动物水平的研究发现,吗啡慢性处理导致大鼠海马内PEBP蛋白的表达水平特异性的上调,并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而戒断3 d时海马内PEBP表达水平恢复至接近基础水平,之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上调并维持至28 d。采用反义核酸的策略下调海马内PEBP表达,能够加重吗啡依赖的形成。进一步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吗啡依赖及戒断引起海马内ChAT活性出现变化,其变化趋势与PEBP表达水平的变化完全一致,提示PEBP可能通过剪切成HCNP影响胆碱能系统功能而调节阿片依赖。因此,本文研究不仅发现PEBP对μ阿片受体信号转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发现PEBP参与了阿片依赖过程,机制可能与影响海马内ChAT活性、进而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江平  侯艳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2):1489-1493
目的探讨吗啡慢性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合成释放神经甾体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吗啡依赖样模型,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神经甾体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元中p-CREB水平。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1μmol.L-1)处理使PREG和DS的水平降低(P<0.01);μ-受体激动剂DAMGO使PREG、DS和PS水平下降,AP水平增高;与吗啡单独处理组相比,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AP与吗啡联合处理使PREG增加(P<0.01)。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或DAMGO慢性处理均可增加神经元内p-CREB的水平(P<0.01);与吗啡处理组相比,CTAP抑制吗啡诱导的p-CREB的增加。结论μ-阿片受体参与了介导吗啡慢性处理对皮质神经元神经甾体合成释放的影响;神经元内p-CREB水平的变化反映了吗啡引起的神经元适应性改变,提示神经甾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吗啡依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内原性阿片样肽分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dynorphin)三组,β-内啡肽的吗啡样效应最为明显,另两组的阿片样肽本身并无镇痛作用,但亮-和甲硫-脑啡肽能增强或抑制吗啡诱导的镇痛效应。强啡肽的药理性质作者等的研究表明,强啡肽(1-17)及其合成的十三氨基酸片断象乙基酮环唑星(EKC)一样具有k激动剂的性质,其结合的受体跟与吗啡结合的(μ)或与脑啡肽结合的(δ)受体均不同。因此它能使EKC的剂量反应曲线平行地右移;强啡肽在小鼠无镇痛作用,且能抑制吗啡和β-内啡肽的镇痛效应,但不抑制合成的脑啡  相似文献   

18.
近年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尽管不能与阿片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但能对阿片药理作用产生重要的调节.特别是有些药物能对阿片功能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即增强阿片镇痛,对抗阿片耐受和躯体依赖.我们将这些不与阿片受体发生作用,但具有双向调节阿片功能的药物称之为双向阿片功能调节剂(biphasic opioid function modulator,BOFM).基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认定胍丁胺就是一个典型的双向阿片功能调节剂.胍丁胺本身有弱的镇痛作用,它能增强吗啡镇痛,对抗吗啡耐受和依赖:胍丁胺产生上述作用的主要机制与抑制阿片长期作用下在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的代偿性适应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1960年合成,1963年开始用于临床,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急性乙醇中毒等的解救。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老药也有了新的用途。纳洛酮(烯丙羟吗啡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药,可与阿片受体呈立体专一性结合,阻止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患者苏醒,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急性乙醇中毒,以及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和临床使用的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贺晓雅  凌宗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65-2666
纳洛酮(NX)为羟二啡酮的衍生物,是20世纪60年代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亲合力大于吗啡、脑啡肽。能竞争性抑制或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解除吗啡样物质的不利作用。NX脂溶性高并能迅速分布全身,易通过血脑屏障,其速度是吗啡的12倍。给药后脑内浓度比血药浓度高4~6倍;其半衰期为45~100分钟。常重复给药以维持有效浓度,主要代谢是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然后随尿排出。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有内啡肽、强啡肽、脑啡肽,特别是β-内啡肽在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学习、记忆、睡眠、心血管与呼吸活动等方面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节作用,产生广泛的病理生理效应。NX除只有阻滞吗啡样物质作用外.还有非吗啡样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